李白的身世之谜(2)

《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写于公元前735年,李白当时客居在洛阳城。在唐朝时,洛阳城一直是一个非常繁华热闹的城市,车马人流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春日里的深夜,独居在客栈之中的李白忽然听到远方传来一阵笛子声,仔细侧耳倾听,原来是一首《折柳曲》,听到这略带悲凉之感的笛子声,李白不禁想起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的故土,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一篇传世佳作。

深夜里,诗人听到这不知是何人演奏,何处传来的《折柳曲》引起了他心中最隐秘的思乡之情。《春夜洛城闻笛》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正是在深夜里听到了笛子声,才有了接下去一系列事情的发生。诗歌的第一句是一个问句,是问到底是哪家传出来的笛子声。第二句则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笛子声传遍了整个洛阳城。第三句则点出了吹笛人所吹奏的正是用来跟友人告别的《折柳曲》,语句自然而清新。第四句紧接着上文,在深夜里听到笛子声有哪个游子会不思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朋好友。

《春夜洛城闻笛》是一首七言绝句,共二十八个字。但正是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写出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引起了千百年来远离家乡游子的共鸣。

关山月李白诗意

唐玄宗时,唐代虽处于兴盛时期,但边关塞外却一直没有安宁过。被称为诗仙的李白曾经游历大江南北,在经过塞外时,李白看到国家虽然富强,但这富强却不包括边塞地区,许多戍边的将士因保卫国家而死。李白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关山月》一诗。

《关山月》

《关山月》

《关山月》这一首诗歌,主要描写了离家千里保卫边疆的戍边士兵与苦苦等待士兵归家的妻子之间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从侧面表达出了战争给那些百姓带来的痛苦和不幸。在诗歌开头的前四句便写了“关”、“山”、“月”这三样最典型的边塞景物,构成了一副壮丽辽阔的边疆风景。李白用他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将天山跟云海结合在一起,气势磅薄,也将诗歌的意境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诗人从边关的风景,联想到了边塞战争时的场景。无论是汉高祖刘邦当时在边塞被匈奴围困,还是现在唐朝军队与吐蕃的连年之战,都为边塞带来了一股苍凉之感。诗人又从战争想到戍守边关的将士们,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保卫边疆的安宁。常年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也会思念家中的亲人,思念故土,但他们却只能抬头看看挂着天上的月亮,来抚慰自己的思乡之情。而苦等边关将士们归家的妻子们更是如此,她们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丈夫是否安全,一切一切的担心只能化作一声叹息。

诗人李白以极其恢弘的写法,感慨了战争的残酷。同时,诗人更是放眼于边塞不休止的战争,揭露出战争带给战士以及战士亲友的痛苦。

李白的名言名句

被誉为诗仙的李白为后世留下无数或优美动人,或空灵飘逸,或雄起浑厚的诗歌,风格虽然各异,但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李白留下的诗歌中,蕴含着许多名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慢慢揣摩。

李白与友人饮酒作诗

李白与友人饮酒作诗

关于李白的名言,在现今流传最广的莫过于以下这几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等等名言。其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一句出自李白所写的《将进酒》中,这一句充分表明了李白乐观向上的心态,认为自己终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李白看透了人生的真实意义,得出了对人性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这句话也激励着我们不应该看轻自己,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