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后代现状相关介绍(2)

胡适图片

胡适一直是白话诗的领导者,他倡导白话文,希望以简洁的白话文来取代繁复的文言文,使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成为一种趋势。1917年1月,他的《文学改良诌议》被发表于《新青年》之上。之后,陈独秀和鲁迅相继发表文章对其进行声援,使中国现代文学得以起步。

胡适认为,进行文学改良必须从以下八方面入手:其一:言之有物。此“物”一指情感,二指思想。情感是文学的灵魂,没有情感的文学只是一句木偶而已。思想不依靠文学而存在,但文学只有拥有了思想才会显得珍贵。

其二:不摹仿古人。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当今的中国,因该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学,不必模仿先人之学。胡适总是觉得,当代的文学能够与世界之最的文学比较,而毫无愧色地只有白话小说。因为它不会模仿古人。

其三:讲求文法。也就是说,当今的文学要讲求文法结构,使其条理通顺。

其四:不作无病之呻吟。当今的少年心态比较悲观,常常对着落日就想到了老年之时,对着落叶就想到凋零之萧瑟,这是不可以的。

其五:剔除滥调套语。如今,有些所谓的诗人,只是套用一些常用的语句,用一些陈词滥调来进行所谓的创作。这些人的诗文并不能称之为诗文。

其六:不用典。用典的缺点在于使其失去了本来了原意,有反客为主的嫌疑。

其七:不讲对仗。不能对诗文进行限制,否则可能会使诗文显得刻意和不自然。

其八:不避俗语俗字。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进行创作,使之能在百姓之中流传。

以上就是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的主要内容,对中国的现代文学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名言讲的是什么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少年时候要多阅读胡适的书,老年时多阅读鲁迅的书。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呢?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这事因为鲁迅和胡适的作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风格。鲁迅观察十分尖锐,用语很刻薄,情感很悲凉,让人有种沉重感。这样的文字,在年老之后读,会更有韵味,体会更加深切,可以得到不同的心得。而胡适是相对平易近人,给人一种希望,在年轻时读这样的文字,会有益养成健康的心理,朝气蓬勃。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这本书是由韩石山编写的,它于2005年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这本书一共有3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时代背景和人物背景;第二部分是论战,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立场;第三部分将鲁迅和胡适进行对比。这本书总的来说是偏向胡适的,在作者看来,胡适更加理性和温和,而鲁迅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偏激的。胡适就像文人,而鲁迅更像是革命家。

鲁迅和胡适同样是在母亲的呵护下成长的,同样是从小康家庭衰落从而尝尽了世间的世态炎凉。但是在他们的文字中,可以看出鲁迅以恨为出发点,而胡适以爱为起点,所以他们两个人的风格完全不同。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个风格差异导致他们所理解的东西也有所不同。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将有关鲁迅和胡适的内容写的很深入,让我们对他们的了解更加透彻。介绍完以后,你是不是已经理解了为什么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了呢?

揭秘胡适的老师是谁

胡适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占据过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在文学、史学、哲学和教育学等领域都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是一位学识渊博,涉猎颇丰的学术大师。他对于近代中国最大的贡献应该是大力提倡和推广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了,这些事件对于把大众从封建专制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推动民主自由等西方先进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在胡适的老师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了。

胡适的老师约翰·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