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越军飞行员是如何劫专机投奔中国?(4)

  让这种素质的军队突然要去流血打仗,无疑是在"整"军,也是掂军队的份量,用时髦的话讲就是"接受考验"。作为一个军事家,他想利用这个机会灭一灭军队在文(和)革中养成的盲目自大的傲气和文(和)革养成的官僚习气,中国人往往都这样,没有沉痛的教训,就往往会沉睡下去,不知道觉醒,这次机会可以重新整顿、锻炼一下这支庞大(当时陆军近400万,是世界最庞大的军队)却笨重的军队,激发他们的危机意识,同时又排除军队对今后改革开放可能会有的阻碍作用。总之,他的策略可谓是一箭双雕。表面上看,各军区部队轮战,为了让各个军区的部队都得到锻炼(当然,这也很有必要),按中央军委的部署,各军区都有部队参战,这种临时组合上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不科学的,协同上有一定困难的,是不够默契的。

  而且,北方的军队根本就不熟悉南方的山地环境和气候,水土不服,曹*的赤壁之败就是例子,军队本来是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的,但比较仓促,战斗力就打了折扣。邓小平当然知道这一点,当然想到这一点。但主要的是,邓小平是为了让各个军区都有血的教训,让各大军区的领导们知道自己安于目前这样的情况真是很危险的,军队的危机是很大的,必须进行马上进行改革、整顿,不整顿,就是死路一条,军队的数量代替不了质量,各军区的参战部队都有很大的损失,惨痛的教训,这足以让那批沉睡于老一套思想的高层官员们惊醒。所以,他不让只是一两个军区受到重大损失,而是要个个军区都有血的教训。邓小平这样做,也为了最深刻最灵活最巧妙地教育了党政军的高层。这样,对他下一步实行的改革开放,阻力就自然小很多。由于中国与资本主义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和封锁,又和苏联关系恶化,加上十年动乱,在当时国内不管是高层还是人(和)民思想都陷入相当僵化的情况里,面对一帮习惯于空着肚子大谈政治的人来说,改革那是洪水猛兽,在天天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养成的思维,很难接受这个这样陌生、这样大胆的名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