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对扬州叛乱的评价是什么

扬州叛乱的评价

当武则天登上皇位的那一刻,她并没有高枕无忧。因为在她的心中,知道废中宗、自己临朝称制,必然会引起一些旧朝臣的不满与反叛。甚至还预测到这些反叛的朝臣必然会打起拥立废太子的旗号来反对自己。果不出所料,反对武后临朝的武装叛乱很快就在扬州发生了。但是在这场叛乱中,最终的结果是武则天取胜。那么历史上对于扬州叛乱的评价是怎样的。

扬州叛乱

扬州叛乱

首先对于这起事件中的主导者徐敬业来说,在《资治通鉴》一书中就有对他进行一定的评价,具体是这样的说的,徐敬业不用魏思温的谋略,而是妄图金陵王气,而这一点也正是他自己主导叛乱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接着王夫之也曾评价国这起叛乱事件,李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与他一同策划的有骆宾王、杜求仁、魏思温等人,他们都是应为犯了事,而被关进了监狱,甚至被革职。后来在叛乱中又听信“金陵有王气,而且有长江天险”这样的话,在加上自己10玩的兵马还不及武则天的一半,所以徐敬业兵败是事件发生的必然趋势。

另外对于扬州叛乱的另一位主人公武则天来说,历来史学界就对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评价,使得史学界对于徐敬业发起的叛乱事件采取不同的评价和态度。但总的来说,这次的扬州叛乱事件无疑对武则天后期的政治影响很大。

扬州叛乱背景

扬州叛乱是发生于公元684年,参战双方分别是唐朝和叛军。那时正当武则天登上政治高峰感到的愉悦感的时候,一些忠诚于李唐的人对她开始心生反感,背后议论纷纷。就在扬州,有几个胆大的文人借着酒劲就曾说了一些出格的话,于是酝酿出了震惊朝野的扬州叛乱。下面就来了解一下扬州叛乱背景。

扬州叛乱

扬州叛乱

对于扬州叛乱之所以能够成功上演,也并不是偶然的事件。关于扬州叛乱背景大致是发生在公元684年9月时期,武则天已是61岁的高龄,她自知年事已高,于是在洛阳加快了改朝换代的步伐。为了能够早日称帝,她做了4件事。也正是这四件事情,使得一股反对她的势力正在暗中酝酿叛乱,最终导致扬州叛乱的出现。这四件事情分别是:

第一:囚禁皇帝,临朝称制。那时是在嗣圣元年的二月六日,她将自己的三儿子李哲拉下皇位继而扶立了最小的儿子当皇帝。但他的小儿子并不比他的哥哥幸运,他平时都被软禁在偏殿,正殿上的龙椅上空无一人,而武则天则坐在龙椅后的纱帘中。

第二:逼杀废太子李贤。由于李显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再加上他又是众多皇子中能干的一位,于是武则天害怕他将来会策反,于是就杀了他。

第三:追尊武氏先人,提拔武氏子弟。在武则天称朝之后,大肆的提拔武氏家族,男的都封为王,女的则为王妃,并且还开创了外戚干政的先河。

第四:改各种名号。首先,她先改年号;其次改旗帜;第三是改都号。

扬州叛乱经过

一场惊天动地的扬州叛乱,起源于一次饭桌上的聚会,李敬业等失意的文人政客,对武则天的独断心怀不满,再加上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悲,于是就像通过发动叛乱来改变现状。对于这场扬州叛变,其声势浩大,令武则天措手不及,甚至对武则天的政治生涯都起到了一定的影响。那么扬州叛乱经过又是什么样子的?

大臣裴炎

大臣裴炎

首先在发动叛乱之初,由于眉州刺史英公李敬业和他弟弟令李敬猷等人都因犯了事而被获罪,甚至几乎都被罢了官降了职。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聚会于扬州,在酒桌上表示自己失去官职的不满情绪,于是开始谋划,并借以挽救恢复庐陵王的帝位为借口,正式发动了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