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电的内容,措辞之严厉中包含的意思就是,严令中原部队不惜伤亡展开阻击作战,掩护粟裕部队突围北上,不使邱清泉等部队围歼外线兵团成功。
直到此时,粟裕才看出周边情况不妙。他说:一定要在敌重兵靠拢之前,结束豫东战役。此后,7月7日晚粟裕外线兵团在各方掩护下,向北渡过黄河,“转进”到了基本全部解放的山东解放区,豫东战役结束。
战场实际上是留给黄伯韬、邱清泉等部队打扫的,所以,后来的统计的战果与伤亡数字等,恐怕国军后来公布的数字更有说服力一些。
豫东会战
三、战役的结局
粟裕给上级报告的是,此次作战,外线兵团歼敌9万人,而自己的伤亡数字是3万余人。这个数字,恐怕水分不小,而且估计也没有统计同样参展的“中原野战军”的伤亡数字和“华北军区”投入作战的两个旅的伤亡情况。而战后,粟裕在给军委的电报里面,却从另外的侧面,说明了外线兵团伤亡确实是很严重这一实际情况。
粟裕自己在一九四八年八月二十三日午时报军委,并致管文蔚、陈丕显、韦国清、吉洛的电报中说:
“我西兵团之七个纵队,除三、八纵队比较完整外(该两纵队每纵亦只二万三至二万五),其余各纵既不充实,也不完整的。”(见《粟裕军事文集》)
在一九四八年八月二十七日晨报军委的电报中,粟裕又说:
"西兵团七个纵队,自开封、睢杞两战役后,所补俘虏不够补偿伤亡,部队极不充实(每连只四至六个步枪班),尤其干部伤亡太大,至今无法补充,许多营连有政干无军干,有军干无政干,而营连排干部太新太弱,班排干部俘虏成份不少,因此团级与营以下脱节现象甚严重。团以下各级对个人前途悲观的倾向亦较普遍。依部队军政情况,东兵团打一个月至两个月进攻无问题,但西兵团担负一个月阻援,则很难完成任务。"(见《粟裕军事文集》)
在一九四八年八月三十一日粟裕报军委的电报中再次指出:
"我西兵团于开封、睢杞两战役伤亡较大,补充不够,兵员不充实"(见<粟裕军事文集>)。
而参加过此次战役的王必成、皮定钧两位将军,对豫东战役也由这样类似的评价:
“此次战役,我们杀伤敌军也很大,要谈起来,我们就是杀伤敌军一个整师,但是我们‘三弟兄’(指粟裕麾下外线兵团的主力的1、4、6纵)都残废了。”(《皮定均日记》)
因此,既然外线兵团的主力都残废了,那么说外线兵团参与豫东战役实际结果是“各纵既不充实,也不完整”,“都残废了”的说法,是比较符合事实的。我们可以粗粗推断一下,如果真的仅仅伤亡3万余人的话,估计情况是绝对不会像粟裕将军自己后来说的那样的严重的。
当然,按照另外的说法,把豫东战役说成一场“消耗战”的说法,倒也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豫东战役电视剧《豫东之战》
豫东之战剧情介绍:公元一千九百四十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变幻的不寻常岁月。乌云笼罩的上空,响起阵阵惊雷…… 中原战场,硝烟弥漫。解放大军,拉开了两种命运决战的序幕 1948年,解放战争终于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由粟裕将军亲自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在豫东黄淮之间,与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展开了大兵团作战。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广大指战员浴血奋战20个日日夜夜,在盛夏酷暑之中,一举解放关内第一个省会--开封,又相继在睢杞地区歼敌一个兵团9万余人,并生俘兵团司令区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