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8月的法莱斯包围战是二战盟军在法国西北部实施的进攻战役。战役目的是合围并歼灭法莱斯、莫尔坦、阿让唐地域的德军集团。对盟军来说,法莱斯战役是一次成功的战役,德军装甲部队在盟军的狂轰滥炸下基本陷于瘫痪。不过,尽管盟军占据有利条件,却由于行动不果断而未能及时合围,未能歼灭德军第7集团军和第5装甲集团军。
战役背景
1944年7月18日,蒙哥马利指挥英国第2集团军发起代号为“古德沃德赛马场”的攻势。蒙哥马利发起攻势后,布雷德利指挥美军于7月18日占领圣洛,之后抓紧时间补充弹药、兵员,准备发起猛攻。美军这次进攻的代号是“眼镜蛇”,计划以空军的饱和轰炸开始,砸开德军防御的坚硬外壳。发起攻击时间原定为7月19日,后因天气恶劣而推迟到24日。
由于“眼镜蛇”行动的成功,美第12集团军群在布雷德利的指挥下迅速推进。根据局势变化,布雷德利和蒙哥马利决定围歼在法莱斯附近的德军“B”集团军群的基本兵力——第5装甲军和第7集团军。
战役经过
盟军第12集团军群从南面对德军实施包围,盟军第21集团军群从北面实施包围。德军第5装甲军和第7集团军近20个师陷入法莱斯、阿让唐地域的“法莱斯口袋”。
由于兵力占优,并完全掌握制空权,盟军司令部决定以美军第3集团军从勒芒地域向北,以加拿大第1集团军从法莱斯以北地域向南,对阿让唐实施南北对进突击,合围德军“法莱斯集团”。法莱斯包围战就此在特兰、阿让唐、维穆捷、尚布瓦等4个城市间的地域展开。
南路盟军
8月10日美军第15团奉命向北推进,并于8月14日到达距法莱斯以南22公里的阿让唐,但布雷德利此时却命令部队停止向北推进,原地待命。正是由于这一决定使成千上万的德军得以逃脱。
蒙哥马利则在8月15日完成了北部的防线部署,使美军可以进一步向北推进。
8月19日,美军第90步兵师占领了距阿让唐东北10公里处的尚布瓦,并在此处与加拿大部队会师。此后,美军的攻击重点转向东部。20日,美军渡过塞纳河。24日,勒克莱尔指挥的法军装甲部队到达巴黎。8月25日和平解放巴黎。
北路盟军
8月初,蒙哥马利在卡昂南部发动了一次新的攻势,而加拿大第1装甲师则于8月9日向南推进直逼法莱斯。虽然德军遭到了猛烈空袭,但依然给盟军制造了不少麻烦,例如:8月10日,德军在“111高地”附近阻击加拿大部队;8月16日,加拿大第2步兵师在法莱斯北部的树林中遭遇德军的顽强抵抗。
8月17日,盟军占领法莱斯。加拿大第四装甲师于8月18日占领特兰。19日,他们与美军一起挖掘了一条从法莱斯,途经特兰至尚布瓦的战壕,抵御散兵游勇的德军。加军在德军曾经占领的村庄与德军发生了一场小规模激战,在战斗中,约有200余名德军伤亡或被俘。由于指挥部队成功阻击德军第7集团军,大卫·柯里少校因此获得了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法莱斯“口袋战”
在东部美军、南部法军、西部英军、北部加拿大和波兰部队的夹攻下,德军意识到危险并认为撤退才是唯一的出路,但希特勒却于8月10日命令部队在阿弗朗什进行反击。直到8月15日,希特勒才命令莫德尔取代冯克鲁格,并下令部队向塞纳河撤退,但一切都已经晚了。第二天,德军第7集团军与第5装甲军的15万军队被盟军合围在一个15公里长的狭长区域里。散布在开阔地上没有任何支援的德军士兵为了逃出这一地域,涌向法莱斯缺口,这个缺口共有2条乡间小道,趁着天气恶劣盟军飞机无法出动的机会,德军的坦克、汽车、马车和人员挤满了小道,拼命向外逃窜,部队建制完全被打乱,局面非常难堪。
8月17日,德军的后卫部队仍在顽强抵抗,掩护溃败部队向东撤退。但是,随着天气放晴,盟军飞机蜂拥而出,肆意射杀逃窜的德军地面目标,德军的撤退立刻变成了一场一边倒的战斗:地面上人仰马翻,尸横遍野,德军官兵丢掉车辆,有的沿公路飞奔,有的穿过田野,拼命躲开盟军的密集火网,后人将这条路称为“死亡走廊”。
8月18日,美军第15集团军从南路杀来;西路的英军也步步逼近;北路的美加联军组成坚固防线;三路夹击掐断了德军退路。19日上午9时,350门盟军火炮开始对法莱斯中心地区展开持续炮击。波兰第10“龙骑兵”与第24“枪骑兵”营于19日晚抵达尚布瓦。
8月20日,尽管遭到猛烈炮击,德军依然顽强死守着几座桥梁。上午9时许,2000多名德军伞兵在没有炮火支援和其他部队协同的情况下对波兰部队镇守的一个区域发动了闪电式快攻;虽然这些德军被波兰人的机枪、火炮射杀殆尽,但德军353步兵营仍然趁机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并从这个缺口逃离。353步兵营损失惨重,沿路丢弃了所有车辆与火炮。
8月25日,从法莱斯北翼突围后的幸存德军部队和其他残部一起撤至塞纳河。
战役评价
尽管盟军因行动不够果断致使约10万德军成功逃出“法莱斯口袋”,但德军依然付出了15万人被俘或受伤,1万余人死亡的惨重代价。逃出的德军惊魂未定,开着汽车,骑着自行车,赶着抢来的马车拼命狂奔,直到300多公里外才收住脚步。而加拿大部队也在此役中损失巨大,死伤超过1.8万人。
由于大批德军逃脱,使其他防线的德军力量得到加强,1944年秋季和初冬的几次战斗中,盟军付出了大量伤亡的代价。另外,希特勒把这次“成功撤退”看作“伟大成功”,用来鼓舞士气,使得结束战争的进程被延长了好几个月。
1941年夏,斯大林为何对德军的侵犯守口如瓶?
