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公孙胜呢?其实在小说里并未明确交代他的死因,只是对他的去向做了交代。宋江率众归附朝廷,公孙胜遂以当年的约定为由告辞而去。原来,早在公孙胜出山之时,便对梁山众人的结局有了一定的先见之明,他知道梁山众人之所以聚义不是为了穷苦百姓,而是因为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缘故,所以根本就不会和朝廷“死磕”到底,接受招安是迟早的事。于是,公孙胜借他的师父之口与宋江立下“逢幽而止,遇汴而还”的约定,当宋江等人兴高采烈地前往汴京受封之时,他便早早做好了打算,等到征辽之后,便以当初的约定为借口告辞回乡,从此潜心修道。
所以,小说里的公孙胜的结局是功成身退,至于他是怎么死的则没有明说,我们就只能猜测他是病死或老死的了。
吴用和公孙胜关系怎么样
吴用和公孙胜上梁山的时间差不多,曾一起劫取生辰纲,此二人在梁山的地位都不一般,分别居第三和第四。奇怪的是,他们俩都是水浒梁山的军师,有道是山不容二虎,为什么梁山可以容纳两个军师呢?这还要从两人的不同之处说起。
吴用和公孙胜剧照
一是技能不同。吴用侧重于智谋,从智取生辰纲的事件中就可以看出此人的智谋不简单。吴用在梁山时,多次运筹于千里之外,堪称诸葛亮在世,连他在小说中的形象都是手拿一把羽扇。而公孙胜身为机密军师,主管梁山机密,虽然也有一身武艺,但他的技能主要还是体现在法术上面,每当梁山好汉遇到神奇鬼怪时,只要公孙胜出马,没有搞不定的。公孙胜的高深道行是吴用所无法具有的,而在现代人看来更是不可思议。
二是追求不同。吴用对功名利禄显然比较热心,从上梁山前就开始为自己谋划,所以后来跟随宋江招安也是情理中的事。只可惜,招安后的宋江作为群龙之首被毒死,吴用也在其墓前上吊而死。而公孙胜则比较淡泊名利,他早已预见招安后宋江的结局会不好,但也知道无法左右别人的想法,只有自己早早归隐,虽未享受荣华富贵,却保全了身家性命。
吴用和公孙胜都是梁山的关键人物,二人在很多方面都可以互补,若他俩合二为一,想必比得上孔明在世。只不过,性格决定了二人和追求不同,一个热衷权位,另一个则如清闲自在,所以他二人不会有根本的利益冲突,这是二人能长期共处的前提,也是人生结局不同的原因所在。
公孙胜形象特点是什么
一个人的形象如何,这不仅单单是指这个人的外貌如何,给人第一感觉如何这些外在因素,更重要的还有他的内在,诸如他的性格特质,诸如他的喜恶,诸如他的抱负等等。所以形象两字,感觉起来容易,但很多时候却是无法言语出来,没法精简的进行描绘。今天就着我们的主人公,公孙胜,他的形象究竟如何呢?
公孙胜 简笔画
首先,看看他的外在形象,他给人的第一感觉如何。结合上图和历史关于公孙胜的记载,从身高上来说,此人很高,身高在同辈人中算是鹤立鸡群者,古文也有身高八尺的记载,换算成为现代的度量单位,公孙胜起码身高有一米八以上。在他的样貌,第一看上去实在感到很奇怪,年轻不大,但头发却显得极其稀少,但胡须和眉毛却又是那么的浓密,这两个截然相反的想象却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脸上,实在觉得有点怪异。
看完了外在,接下来就要分析分析此人的内在性格如何了。公孙胜少时是随着道家高人学习的,道家学派崇尚的是无为而治,凡是应该按照其规律发展,且不要过多强求,所以公孙胜本人也有着一颗极其平常的心,没有胜强好胜,没有刻意,就如同他上梁山,如同他最后的归隐一样,只不过是顺势而为。但就其作为来看,公孙胜还是大丈夫情怀的,当百姓被鱼肉时,他的怜悯之心促使他为百姓做出了反抗,而他的学识则给他的提供了一颗智慧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