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淮海战役交战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兵力,中共方面就有60万人参战,为了适应越来越大的战役规模,中共中央军委于1948年11月16日决定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总前委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这五人组成,其中前三位为常委,邓小平是书记。五人都是来自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的主要领导,由此可见总前委的成立目的就是协调战役中的两支队伍,以统一指挥作战。不过因为当时总前委五人还在指挥战斗,没有聚到一起。
后来,第二阶段结束,黄维兵团被歼灭,正在围歼杜聿明集团,因此粟裕把自己的指挥部设在离前线战场不远的地方,如今在安徽省萧县丁里镇蔡洼。不久,总前委五人都聚到了这里,并在这里召开会议,研究之后的渡江战役。五人还在院子里拍照留念。现在那里的旧址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里面陈列着许多当时的珍贵文物,比如毛泽东的电报、会议的桌椅、军用地图等。
此外,淮海战役总前委还有一处旧址,那是在如今的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张菜园村。据说是,当年12月31日,战役快接近尾声时,总前委由安徽搬迁到这里,并指挥了第三阶段的战斗。即使是战役结束后,总前委也此待了两个多月,开会讨论接下去的军事行动。现在这个旧址也已经还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淮海战役碾庄
碾庄战役作为淮海战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对于我军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碾庄战役发生在华东地区,作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主战场,全数歼灭了国民党军的黄百韬兵团,战争极为激烈,华东野战军也死伤无数、损失重大。
碾庄战役
碾庄镇位于徐州边上,东部与连云港相连接,在淮海战役正式开始之前,解放军一直假装着攻打徐州,以此来掩饰真正目的,使国民党军心紧张。此后粟裕精心部署,割离黄百韬军团与徐州的联系。
此后,黄百韬由海州撤退到新安镇。国民党第三绥靖区下部队发动起义,使得华东野战军通过防线包围了国民党第七兵团。黄百韬兵团开始西撤,仅凭一座桥渡过运河后,全军损失一万余人。
经过窑湾战役后,由于李弥撤退导致黄百韬兵团失去侧后方的掩护,此后李弥兵团于徐州收缩使得徐州东门大开,解放军能够长驱直入。在之后的曹八集战役中,黄百韬与徐州主力军分离。
之后,两军逐渐进入激战阶段,可谓是血染碾庄,从最初的防御部署,初期的交战,到近迫激战,再到最后的血战碾庄圩,黄百韬兵团势力逐渐衰弱,残余的部队有意突围均被剿灭,黄百韬在绝望中自杀,战争结束。
碾庄战役的胜利为整个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是中国革命史上光辉荣誉的一笔。
淮海战役国军
在淮海战役中,国军的实力雄厚,武器装备十分先进,共有80万军人参战,集结了国民军的主要骨干力量,正是由于蒋介石在这场战役中可谓孤注一掷,几乎投入了他全部的精锐兵力资本,因此在战败后,国民党从此在大陆一蹶不振。
淮海战役国军
济南被解放军攻占以后,国民党的防御方针告败,徐州地区的剿匪总司令部收缩兵力,集结了第2、7、13、16这四个兵团,以及第1、3、4、9这四个绥靖区部队,一共25个军共计80万人,围绕徐州展开,沿着津浦与陇海两条铁路,形成一个冬至海州,西临商丘,北达临城,南到蚌埠的一个“一点两线”防御阵线,以此来加强防御,在中原与华东一带采取固守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