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图片
根据以上的简要说明,对于平津战役双方指挥官是谁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就是林彪和傅作义,双方分别是解放军和国军在这场战役中的最高指挥官。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没有修整直接入关,国民党尚未做好部队的调整与准备,林彪提前入关这个决定使得解放军从一开始就占据了战争的优势地位,
国民党方面的最高指挥官是傅作义,他本就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再加上他的亲生女儿信仰的是共产党,因而解放军在暗地里争取他投诚。当驻守在天津的陈长捷失守天津以后,他就不再犹豫不定而是直接向解放军投诚了。在傅作义投诚以后,北平以和平的方式得到解放,平津战役到此宣告结束。平津战役双方指挥官是谁这个问题也就呼之欲出了,优秀的指挥官确实能够影响到战争的胜利与否,但历史却告诉人们“得民心者得天下”。
平津战役背景
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大获全胜,解放了东北全境,全国军事形势逆转。那么平津战役背景有哪些?
平津战役图片
11月初,淮海战场,华野和中野联合发起了淮海战役。西北战场,胡宗南部被西野压缩在关中地区,动弹不得。华北战场,阎锡山部被华北军区第1兵团围困在太原;傅作义部的大后方归绥被第3兵团围困。东野先遣兵团推进至蓟县待命,东野主力休整备战。孤悬在华北的傅作义集团,已面临着东野和华北军区部队联合打击的严重局面。
蒋介石在辽沈战役后期,即判断如果东北失败,华北也难保。蒋介石考虑放弃平津,傅作义部南撤到长江防线,或者淮海战场。傅作义不是蒋介石嫡系,担心被蒋介石吞并,希望西撤绥远,拥兵自重。11月初,蒋介石与傅作义经过磋商,认为东野正在休整,短时内不可能入关,傅作义部暂守北平、天津、张家口以及塘沽海口。11月中下旬,傅作义部调整兵力部署,60余万人部署在滦县至柴沟堡的铁路沿线。其中,蒋系部队部署在北平以东一线,傅系部队部署在北平以西一线。战局一旦不利,可能出现,蒋系向南,傅系向西分别撤退的局面。国民党方面对平津战役背景的判断一开始就有分歧。
由于淮海战役顺利进行,中共中央判断,平津的蒋系可能南撤增援淮海,傅系会随之西逃。这对于淮海战场和渡江作战都会产生不利的局面。11月,中共中央决定,要把傅作义部歼灭在华北地区。
为了稳住傅作义部,中共中央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停止攻击太原,撤走归绥的包围部队,大搞东北地区庆功活动来麻痹敌人。切断傅作义部西逃的道路,隔断傅系部队,拖住蒋系部队,为东野入关争取时间。东野主力结束休整,秘密入关,快速插入北平、天津及天津、塘沽之间,对北平、天津“隔而不围”。11月29日,平津战役正式打响。
平津战役经过
平津战役经历了三个阶段,人民解放军采取了“瓮中捉鳖”的方式使国民党部队全军覆没。下面来介绍一下平津战役的经过。
傅作义剧照
在平津战役经过的第一个阶段,人民解放军首先对傅作义领导的部队进行分割包围,并阻断了他们的撤退之路,与此同时加强了天津、塘沽、北平等地的防御。在两个星期的围而不打后,解放军已经完成了对张家口、北平、天津等地的国民党军队分割包围,封闭了主力向西和向南的逃跑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