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后期,握有枪杆子——神策军的的宦官群体成为凌驾于皇权之上的特殊人群,他们擅行废立、把持朝政。文武百官只有向他们靠拢、仰他们鼻息才能在朝堂上立稳脚跟。
不过,如果你以为这帮死太监只会舞刀弄枪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经验积累,他们已经逐渐总结出了一套非常成熟并且行之有效的对付皇帝、掌握大权的办法,并经有宦官界的翘楚和老前辈仇士良总结如下:
“经过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深入比对多个鲜活案例,本人发现如何引导咱们选的天子走上正路呢?最主要是不能让他们闲着没事干,要用天下各种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好看的、好听的东西去引诱他,让他的生活充实起来,让他沉迷吃喝玩乐不能自拔,再也没有精力管其他的事情。如此一来,朝廷上下,不都是我们说了算嘛!特别的要注意的是:不能让皇帝读书,一个通晓古今、满腹韬略的皇帝相当可怕,也不能让皇帝靠近那些个读书人,那些人蔫坏蔫坏的的,会给皇帝讲前朝那些兴亡旧事,这样就会让皇帝对咱们产生戒备心理,从而不断疏远防范我们,这样就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麻烦!”
仇老前辈不愧是宦官界的先进工作者,总结的相当精辟。不过,哪里有压迫,哪儿就有反抗!面对这帮宦官的倒行逆施、胡作非为,还是有一些皇帝在身边大臣们的配合下对他们发起猛烈的冲击,“甘露之变”就是其中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一)A方案、B方案
公元826年,十二月,又一位大唐天子、唐敬宗死在宦官的屠刀下,大宦官王守澄拥立其弟李昂为帝,是为唐文宗。
文宗向来不满宦官专权,寻机想夺回大权。大臣李训、郑注知道他的心思,便与其密谋诛灭宦官。李、郑二人是因为王守澄的引荐而得以入朝任职,有人帮忙,文宗当然是非常高兴,况且还是来自敌人内部人的投诚。
当时,外人仅知道李、郑二人倚仗宦官擅作威福,却不知道二人原来与文宗另有密谋。文宗在这两人的建议下,先后诛杀了宦官陈弘志和王守澄。“灭阉行动”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虽然李、郑二人的共同目标是消除宦官专权,但革命还没有成功,有人就盘算如何独自摘取胜利果实。不久,李训被升为宰相,同时他把郑注派到外地任凤翔节度使,表面上是作为外援,实际想的是,如果大功告成,顺便把好战友郑注给做掉。
李训和郑注商议,待郑注到风翔上任后,挑选几百名壮士,每人携带一根白色棍棒,怀揣一把利斧,作为亲兵。二人约定在十一月二十七日动手,这天是给宦官王守澄下葬的日子,由郑注奏请唐文宗批准率兵护卫葬礼,同时奏请命神策军护军中尉以下所有宦官到场为王守澄送葬。届时,郑注下令亲兵用利斧砍杀宦官,将在场宦官一网打尽。
计划完毕后,二人分头行事,另有打算的李训又和宰相舒元舆、邠宁节度使郭行余、河东节度使王璠、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京兆少尹罗立言和御史中丞李孝本等自己的亲信密谋说:“如果这个计划成功,那么,诛除宦官的功劳就全部归于郑注,不如让郭行余和王璠以赴宁、河东上任为名,多招募一些壮士,作为私兵,同时调动韩约统领的金吾兵和御史台、京兆府官吏和士卒,抢在郑注之前,在京城诛除宦官,随后,把郑注除掉。”众人纷纷响应。
原先和郑注商量的A方案被他擅自作废,他启动了B方案。
(二)甘露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