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出生的年代是一个战乱年代,虽然历史的进步是在混乱中前进,但是他的思想仍然像一股流淌在沙漠的清流,像一面独树一帜的旗,像一个远古宁静的心灵守护者。
庄子人间世赏析
庄子,汉族人,姓庄名周,约出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生活在战国中期的宋国蒙地。他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思想家、早期辩证主义哲学家和浪漫主义文学家,也是老子道家思想的继承人和发扬人者。他的论著很丰富,思想博大精深。
庄子画像
《人间世》是一篇以探讨为人处世之道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在《人间世》中庄子通过探讨在社会上如何自处以及如何跟别人相处,进而展现自己独特智慧的人生哲学。
《人间世》全篇以“可不惧邪”划分为两大部分。“可不惧邪”之前虚构了三个故事:
一、颜回去卫国担任官职之前老师孔子和他的对话;二、圣人孔子赐教即将作为使臣去齐国的叶公子高;三、即将担任卫国太子老师的颜阖请教蘧伯玉。通过虚构的三个故事表达世事难料、世事难处,以及在这样变幻莫测的社会时事中,我们该如何镇定的面对和处理呢?
对于我们所生活的难于应付的艰难社会,庄子在《人间世》中提出三点对策:
一、“心斋”,也就是把自己的心好好收拾整理干净,去除掉恶念、杂念。二、“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也就是以坦然的心态去接受我们所必须面对的艰难坎坷,对于世事万物淡定处之。三、“正女身”。
《人间世》的后一部分则以树木做比喻,说明“无用”其实也是“有用”的道理。前后两部分交相呼应,充满着辩证法,让人读之意味深长。
思想家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
庄子之齐,从字面意思就可以明白,说的就是庄子到齐国的故事。那么在这一路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其实大家是不知道的。但是有一个叫刘基的人在书里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庄子是怎么与乞丐“感同身受”的故事。
庄子
这个刘基呢,是个大文人,出了一本书叫做《郁离子》。在这本书中呢,有一篇文章叫做《石羊先生》,然后里面就有了一个典故——今日我们所说的“庄子之齐”。
那么这个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就是说,庄子呢,在去齐国的路上,走了很远嘛。看到了一个乞丐,要饭的,就对乞丐说:“我好同情你呀。”乞丐一听,哇,有人同情他,那这个人很可能会给他饭吃啊。毕竟同情不管用,可是同情心管用啊。于是呢,乞丐就向庄子要饭吃。
庄子一听乞丐的要求很尴尬,因为毕竟自己也已经好久没吃饭了啊,连打肿脸充胖子都做不到。没办法,只好实话实说咯:“其实吧,老兄,我也是七天没吃饭的人了。”言下之意,我自己都饿着肚子,怎么给你饭吃。
乞丐一听,唉,认错了人。看看吧,自己遇上了那么多的人,有的人给自己饭吃,有的人不给自己饭吃,可是对自己说,哇,我好同情你呀的人,只有眼前的这一个。可是偏偏眼前的这一个,也是个饿着肚子的。那么这说明什么呢?只有和我一样的境遇才会明白我同情我啊。
庄子怎样对待生死
庄子集道家所成,崇尚以自然之法生存,认为世间万物都处于轮回的平等状态。他的思想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与纷乱的格局显得格格不入。
庄子雕像
庄子出生于世家,是皇族后裔。他出生之前的几天狂风乱做雷雨交加,他的母亲很是担心,担心这样恶劣的天气会影响孩子的出生。可是在庄子出生那天,天气顿时晴朗,蓝蓝的天空中飘着白云,空气里满是青草的味道。他的家庭在宋国属于上流社会家庭,对庄子的教育非常重视,遍请名师为他讲学。当时正处于百家争流的时期,各种学派思想层出不穷,庄子不满足课堂上的知识,待成年之后就出外游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