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无论谁先挑起朝鲜战争,最起劲的应该是斯大林苏联,他还在惦记着东北铁路,而中国当时正在千方百计要解放台湾,并不想分神,所以中国的舆论在美军仁川登陆前,很少涉及朝鲜战争。
金日成败退后先找的斯大林,这就看出亲疏远近了。斯大林给金的回电言简意赅:“请找中国同志相商。”苏联如果直接出兵,就要在战场上和美国面对面,这是斯大林不情愿的。但是,如果中国去求苏联出兵,那正中斯大林下怀,他一定会顺理成章地重提旅顺、大连军港和东北铁路干线的使用权,甚至要求整个东北驻军,“用来遏制帝国主义扩张的野心”。如果中国同意为此签约,苏军还值得与美军拼一把,就算打不赢,东北也占住了,中国能在强敌美国之下赶走苏军吗?
这时候中国面对的,一边是朝鲜战火已经烧到鸭绿江畔,威胁中国主权,另一边,俄国熊趁火打劫,它已经可以按照条约使用东北铁路了,还会进一步觊觎更多的中国主权。请神容易送神难,求人不如求己,毕竟主权大过人命。这仗即使暂时放下解放台湾也得打了。
这倒显出毛泽东的绿林豪气了:你老毛子想逼我就范,我就不服你!中国坚决不出让东北的军事治权,不参加苏俄的“联合舰队”,这是导致后来苏俄从中国撤走专家技术,逼迫中国还债,对中国经济发展釜底抽薪,导致中苏交恶的主要原因。
中国出兵国外的决定总是被迫的,经过痛苦取舍的。可笑的是,中国出兵国外的战力又总是被外人低估的,1950年抗美援朝、1962年反击印度、1969年反击苏联、1979年反击越南,无一不是如此。避战是善意,示弱是计谋,后发是策略,反击是勇气,取胜是正义。
战争的结果当然消耗了中国的大量兵员、国力,使经济发展延后,但这是中国人自1840年以来与外国列强打赢的第一场战争(把美国为首的18国联军打退回400公里以外),长了全世界华人的志气,引起大批华侨不顾物质生活差距,归国参加建设。
这场战争也迫使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这是给美国称一称中国人说话的分量:你敢越过三八线一步,我就出兵整死你,我说话是算数的。美国于是长了记性:轻易不要和中国大兵面对面,急眼时,他们是不惜多命抵一命的,而美国兵的命太贵了。 不仅如此,抗美援朝还对后来的中美较劲产生了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中,美国就听从了中国的警告,不敢越过北纬17度一线,否则中国就出兵。就连美国空军都受到了管束,总统尼克松自嘲说:“没有我的允许,他们连北方的一间厕所都不敢炸。”你说它这仗打得有多别扭,到最后连划线停战都没捞上,美国扶持的南越傀儡政府更是觉得自己错投了娘胎。 这两场战争也增添了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走上前去握住周恩来的手时脸上的笑容。美国人终于可以从越战的泥淖中“体面”地拔脚开溜了,中苏美三足鼎立的格局也就形成。还是那话:意识形态不是问题,实力才是问题;恩怨不是问题,利益才是问题。
如果当年中国不主动出击,抗美援朝,美国人肯定会在朝鲜得手。那样,朝鲜战争的后果就不只是中国境内多了一个流亡政府那么简单了,而是鸭绿江变成了“三八线”,中国失去了400公里纵深的战略缓冲地带,还要被迫接受苏联在东北的军事存在。更严重的,美国尝到了甜头,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有进一步的动作。我们不能忘记在中国领土上曾经发生的日俄战争,那时的中国人是多么屈辱啊!
战争间隙的均势是多国多方相互制衡的结果,而每场战争大多是经过长时间的复杂积淀,处心积虑的选择。并不像武侠小说、电子游戏演绎的那么简单率直,不像“路见不平一声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