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惊天巧合 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极为罕见(2)

  第二阶段,黄维第十二兵团是一个全美式装备的机械化部队,从河南确山驻 马店地区长途跋涉千里驰援淮海战场,一路上被尾随而来的中野部队不断地袭扰,好不容易过了涡河后,本应与蚌埠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联手后再增援黄百韬兵 团,可是在蒋介石严令下,又不得不强攻浍河向宿县进攻。结果在不觉中钻进中野预设的囊形阵地,紧接着又在行进中被包围起来,陷入了孤兵求援的境地,在“固 守待援”的过程,兵力逐日削减,包围圈逐步缩小,最后也是只能各自突围,在这支部队里,有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王牌”第十八军,然而这只装备精良的部队 还没有来得及完全施展能力,便被包围歼灭了。

  第三阶段,杜聿明集团的邱清泉兵团、孙元良兵团和李弥兵团及徐州“剿总”直属部队,本来可凭借徐州城高墙厚,工事完备及经营多年的攻防设施、 特别是外围的有利地形与解放军对峙周旋。可是,他们却不顾解放军已经重兵压境而离开徐州,向永城方向撤退。这是一支庞大的军民混杂的逃亡大军,人员拥挤, 行动迟缓,四天只走了几十公里。但如果认定方向毫不迟疑,坚决一心互相掩护向前滚进撤退,或许不至于全军覆没,可蒋介石却命令他们临时改变方向去解救被围 困在双堆集的黄维兵团。杜聿明、邱清泉、李弥、孙元良等指挥人员又不敢违背上司命令,就这样又在行进中被追击而来的解放军华野部队包围起来。同样经过了围 困、压缩的过程,各兵团被解放军各个击破,最后在突围中被全部歼灭。

  纵观三个歼灭战,总体模式大致相同。即国民党军都是在行进中被包围,都是经历了一个“固守待援”而“无援”或“不能援”的过程;都是在解放军逐步压缩 包围圈的过程中兵力被逐步消耗,最后被迫突围而被全部歼灭。这三个阶段的战场都是平原作战,都是以运动战开始,以阵地战结束。解放军循着“追击—包围—压 缩—总攻—全歼”的模式。国民党军则循着“行进—被围—固守—突围—被歼”的模式。三个战场,无一例外。

  这样空前的、大规模的战役,作战模式竟如此相似,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以上是关于淮海战役的相关信息,如你想了解更多战役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历史我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