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目的

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于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在狭义上指的是在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在广义上,辛亥革命指的是从同盟会创立辛亥推翻清政府的一系列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绘图

辛亥革命绘图

由于清政府日益腐败,帝国主义的侵略越发猖狂,在内忧外患千钧一发之际,中国初步成长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为救国图存,爆发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十六字方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辛亥革命的目的的根本在于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共和国。

正是辛亥革命的目的和目标促成了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与清政府和帝国主义斗争,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胜利。在中国的近代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的一系列斗争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目的主要是由孙中山为首的民族资产阶级提出来的,在辛亥革命的目的的基础上孙中山领导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最终取得了成功,辛亥革命具有的历史意义有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并且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评价辛亥革命

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毛泽东曾经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上发表过评价辛亥革命的讲话。毛泽东说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伟大的革命。而在人类历史上,有过三次性质不一的大革命。第一次是奴隶社会推翻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阶段,这标志着人类社会与生产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第二次革命是封建地主消灭奴隶主的革命,而第三次革命就是辛亥革命,是民主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斗争,也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之间的斗争。

辛亥革命志士高又明

辛亥革命志士高又明

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之前,中国也曾出现过改良派,孙中山则比改良派更进一步,因为他号召大家推翻清王朝,实行资本主义民主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颁布了《临时约法》。在辛亥革命以后,百姓都阻止任何一个想做皇帝的人,所以它是一场非常有历史意义的革命。

辛亥革命没有成功,孙中山曾经进行自我批评向袁世凯妥协其实是不对的。但是辛亥革命给全世界带来的影响是不小的,尤其是那些民族解放运动。辛亥革命的爆发给他们带了鼓舞与动力。辛亥革命也使民主思想深入人心,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辛亥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推翻帝制,挣脱帝国主义的压迫,但可惜最终的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旧没有改变。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它由三部分组成,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就是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到军阀,要求民族平等。民权主义就是实行民主政治,政府拥有治理权,人民拥有政权。民生主义有两个重要的原则,一个是平均地权,二是节制资本。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

孙中山照片

孙中山照片

从理论上看,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的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利益,体现了中国人民渴望自由与民主的愿望,同时推动发展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但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提出一个彻底的土地革命的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