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岭战役历史背景是什么

松毛岭战役历史背景

1933年月为了对中央苏区进行再次的围剿,蒋介石亲自上阵指挥。集合了手上所有的兵力其中包括飞机轰炸,大炮破击和军队碾压,希望可以一次毁灭中央根据地。从双方投入的兵力来看,势均力敌。那么松毛岭战役历史背景是怎样的呢?

松毛岭战役地图

松毛岭战役地图

蒋介石通过前几次的失败,明白红军虽然人力稀少但是依旧不能小看他们,于是开始更新和改善作战方案,蓄势待发,他实行“堡垒主义”的战略方案准备依靠堡垒的力量来向目的地靠近。然而另一边的红军内部却并不团结,以博古、李德为为首的军队固执的实行老旧的作战方案,拒绝无视当时毛泽东提出来的——将主力调到外线来进攻敌人,从而减少伤亡,掩护和扩张根据地的计划。依旧留守苏区,希望可以运用老方法“御敌于国门之外”来保卫苏区抵挡敌人的进攻。结果导致红军在之后的作战中惨遭被动,有了极大的伤亡。然而红军依旧没有撤退,一直坚守着阵地,为之后的转移和支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9月24日,红军将领罗炳辉运用灵活的作战方案,先后连续击退敌方的猛烈进攻,反败为胜。长汀县东大门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至关重要的一个地方,1934年8月中旬蒋介石几乎倾尽兵力,派兵前往长汀县的东大门——松毛岭发起猛烈进攻。顿时松毛岭炮火声和惨叫声响彻云霄,尸横遍野。松毛岭战役在此刻打响。

松毛岭战役结果

为了抵抗蒋介石发动的进攻,当地的老百姓也加入了保卫松毛岭的战斗当中,甚至当地的未成年儿童也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为了争夺这个山头双方不惜付出多大的代价一直进行着斗争,不愿放弃。

松毛岭战役

松毛岭战役

可是在松毛岭战役当中由于与敌人人数的差距太大,即使红军占据着有利的地理形势但是也无法抵挡,1934年27日下午红军不得不向钟屋村撤退,虽然松毛岭战役结果就是白叶洋岭失守了,但是因为红军的猛烈反击敌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敌军的师长刚登上领地最高点的时候,立刻被红军的子弹射成了重伤。使得敌方即使胜利了,也不敢放松警惕。

白叶洋岭失守了,但是在其他战线的红军同志们依旧顽强的坚持的抗争着。1934年9月29日,蒋介石根据前几次的失败,更改了战争方案,集合了附近阵地的军队,对红军阵地开始发起强烈的进攻,希望可以摧毁红军的根据地对其进行毁灭型的打击,其中还包括多次的炮火轰击和飞机的空中轰炸,用来掩护己方的攻击部队靠近红军阵地,在战场上红军与敌军进行了惨烈的斗争,尸横遍野,最终因为枪械不足,后援也赶不过来了,只能放弃,再次撤退。直到松毛岭战役已经进行了七天七夜,当天的傍晚敌人占领了红军在当地的所有根据点,这次的战争双方都受到重创,但是因为敌我力量的差距太大,松毛岭战役结果以红军的撤退拉下帷幕。

松毛岭战役评价

对松毛岭战役评价是1933年的松毛岭战役是蒋介石为了将民主主义进行到底并“统一”中国而发动的一场战争,它为日后的遵义会议中毛泽东的军事路线方针得到了认可做了很好的铺垫。

松毛岭战役

松毛岭战役

松毛岭战役持续了整整七天七夜,尸横遍野,这场战争打的十分残酷。双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几乎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红军在这场战斗中的负隅顽抗使得双方损失兵力惨重,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可是双方的实力实在太过悬殊,即使有当地百姓的加入,面对着炮火无情的轰炸,红军只能退下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