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否真的不善将兵

刘邦是否真的不善将兵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开拓者之一、是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指挥家。而众所周知,刘邦出身农家,并未有很多学识、不善将兵,但他依然打败了霸王项羽,成为了皇帝。这是因为刘邦善于驾驭将才,具有识人之明。

刘邦画像

刘邦画像

韩信是史上著名的将帅之才,善于领兵打仗。然而他又是为什么要投奔当时与项羽相比实力悬殊的刘邦的呢?最初韩信是投奔于项梁的,在军队中,一直默默无闻。项梁死后,归属于项羽,项羽提升他为郎中,然而项羽并不赏识韩信,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计,项羽不予理睬,于是韩信又改投奔刘邦,然而,刘邦也并未重视韩信,只是让他做一个小小的仓库管理,最后韩信逃离汉军时,被萧何带回,最后萧何谏言刘邦重用韩信,从而韩信成为了刘邦身边不可缺少的大将。也成为刘邦夺得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刘邦也曾与韩信讨论过将领的军事才能,在他们看来每个将领都有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后来,刘邦问到:“你看我能统领多少军队呢?”韩信答道:“您最多统领10万人。”刘邦又问:“那你呢?”韩信说:“我越多越好。”刘邦听后不高兴的说:“照这样,为什么你又是我的手下呢?”韩信赶忙回答:“陛下虽不善带兵,但却善于指挥,是统治的人才,所以我才会是您的手下。”于是,刘邦才满意了。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刘邦虽不善将才,但却知人善任、善于指挥、统领。这才是能统一天下的重要才能,这也才能治理好国家。

楚霸王项羽为什么要放走敌人刘邦

许多人都觉得鸿门宴是楚汉相争的重要事件,应该杀掉刘邦的,但事实上,从当时的形势看,项羽不能杀刘邦,因为刘邦的其他诸侯的风向标,一旦被杀必然为让项羽失去人心。但从项羽个人的角度看,他主要有三个理由放走刘邦。

刘邦项羽鸿门宴

《鸿门宴传奇》中的刘邦项羽

其一,项伯的说辞。项伯原本只是好意提醒张良的,却被刘邦彻底说服,相信刘邦没有称王的想法,反而认为他有功,回到营地就竭力劝说项羽,建议不该杀有功的刘邦。当然,刘邦攻陷关中和咸阳是立了功,像一个功臣举兵是有违大义的,所以项羽取消了攻打计划。不过此时项羽并没有明确不会用其他方式杀了刘邦。

其二,刘邦的谢罪。刘邦是个工于心计的人,看准了项羽重情义,就主动谢罪示好,先讲述了两人的兄弟战友情义,然后含蓄地说明了自己的功劳,称是不小心先攻入了关中,表明自己不想称王,并指出是有人故意离间双方的关系,自己是忠心的。项羽一听,必然有所感动。

其三,樊哙的斥责。樊哙听说刘邦有危险,就闯进项羽的营帐,先是以秦朝的例子说明滥杀会遭到反叛而灭亡,再用楚怀王的约定指明刘邦本可以称王,但他却没有这么做一心等待项羽,显示刘邦的功高,从而告诉项羽杀功臣会步秦朝的后尘。樊哙的整套说辞动之情晓之理,加上刘邦后来已经趁机溜走了,项羽也只好放走了刘邦。

汉高祖刘邦是什么样的人

刘邦是汉朝基业的缔造者,与项羽的争霸战争历来都被人们评论,能在群雄逐鹿中得到天下,必然有他的本事。关于刘邦这个人,历来都有很多看法,褒贬不一,无赖也好,英雄也罢,这都体现在他的言行中,事实上我们也无法用单纯的好坏来评价一个建立稳定统一王朝的人。

刘邦雕像

刘邦雕像

刘邦的性格中带有流氓之气不可否认,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毫不避讳。他是农民出身,缺少足够的文化素养,不喜欢从事生产,早年生活得像个混混,嗜酒好色,也被刘太公嫌弃。刘邦也是个奸诈滑头的人,在与项羽争夺后期,被项羽指派的弓弩手射中了胸,却大喊脚趾被射中,迷惑项羽。刘邦也曾为求自保,数次踢下在马车上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