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作画之时正是日本对中国进行侵略的时期,徐悲鸿想借用“风雨鸡鸣”这幅画中的含义,来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徐悲鸿的《风雨鸡鸣》是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画中陡峭的山石旁边,是一丛墨竹,竹在中国是代表着不屈、代表着坚韧不拔的意志的。表达了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此画意境深远,点醒了一些当时正在沉睡着的中国公民,激励着一大批爱国且肯为革命事业努力奋斗的人,为民族解放奋勇抗战。
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艺术家,对于此题材也是颇有好感。有不少画家开始模仿着徐悲鸿的《风雨鸡鸣》,大多运用的主题内容与原作品基本是一致的,但处理手法有些改变,使画作有了其新意。
徐悲鸿创作的田横五百士
徐悲鸿汉族人,189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市屺亭镇,原名徐寿康是中国著名的画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创始人,他所做的国画浑然天成,花鸟画和山南水画也被人称颂,奔马图更是在国内享有盛誉。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1928年的时候,徐悲鸿开始创作《田横五百士》,1930年徐悲鸿田横五百士完成,整幅画讲述的是在刘邦登上帝位之后,起义的领袖田横去长安接受招安,整体画面比较悲壮。在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田横面色凝重的和百姓们挥手告别,他的脸上有着沉重、凄婉还有自信。田横害怕自己这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但是作为臣子他不得不去,为了剩下的将士他不得不去,这一去能不能回来还是一个未知数。壮士中很多人面色悲戚,有的人甚至伸出了双手挥动着似乎在告诉田横不要去,在最前面的一位受伤拄着拐杖的老人,脸上带着着急的表情整个人的身体都在向前倾斜着,仿佛是想再走近一点就一点点就可以抓住田横了,在画的上面我们还能看到一位老人和妇女带着一个孩子眼中含着悲伤望着田横。整幅画似乎都被悲伤的情绪给掩盖了,凄美而又温暖,他表现出了一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徐悲鸿在画《田横五百士》的时候正处于国家动乱的时候,人民生活痛苦,徐悲鸿的这幅画就是希望能够唤醒人们心中的正义,希望社会能够清明,由此可以看出徐悲鸿关心社会、关心人民的爱国情怀。
刘海粟徐悲鸿结怨原因
徐悲鸿与刘海粟两人之间结怨的起因在于《新时代》月刊中的一句话:“国内知名画家徐悲鸿、林风眠等人,都是画家刘海粟的学生”。就这么一句话由此引起了这两位中国史上重量级的画作家一世纠结的恩怨。当时,徐悲鸿看到这个报道之后,即刻特别在《申报》上发出声明,否认是刘海栗的学生。
徐悲鸿与刘海粟画像
徐悲鸿与刘海粟,都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奠基人。徐悲鸿生长于小镇农户之家,刘海粟自小生长在书香门第的高门大户,徐悲鸿与刘海粟两人的性格又是完全迥异的,但是命运在冥冥之中总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徐悲鸿与刘海粟都曾经历过一段家庭的包办婚姻,或许这就是那个年代很多年轻男人都会经历的。但是偏偏就徐悲鸿与刘海粟两人都不怎么甘愿认命,都从包办婚姻的封建枷锁中挣脱出来,先后来到了上海在此发展了一段时间,又都远渡日本、走欧洲,学习西方艺术,回国后,徐悲鸿与刘海粟又扎进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中奋斗努力,在美术界乃至文化界中,都拥有着较高的名气和影响力。
不过刘海栗与徐悲鸿两人,一个坚持着写实主义道路,一个却钟情着后印象主义,徐悲鸿与刘海粟两人在作画风格上有着完全不同的追求,决定了他们在艺术道路上的分道扬镳。只是随着当事人的过世而本该结束的两人的恩怨,却无奈在两人后代和学生中又继续延续了下去。1953年,徐悲鸿去世,据说就在其去世当年,徐悲鸿还因为这段一直没有化解的恩怨,两度写信给周扬,但是这两封信的内容却从未公开,至今成了谜团,也成为了后来研究者们一直追寻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