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游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王安石游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要论王安石游记中最为出彩的要算《游褒蝉山记》,这是一篇游记,北宋思想家王安石通过追忆的形式写下的一篇作品,讲述的是王安石辞职回家途中的故事,王安石从京城辞职后回到自己的故乡,途中游览褒蝉山故此写下这部作品。

游褒蝉山记原文

游褒蝉山记原文

这篇游记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对于现世来说也存在着深远的意义。整部作品因事见理,叙述和议论相结合,将诸多思想进行了阐述,对后世影响之大。

王安石游记创作于1054年,先前王安石任舒州通判,后辞职回家探亲,途中路过褒蝉山,对褒蝉山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明则写所见实则写所感,并且寄情于景,以此为喻,以此为志,也表明自己的决心,要实现大理想。

从王安石游记中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的精髓所在。王安石写下游记4年后,就向宋仁宗上书,写了一分万言书,其主旨内容是改革政治。后来宋神宗即位,支持王安石变法,王安石不顾保守派反对,推行新法,并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观点与王安石游记的主旨内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整观这部作品,其风格与形式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有着其独特的特色,手法采用记叙和议论这两个层次进行深入描写,全文共有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讲述褒蝉上的由来;第二个阶段记叙游览的所见所闻;第三个阶段主要讲述自己不能进入华山后洞的心理活动;第四个阶段讲述仆碑所引发的头脑风暴;第五阶段讲述游览的人员名单及创作时间。

王安石游记明则是一篇游记,实则是游后感。

王安石的浣溪沙赏析

《浣溪沙》是王安石的一首词作品,出自《全宋词》,全名叫做《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这首作品创作于1076年后,1076年是王安石作品的转折点也是其分界线。1076年,王安石二次被罢相,二度受挫后的王安石年事已高,于是就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而这首《浣溪沙》就是创作于隐居时期。

浣溪沙古诗配画

浣溪沙古诗配画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浣溪沙主要讲述了:家中的庭院有百亩大,但是一半都长了青苔,门口的小道也被沙子所全部掩埋,那条蜿蜒的小溪流也被沙子铺满了。喜欢山水喜欢闲适生活的还有几个会来呢?

秋去春来,坐落在小院中的回廊异常的安静,远看山上种着的桃花还有溪边中着的杏树,三三两两的挨在一起。花开花落究竟是为谁呢?

《浣溪沙》这部作品从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寂寞与哀愁之感,诗人将自己比喻成桃花和杏树,为谁开为谁落?这段时期王安石的作品大都是描绘大自然景色的,所以都是较为闲适之作,如《渔家傲》、《清平乐》、《菩萨蛮》等作品。

但是这部作品却与其他的词作品不一样,首联讲述百亩庭院都被青苔所铺满了,则说明了诗人没有心情去处理这个青苔,以前这大庭院中都是人,门庭若市,现在青苔都爬满了,却再无人问津,有空了还有谁能来呢?画面之凄惨。再看山上的桃花,再看那溪边的杏树,开的再美也没人会来欣赏?诗人以花自喻,落寞伤感呼之欲出。

王安石的作品介绍

王安石一生作品无数,不仅有诗歌,还有散文集,词作品等,留存至今的作品有一千五百多篇。王安石成为了文坛上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下面我们针对王安石的作品大类来分析王安石的作品风格。

王安石扮演者

王安石扮演者

一:散文

王安石散文以雄健简练,奇崛峭拔为主要特色,作品多以书表序等体式展现。其作品多以政治为主体,阐述了诗人的政治主张及政治思想,所以其内容大都是针对社会问题及时政的,散文中观点鲜明,加以诗人深刻的分析,有着极强的说服力。代表作有《上仁皇帝言事书》,这首作品主要是主张社会变革的作品,先是发现问题,深入分析矛盾,最后提出解决方案,推行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