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爆发的时代背景分析(5)

武昌起义真相

1911年,正值清末辛亥年。继四川民众发起保路运动后,同盟会革命党人随即在文学社、共进会的大力协同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在隆隆的枪炮声中,清政府延续二百多年之久的封建统治势力土崩瓦解。时革百年后,人们拨开历史的风尘,探寻武昌起义真相,从中获得许多宝贵的启发。

武昌起义图

武昌起义图

有关武昌起义真相,历来比较有争议的是,本次起义的领导人究竟是谁。尽管有传言说起义的直接发起人是时任同盟会总理的孙中山,然而就近代有关文献记载,武昌起义虽经过前期周密的计划,可是在1911年10月10日爆发当晚,却是在几乎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开始的军事行动。

直至起义进行至高潮后,才在一个与反清革命军毫无关系清朝新军协统黎元洪的指挥下取得成功,因而比起无据可考的“孙中山领导论”,反而是黎元洪领导革命军的事迹在武昌起义的历史文献中有明确的记载,由此,可以认定,虽然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策划的这场革命运动,然而起到领导和推动作用的,则是黎元洪这位清廷的军事统帅。

当然,武昌起义真相远远不止这些,比如打响起义第一枪的人究竟是否如民间传闻的那样是黄花岗起义的领导人黄兴,也值得细细推敲,因为据史料记载,武昌起义的枪声最初由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因此,有确切资料表明率先开枪的是湖北新军工程营代表熊秉坤而非黄兴。

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发生在1911年5月的保路运动亦称为“铁路风潮”,是中国近代史上为保护铁路主权及民营资本,由四川劳动人民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历史评价说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导火索,纵观这两场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影响,此类评价不无道理。

武昌起义图

武昌起义图

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先后发生于1911年的5月和10月,仅仅半年间,中国各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已达到了高潮,继而爆发的辛亥革命终于为腐朽的清王朝敲响了最后的丧钟。

公元1911年5月11日,清政府为了向四国银行借款用以镇压国内革命,悍然宣布“铁路国有化”,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转手又卖给英、法、德、美四银国银行,以换取巨额贷款。

这等卖国求荣的行径激起了多省人民的强烈反感,遂在各地民主革命党人的推动下爆发了大规模保路运动。在四川保路人士的倡议下,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以“破约保路”为宗旨,号召数以万计劳动者加入革命阵营,对抗清政府的野蛮镇压。

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逮捕保路同志会代表,枪杀数百请愿群众,次日又下令解散各处“保路同志会”,此举激起了四川民众更大的愤怒,遂将保路运动进一步推向高潮,以更激烈的手段对抗清政府的暴行。

1911年10月10日,在四川保路运动的影响下,湖北相继爆发了武昌起义,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更大规模的兵变由此而起。至此,保路运动与武昌起义终于引发了最终推倒清朝统治基石的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