严秀老先生曾撰文谈及发生在1941年的咄咄怪事:希特勒全面进攻苏联的前一周,苏联塔斯社正式发表声明,称德国决不会进攻苏联,且言之凿凿。以下是1941年6月14日延安《解放日报》刊登的声明(有删节):
〔塔斯社莫斯科(六月)十三日电〕…… 英国及外国报纸开始盛传下列谣言:“苏德行将开战”…… 谣言中坚称……德国开始在苏联边境集中军队,意在进攻苏联…… 谣言坚称苏联方面开始加紧准备对德作战,并集中军队于德国边境…… 塔斯社奉命发表声明如下:第一,德国并未对苏联提出任何要求及建议缔结任何新协定。鉴于此,苏联方面认为此种谓德国意图撕毁条约,进攻苏联之谣言,全无根据。至于将德国分遣队由巴尔干调赴德国东部及东北部(现正调动中)与其他动机联系,对苏德关系并无意义。第三,苏联根据其和平政策,遵守并愿遵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文,故谣言所谓苏联准备进攻德国一节为伪造与挑拨。第四,红军后备军之露营训练,以及行将到来之演习,除意在训练后备军而外,别无其他目标,故认为红军此举为仇视德国一节,其荒谬程度固无待言。
但现实扇了塔斯社一记响亮的耳光。塔斯社辟谣痛斥英美挑拨德苏关系后的第8天,即1941年6月22日的3时30分,德国对苏军阵地的猛烈炮轰和对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三国的空中袭击全面开始。请看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
德国用于进犯苏联的兵力为181个满员师(每个师14000~16000人),合计550万人;火炮47260门;坦克3710辆;飞机4950架。
苏军应对进犯的五个边境军区的兵力为170个师(每个师均缺员,仅有5000~8000人),合计290万人;火炮34700门;坦克1800辆;飞机1540架。
德军兵力是苏军的1.8倍;火炮为苏军的1.25倍;坦克为苏军的1.5倍;飞机为苏军的3.2倍。不仅如此,一方是磨刀霍霍,杀气腾腾,志在必得;一方则是高枕无忧,毫无戒备,坐以待毙。
战争开始后的18天内,德军往东推进了450~600公里,占领了大片苏联领土,里面有装满燃料、粮食、弹药等物资的200个仓库。苏军有28个师全军覆没,还有72个师损失了一半以上的官兵,损失惨重。由于执行任何情况下均须坚守阵地的命令,开战后仅半年,苏军被俘人数即达490万,约占整个战争期间被俘人数(540万)的90%。
1941年6月22日,这个最可怕和最悲惨的日子,几乎给每个苏联家庭都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并且留下许多无法解答的问题:
德国在半年的时间内陆续在苏德边境集结军队,为什么斯大林对于侦察机关、军队和外交人民委员部的反复警告不屑一顾,行若无事?既然集结在边境的苏联军队在1941年6月22日凌晨对于防卫、进攻和撤退均毫无准备,那么,他们原来是准备干什么的呢?
为什么德国飞机屡屡侵犯边界,在苏联上空飞行,却不准将其击落?实际上起了涣散军心作用的塔斯社1941年6月13日的声明为何要发表?
同苏联签订了两年互不侵犯条约的德国,为什么要在1941年6月22日撕毁条约?
为什么国防人民委员部的第一号军事指示严令各部队不得因受到挑拨对可能出现的攻击予以还击,无特殊命令不得擅自行动,而第二号指示则明令禁止苏军跨越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