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二事是哪两件事情(2)

对于洪承畴来说,袁崇焕就是个不容小觑的强劲对手了,这个人跟他一样位居朝中的高官高职,有着令人赞叹的累累功绩,其实力并不在洪承畴之下。而两人的命运也是截然不同的。洪承畴成了通敌叛国的叛徒之后,袁崇焕仍然为国家誓死效力,上阵勇猛杀敌,并且袁崇焕领兵才能也是在洪承畴之上,更不会有败兵被俘的后果了。

洪承畴在战败的时候,想要死去的心意已决,而清朝此时此刻怎么可能让他轻易如愿呢?在清朝各位大臣的劝说无效之后,又是派了范文程与之协商,并且此时又有了另外一个毛遂自荐的人想要劝降洪承畴,那个人就是孝庄。

孝庄的美貌天下人尽知,而她又能为劝降的事情贡献多少力量呢?这有点让人怀疑,但清朝还是让她去了。或许是因为她的美貌与温柔,让洪承畴心里产生了温暖的感觉,愿意听一听她所说的,并且洪承畴离家太久,也思念家中的妻子,能够听见身旁美妙的女子跟自己聊聊自身的处境,感同身受的谈论,真是美妙。

孝庄提出的建议,的确是个绝妙的好办法。虽然想要降服洪承畴,却不言,而是说如何才能够保他所在乎的东西,保住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他也听进去了,并且历史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一个失败的男人在温婉的女子面前总是要少了很多抵抗力的,柔软的心也被触碰到了,很多时候也不能再那么坚决执拗的去想一些事情了。因此也就让我们看到了洪承畴叛国投敌的行为了。

洪承畴的对联功底

洪承畴从小虽然家境贫寒,没有私塾可念。但是由于他从小热爱学习,每天都会去私塾旁听一些知识,这样的举动也感动了一位老师,愿意免费收他为学生。这就为他今后的才华横溢,才高八斗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来他脑子也是灵活的,再加上他好学,很愿意学习各种知识,因此,他作对联的功底也是日渐深厚了。

洪承畴铜像

洪承畴铜像

明朝崇祯年间的重臣洪承畴非常的喜欢写作也很喜欢书法,也喜欢楹联。他觉得自己对当今的皇帝非常的忠诚,可以做世人的楷模,于是为自己撰了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上联意思就是他十分的感谢皇恩的浩荡,下联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自己对皇帝的忠诚,是一副好联。可是,洪承畴最后还是降清了。

有人为了讽刺洪承畴,就在上联和下联的结尾各加了一个字,上联加一个“矣”,下联加一个“乎”字,这两个字都是文言文的助词,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君恩深似海了,臣节重如山吗?”是极大的讽刺。

关于他的才华,很多人觉得,是培养了错误的人才了。尤其是在他归降于清朝之后,很多人都认为,既然都要归降于敌国的,那就等于养了个敌人了。但是仔细想想,虽然说大家都是义正言辞的说着,要有民族气节,要坚贞不屈,誓死为国家做贡献。

其实,他的才华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否定,至少历史上清朝很多的规章制度、礼仪法度,都是洪承畴建议而设立的,他广博的知识运用在建设国家制度上面,为清朝完善国家机制,为清朝日后的繁盛和持久的统治,也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的。

洪承畴这个人身上带着无数的争议,他的叛国投敌令人唾弃,但他的征战沙场,丰功伟绩又值得人们无限敬佩,我们只有辩证的看待历史,我们才能真正的从历史中学到有用的知识。

洪承畴与袁崇焕谁更优秀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有两位才华出众的大臣——洪承畴与袁崇焕,面对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与如日中天的清军,洪承畴与袁崇焕两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袁崇焕塑像

袁崇焕塑像

袁崇焕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本一介书生却在外敌进犯之时挺身而出,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军也不畏惧,在宁远城守卫战中屡屡打退进犯的清军,并用火炮把领军的清太祖努尔哈赤打得重伤不治而身亡,而在锦州守卫战中打退了当时皇太极带领的清军,几次大胜让袁崇焕声名鹊起,获得了清军“议战守,自崇焕始”的高度评价。而就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的爱国将士,却在皇太极的离间计下死于崇祯皇帝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