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当时的背景以及刘备的虚心,这才使得孔明助得刘备取得一席之地,终成三国之势。现今仍有不少后人仍在继续研究三顾茅庐发生时的背景,也是因为有环境造就人和决策这一说法。
三顾茅庐的典故介绍
中华文化是值得每个中国人都尊敬的珍宝,在这些珍宝中有一种东西叫做典故,他们被人们所流传,关于的它们真实性其实并没有多少人刻意去追究他们,但是它们往往能够传递给人们足够的正能量,就像是罗贯中的作品中的一个典故,三顾茅庐,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是关于刘备和诸葛亮的。
三顾茅庐图片
刘备字玄德,生于三国乱世,是蜀汉的第一个皇帝。刘备小时候拜师在卢植门下但后来由于黄巾起义,早些时候生活过得颠沛流离,甚至食不果腹,最后和孙权联手一同打败了曹操,刘备为人风雅,不爱说话,但却爱惜人才,有传闻说曾经因为他的待人宽厚,仁爱而感动了一位来刺杀他的刺客。
也正因为他的爱惜人才的特点,才有了建安十二年他三顾孔明的住所邀他出山的典故了,这一年刘备四十六岁,而诸葛亮二十七岁,一个年近五十的君王去向一个在田间耕种的农人请教国家大事,如此能放低身段,如此为国家大事着想,想来也一定是个得到百姓爱戴的君王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成功地将诸葛亮请出了山,辅佐他谋得天下。这个典故虽然到现在为止依然被众人质疑着他的真假,但它却依然在经久不衰的流传着,或许就是因为刘备这种不屈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态一直支撑着我们向着我们的目标前进吧。
三顾茅庐在什么地方
位列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三国演义》,不论是情节还是在人物的刻画上都是成功的,得到大众认可,许多故事脍炙人口,流传百世。
三顾茅庐剧照
由《三国演义》衍生出的成语、谚语等都非常多,其中“三顾茅庐”这一故事后来就成为了一个成语,用以表达求贤若渴、诚意邀请等意思。“三顾茅庐”这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刘备为了得到诸葛亮的帮助,曾三次到过诸葛亮的草庐中诚意邀请他。
这一典故在诸葛亮所写的《出师表》中亦得到验证。《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描写,在细节上将刘备这一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成功的塑造出了一个“伯乐”的形象。三顾茅庐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典故,在人们津津乐道的同时,又有人心生疑虑?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的茅庐在哪儿呢?根据《出师表》里的语句,茅庐在“南阳”,因而这一地名就令人疑惑了。古时的“南阳”是现在的哪里呢?有说法是“南阳”是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因而部分学者认为诸葛亮的草庐应该在现在的河南。有另一种说法,“南阳”应该在现在的湖北襄阳,一是襄阳离荆州近,从距离上可以说得通,而且襄阳有许多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三顾茅庐在哪里?根据记载分析,湖北襄阳处较为可信。但不论如何猜测,都可能与历史上的“南阳”不一致,毕竟在小说中有许多的东西是虚构的。不论茅庐在哪里,我们真正需要记住的不是那个地方,而是刘备身上的精神。
三顾茅庐时刘备多少岁
忘年之交的意思是指年纪有一定差距的人称为了好朋友,好知己。历史上有过不少忘年之交的记载,有的是亦师亦友,有的是亦君亦友,三国时期的刘备与卧龙先生便是一对忘年之交,他们的相识开始于“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像
当时刘备处于一个战争纷乱的年代,胸中的一腔抱负难以实现,曹操的大军将刘备的军队大败于官渡,刘备一路颓败,最后只能先行投靠刘表再另谋他计。不料祸事的发生接二连三,谋士徐庶因为自己母亲的性命掌握在旁人之手,不得已离刘备而去,离去时告诉刘备可以去找寻卧龙先生。为此,刘备为了能重整旗鼓,也为了汉室的兴亡,他亲自起身前往找寻卧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