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问道:“壕坎上面的斜坡是土质的吗?”
769团团长郑国仲回答:“是黄土坎。”
他计上心来:“挖暗道,通上去!”
郑国仲一听,大喜。于是,他一面组织火力佯攻,吸引日军的注意力,一面组织人员从壕坎下面挖掘通往关家垴山顶的暗道。
10月30日16时,第二次攻击开始。此时,769团已成功地挖通了通往关家垴山顶的暗道。发起攻击后,769团再次对日军进行猛攻,其中一部经暗道向关家垴山顶爬去,另一部隐蔽在壕坎下面。同时派突击队攀上陡崖。
关家垴山顶的日军以为八路军还从斜坡往上攻,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斜坡,没想到八路军突然从他们屁股后面冒出。一阵手榴弹响过之后,关家垴山顶阵地上的日军顿时陷入混乱之中。隐蔽在壕坎下的突击队趁势迅速冲上去,双方随即在关家垴山顶展开激战。769团的后续部队也不断攻上垴顶,加入战斗,最终控制了制高点。
同时,772团和决死第1纵队25团、16团等部也先后攻上关家垴。经过激烈的肉搏,日军一部被歼,其余则退到了半山腰的窑洞中,拼死抵抗,火力仍然很猛。
八路军向关家垴连续发动了18次进攻,终于攻占了日军的第一道防线。然而,由于八路军缺少重型武器,围歼日军余部的战斗进展缓慢。直至深夜,日军仍顽强地据守在窑洞中。
经过10月30日一天的激战,八路军虽有斩获,但冈崎大队仍控制着两处主要阵地。
悲壮的胜利
从武乡县、辽县出动的2500多人的日军增援部队正在向关家垴挺进,黎城等地的数千名日军机动部队也在向关家垴靠拢。385旅和新编第10旅已与增援的日军交上了火。陈赓又派出一个团前去支援。
关家垴之战,已打成了一场八路军4个旅(决死队1个旅含2个团)与4000多日军的大会战。
八路军腹背受敌,但彭德怀还是决意拿下关家垴。
刘伯承、陈赓见彭德怀如此坚决,只得组织部队继续攻打,力争在日军增援部队到来前解决冈崎大队。
10月31日16时,第三次总攻开始。
彭德怀一声令下,总部炮兵阵地的迫击炮连续不断地向日军占据的主阵地轰击。总部特务连和772团第一连组成的突击队在前面开路,大部队紧跟而上。
八路军打得很英勇,日军抵抗也同样顽强。又是整整一个晚上,八路军始终没能完全占领阵地。
11月1日,日军增援部队,在1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逼近关家垴。
再不撤,眼看将要被日军包了饺子。彭德怀终于下令撤出战斗。冈崎大队的余部突围了,日军对关家垴周围地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数天之内屠杀群众6000余人。
关家垴战斗,交战双方都付出了重大的代价。
几天后,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陈赓等人一齐登上关家垴,仔细察看了日军构筑的临时工事、暗堡掩体、火力配置。刘伯承指示随行的参谋人员将敌人的阵地一一绘制成图。当刘伯承看到日军挖的众多“猫耳洞”,人躲藏在里面非常安全,很受启发。他说:别小看这小小的招式,非常实用,凭我们现有的武器还真难对付。
彭德怀挨批,心感不安
关家垴战斗持续了两昼夜,但有关这次战斗的批评和争议却持续了几十年。
中国共产党对外一直对百团大战完全肯定,但内部对于百团大战的评价却随时间的变迁有一些变化。
百团大战刚结束时,中共中央对此十分肯定。随着1941、1942年日军大“扫荡”导致八路军极端困难后,对百团大战的批评声音渐高。毛泽东在肯定百团大战功绩的同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批评。他特别对百团大战的宣传很不满意。聂荣臻回忆:毛主席批评说,这样宣传,暴露了我们的力量,引起了日本侵略军对我们力量的重新估计,使敌人集中力量搞我们。同时,使得蒋介石增加了对我们的警惕。你宣传100个团参战,蒋介石很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