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吐温童年时生活的密苏里州,正好属于美国联邦州,因此他对于蓄奴制有着一定的了解。比如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他就在作品中表现了蓄奴制度对黑奴迫害的社会现实。
此后南北战争爆发,蓄奴制被林肯总统所废除,因此马克·吐温在战后的一些作品,主要以揭示欧洲各国封建主义黑暗现实为主,同时如《赤道旅行记》中,强烈地谴责了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居民的迫害。
马克吐温风格是什么
后人通过拜读马克吐温的文学作品,总结出马克吐温风格具有三个特色。马克吐温风格之一就是,他善于用幽默的语言,来渲染文学作品。从马克吐温作品中也可以看出,美国西部文学具有幽默的传统。
马克吐温雕塑
其次,马克吐温风格还有第二个显而易见的特点,那就是在马克吐温作品中,经常用第一人称,也就是“我”来叙述事情。在马克吐温作品中,“我”出现在任何地方,扮演着各种各样的喜剧人物。
马克吐温笔下的“我”,大多天真,单纯,善良,老实,做事情时总是一股热血的向前冲,在一厢情愿的行动之下,总会得到事与愿违地结果。从马克吐温在作品中,塑造的“我”来看,主人公们总是怀揣着各种各样地理想,或者总是萌生一些单纯的想法。
他们想要实现心中的理想,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总是处处碰壁。马克吐温通过主人公,来说明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当读者被主人公啼笑皆非的故事弄得哭笑不得时,却又想到现实社会就是这样的残酷。
与其说读者同情马克吐温笔下的主人公,不如说,这些主人公正是万千普通群众的缩影,同情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同情我们自己。马克吐温风格之三在于马克吐温擅于用幽默夹杂讽刺的口吻来记叙事情。
马克吐温在《自传》中总结自己写幽默小说的经验。他告诉读者,自己能坚持写书三十多年,都是因为自己能把握写作方向和写作目标。
马克吐温的真名是什么
众所周知,马克吐温是笔名,其实马克吐温的真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1835年11月30日,马克吐温在美国密苏里州的汉尼拔出生。马克吐温的父亲名叫约翰·克莱门斯,是一名律师。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出生后,父亲约翰·克莱门斯便给马克吐温起名为萨缪尔·兰亨·克莱门。马克吐温的父亲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当马克吐温到了入学年龄时,约翰·克莱门斯便把马克吐温送去学校读书。
虽然约翰·克莱门斯并不富裕,但是他依然供马克吐温读书。在马克吐温12岁那年,父亲约翰·克莱门斯死于肺炎,这一年也成为马克吐温的转折点。为了缓解家中的经济状况,马克吐温从学校退学,并在一个工厂做工。
马克吐温是家中第六个孩子,他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为了养家糊口,马克吐温先后做过送报员、排字工、水手、舵手等。1839年,马克吐温全家迁往密西西比河的港市生活,这为以后马克吐温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19世纪50年代左右,马克吐温生活的密苏里州是联邦的奴隶州,青年时期的马克吐温意识到解放自由的重要性,于是年轻的马克吐温便开始了解奴隶制,这一点也成为马克吐温创作的主题。
随着马克吐温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越来越多地人认识了马克吐温的作品,于是马克吐温的真名便淡出了人们视野中,慢慢地,人们也就忘了马克吐温的真名。
马克吐温经商的过程
在物欲横流的美国社会,人人都想通过经商来发家致富,大作家马克·吐温也不例外。他发现自己依靠写作是发不了大财的,因此下定决心,搞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