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苓一家合影
张锡禄,张伯苓长子。1901年出生,后改名为希陆。中学时就读于父亲所创办的南开中学,并没有因为父亲是校长就放松学习,反而更加的勤奋努力地学好每一门功课。在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了清华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响应反帝爱国的活动。之后,赴美留学,就读于威斯康辛大学的数学系。毕业后,又去了芝加哥大学研究院继续学习数学。此后,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数学的教学与研究。1988年,在北京因病去世。
张锡羊,张伯苓次子。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只知道他在南开大学毕业后,替父亲与一些学者一起前往四川等地选择南开学校的新校址。1946年下半年,任天津市公用局局长、电车管理处处长。
张锡祚,张伯苓三子。也是毕业于南开大学。与张锡羊一样,记载也不是很多。有关于他的资料大多都是回忆父亲张伯苓创办南开的相关事件。
张锡祜,张伯苓四子。1911年出生于天津。张锡祜是一位抗日烈士,身高达二公尺有余。九一八事变后,弃学投军,考入中央航校,成为一名空军。淞沪战役中,飞机失事后壮烈殉国,年仅二十六岁。
少帅里张伯苓的演讲
张伯苓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她出生于1876年4月5日,天津人。张伯苓出生于一个秀才家庭,是在东方最早的奥运会提倡者。在电视剧《少帅》中,《少帅》张伯苓的演讲对张学良产生了重要影响。
张伯苓照片
1892年,张伯苓16岁的时候,进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在航海驾驶班里,张伯苓是最好的学生,每次考试他都名列前茅,因此,严复的思想对张伯苓影响很大。1894年,完成了堂课的张伯苓被派往北洋水师舰队实习,翌年2月,北洋水师覆没后,张柏林满怀激愤返师归,9月作为北洋水师学堂第五届学生毕业。由于北洋水师覆没,没有了船,张伯苓只能县局在家,一年后的冬天张伯苓与宜兴的一安氏女子成婚,但安氏患有痨疾,仅仅结婚了五天便去世了。
1987年起,张伯苓服务于海军。自甲午战争战败后,清廷派大员去山东办理接收和转让手续,张伯苓也在前往之列。在船到威海的第一天,将日本的太阳旗降下,换上了我们中国的黄龙旗,但在第二天,黄龙旗便变成了英国的米字旗。目睹这场““国帜三易”的接受和转让仪式的张伯苓气愤填膺,认为海军报国无望,从威海回来后便退了役,回天津执教于家庭。
1903年,张伯苓在暑假的时候航海东渡,见识到日本明治维新后的盛况,深受启发,在日本细心考察了4个月。回国后决定成立中学,将严、王两馆合并,成立了“私立中学堂”,从此他成为了学堂的学监。
1916年,张伯苓在东北考察,应东北基督教青年会的邀请,发表了《中国不亡有我在》的著名演讲,就是这篇《少帅》张伯苓的演讲,触动了恰好听到演讲的张学良,让他决心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