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易帜的历史背景:东北易帜是怎么发生的

  东北易帜是1928年12月29日发生的一起重大事件,此次事件对于日本想要统治中国来说是一种打击,据悉,东北易帜虽然只是实现了当时中国在名义或形式上的统一。但是但就这一点来说就够了,知晓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在哪个时期是出于什么背景的,当时,日本想控制中国的东北山省可惜,前面有一个东北王张作霖挡着,皇姑屯事件后,张作霖虽死了,可是张学良还在,在种种原因下,张学良决定东北易帜,那么,知道张学良东北易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吗?

东北易帜的历史背景:东北易帜是怎么发生的

  东北易帜的历史背景:张学良为何要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是张学良决定东北易帜的背景之一。

  据悉,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被炸死,张作霖死后,他的儿子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国民政府劝说张学良改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日本为把东北变为它的殖民地,威逼张学良在东北“独立”,借向张作霖吊唁之机,派人到沈阳,威胁张学良说:"如果中国东北不听日本劝告,而与暴动的南方达成妥协之类事情,为了维护我国既得权利,则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行动”。并声称:日本政府对于东北易帜一事,一路要干涉到底。同一天,日军在沈阳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向张学良再三示威。

  当然了以上只是促使张学良东北易帜的背景之一,第二个原因是当时的国内局势。

  据悉,1928年4月,国民政府开始第二次北伐,国民革命军迅速占领了山东和平津一带。对于东三省,蒋介石拟采取和平手段交涉,以实现全国的统一。张学良此时也在考虑东三省的前途。6月4日,张作霖在北京撤回奉天的途中,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炸死。年仅27岁的张学良受这一突发事件的刺激,更坚定了把日本军阀驱逐出东三省的决心。期间,国民政府曾派孔繁蔚与张学良秘密会谈,虽没有完全达成协议,但对易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928年6月4日,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孔繁蔚在北京与奉方张学良、杨宇霆举行会议,提出和平解决东北问题的三个条件:

  1、东北三省须悬青天白日旗;

  2、奉军中的孙传芳、张宗昌、褚玉璞所部须接受改编;

  3、东三省须服从国民政府命令。当时,谈判虽未立竿见影,但却提出了解决东北问题的基本方针。随后,国内的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蒋介石等已和平接收京、津;

东北易帜的历史背景:东北易帜是怎么发生的

  6月20日,新疆督办杨增新宣布易帜;7月19日,热河奉军主将汤玉麟也宣布易帜,服从三民主义。至此,山海关内都悬挂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仅东北三省仍挂五色旗。

  综上所述,张学良在种种背景下决定东北易帜,值得说一点的是,当时张学良主政东北之初,日本人并没有把张学良放在眼里。当时,担任张学良军事顾问的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起草了一份计划,想让张学良在东北称帝,担当日本人统治东北的傀儡。

  在国仇家恨等情况下,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毅然于1928年底发表通电,宣告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

  据记载,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领导。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当时,在东北有不少日本间谍,但事先对此事却毫无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