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的诗在诗坛上排不了的名词,但是与他认识的很多人都知道他写的一首好诗。他一生都活在数学的海洋里。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他在日本讲完了最后一个关于数学的演讲。他的诗作中大多离不开“数”字,几乎在每一首诗里面都有“数”。他对数学的痴迷于热爱到达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在他七十四岁的时候,他在病床上写下了一首《述怀》。其中有一句便是: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而已。事实证明,华罗庚就像这句诗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华罗庚的优选法相关介绍
说到华罗庚优选法也必然会提到华罗庚的统筹法,这两者都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今天所说的烙饼问题就是属于华罗庚的优选法范畴,而烧水的问题就是统筹法的范畴。华罗庚致力于研究如何在合理安排时间的方面,于是提出优选法理论和统筹法理论。为了能够合理利用资源,节约时间,华罗庚把数学方法成功应用于实践当中,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并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他在工农业方面以改进生产和提高效率为目的,亲自去一些企业传授自身的理论经验。
华罗庚
一九七八年,华罗庚带着一群人到四川推广他的优选法。有人听了华罗庚关于优选法和统筹法的演讲立即学以致用。中国第一美酒美酒五粮液就有这方面的功劳。当时有个外商希望五粮液能够酿制低浓度的酒,因为在国外低浓度的酒比较受欢迎,然而五粮液的高浓度外国人是不太适应的。但是刘沛龙研究了六年,都没有成功。不是说在酒里参点水就可以降低浓度的,既要保证酒的纯度又要保证酒的浓度,这很难。在听了华罗庚的演讲后,刘沛龙在一个星期内选出了三十八度和三十五度的最好的度数。仅仅只用了一个星期就成功了,不过刘沛龙那六年的摸索时光也为他这一个星期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华罗庚的数学研究成果与方法大大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与经济的提升,优选法就是其中一个“功臣”。
人物华罗庚的资料有哪些
关于华罗庚的资料,大部分人中停留在他是一名杰出的数学家,然而对于他的其他事情却一概不知。华罗庚在1910年出生于江苏金坛,在1985年病逝于日本东京。从小他就喜欢思考,因为常常思考过于认真,便被同伴嘲笑称其为罗呆子。但是这依旧不会改变华罗庚热爱学习的心。他从小就家庭贫困,初中毕业便辍学在家。因为家里没钱交不起学费。不能上学的华罗庚没有放弃,他一边帮父亲料理杂货店,一边在家自学数学。从高中到大学的数学课程,他只花了五年的时间便学完了。
华罗庚
十八岁的时候,因为换了伤寒,他的右脚便留下了后遗症,成了残疾。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就把数学方法运用于实际当中。他说:搞科学就要老老实实,不能弄虚作假,要脚踏实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是这个道理。他也提倡要独立思考,见面少说些闲话,多谈些艺术。可见他的思想领域一般人是达不到的。他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永远在别人之上。
介绍华罗庚资料的同时,不得不提华罗庚的老师。华罗庚的老师熊庆来同样是一个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伟人。他曾经留学多国,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无穷级函数”是数学领域上的巨大成果。他很惜才,为了他觉得值得的人才不惜自助他出国深造。后来在杂志上他看到了华罗庚的名字,了解华罗庚的才华后,毅然请19岁的华罗庚来到清华大学学习。
关于华罗庚留学故事有什么
大家都知道,华罗庚是一名靠自己自学成才并在数学领域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数学家。他只有初中文化,因为家里没有钱于是上不了高中,学业断了,但是华罗庚对学习的热爱之情不断。他自己专研数学,在一本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论文,被清华教授熊庆来看到。于是爱惜人才的熊庆来把他请到清华大学学习。后来华罗庚留学到英国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