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就是衡阳作战,长沙失守后,白崇禧主张放弃在长沙和衡阳的抵抗,但是封裔忠却主张要打持久战,封裔忠和徐永昌的意见被蒋介石采纳,于是衡阳会战打响,国民党的战略是中间进行堵截,两翼夹击日军,让主力部队在湘江的东西两翼,方便实行正面阻击,总的而来说战略和长沙作战的战略差不多。但是国名当只用了一个军的力量在衡阳防守,东西爱另一则投入了13个军的力量,显然是想从侧翼猛击日军。但是日军装备精良,国民党小号太大,最终还是被日军击垮了,衡阳沦陷。
最后就是指挥协调方面,蒋介石当时是所有的事情自己都亲力亲为,部队的一些长官根本不敢做决定,这就耽误了很多的战机,而且部队的应变能力和机动能力也就被拉下来了。总之各种原因综合起来导致这次长衡会战最终遗憾收场。
长衡会战兵力对比
长衡会战又被称为湖南会战,发生时间是1944年的5月到9月,参战双方是中国和日本。长衡战役是一号作战中交战时间最长的,也是中国部队抵抗最顽强的一场战役。但是最终中国还是输掉了,下面从长衡会战兵力对比来看下这场战役。
长衡会战
因为这场战役历时比较久,所以双方参战人数都是很多的。中国国民党先后投入了16个师军的力量,有40多师,人数大约有35万到38万人。日军投入的力量是10个师团,大概有25万到28万人。战争结束后,根据日军方面的统计,国民党牺牲的士兵是66468人,被俘虏的有27447人,伤残的有132485人,总共加起来高达22万多人,而日本的死亡和受伤总人数才6万多,但是根据中国国民政府的统计,中方死伤的人数一共是90557人,没有日军统计的那么多,因为国民党统计的是不包括病、俘虏的人数的。总的来说,国民军队的伤亡确实是不小的,但是他们的作战意识和作战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从中日双方士兵的素质来看,国军是处于劣势的。抗战前期,日本的军队大多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常常用一个营和国军一个师进行对抗,日本还有过一个军和国军30个军对战的记录,可见日军的作战能力是都非常强悍的,抗战后期,国民党的战斗力因为各种原因渐渐开始下滑,根据统计,后期中日战区兵力统计基本都是国军比日军多4到8倍的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