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拿破仑仅有的近五万兵力并不占优势,然而在他充满智慧的战略部署下,法军依然在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主观能动性。相比而言,普鲁士军队的反应则要慢得多了。
由于霍恩洛厄亲王的部队在援军冯·布吕歇尔将军的一万五千人抵达之前已经开拔,所以导致后援不足,反而失了战争先机。加之拿破仑手下的悍将达武与贝尔纳多特同时收到指令赶往支援法军,所以当耶拿战役经过最初的短暂交锋之后,双方的兵力已相差无几。不仅如此,由于拿破仑的军队训练有素作战骁勇,连场战斗下来,法军已明显掌握战略主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战斗中,达武率领的精锐的第三军,凭借火炮优势抵住了普军多次进攻,继而迅速发动反攻,一举将普军击溃,确保法军最终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
耶拿战役影响
耶拿战役图
这场规模浩大的耶拿战役影响十分深远,不仅是对战胜的法国来说,即便是对战败而付出鲜血代价的普鲁士人来说,耶拿战役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论耶拿战役影响中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战后普鲁士国内政局的改变。
首先,对普鲁士人来说,此次战役的惨败,恰恰反映了当时政治、军事上仍处于封建时期的普鲁士有着自由改革的必要性及迫切性。无论是哪个时期的战争,只要是国与国之交的军事较量,比拼的必然是两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无可否认,当时的普鲁士在整体国力方面,比起统一而强大的法兰西帝国,要逊色不少,这一点,当时普鲁士主要的军事改革家例许多直接参战的高级军官都心知肚明。
由此,痛定思痛之后,普鲁士国内开展了一场从上而下的军事与社会制度改革,历经这一系列的改革之后,普鲁士开始转变为现代国家,其后,逐渐将法国的势力逐出德意志,从而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领导国。
与普鲁士领导层的观点不谋而合的还有当时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在耶拿战役进行得最激烈的时期,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也顺利完成了。在这部新作中,黑格尔视此次战役为“历史的完结”,这无异于为欧洲社会将走向“自由民主制”作了精辟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