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帝国和西罗马沙隆之战简介

沙隆之战简介

沙隆之战是匈奴帝国和西罗马帝国进行的一次会战,交战时间是公元451年,交战地点是沙隆附近的卡太隆尼平原,因此被叫做沙隆之战。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沙隆之战简介。公元450年,匈王要求西罗马帝国割让一半的领土,西罗马帝国拒绝了这个无礼的要求。于是沙隆之战就此爆发。

沙隆之战画像

沙隆之战画像

公元451年,匈王与东哥特人、格皮德人等组成盟军,总兵力大约为50万,分成三路向巴黎、奥尔良逼近,准备进攻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统帅得知这个消息后,就联合了西哥特人、勃艮第人、法兰克人还有阿兰人,组成大约50-60万人的盟军,在奥尔良对抗匈王军队。

匈奴帝国的军队是由匈奴王亲自率领的,而西罗马帝国军队的领导人则是被称为“最后的罗马人”的埃裘斯。战争的地点在法国东北部的香槟草原上,这里有一座法国小城沙隆。这的地势起伏不大,主要是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在沙隆城外五英里的地方,有一个小山包。这个小山包就是匈奴帝国的做最后抗争的地方。

这次会战是双方,一方是已经日落西山的罗马帝国,另一方是有“上帝之鞭”之称的阿提拉的匈奴帝国,但是最后却以匈奴帝国的失败而告终。交战双方的损失都非常惨重,史书记载说估计有15-30万人,连西罗马帝国方的西哥特王也死在了战场上。这一场会战只持续了一天,但却是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沙隆之战过程

沙隆之战是欧洲史上一场著名的战争,双方投入的兵力非常多,伤亡也非常惨重,也因此成为了欧洲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沙隆之战过程。沙隆之战是由匈奴王阿提拉为了实现自己的扩张目的,向西罗马帝国发起的一场侵略战争。

沙隆之战画像

沙隆之战画像

阿提拉在得知西罗马联军到达奥尔良之后,就命令自己的在高卢等地掠夺的部队向香槟平原集结。西罗马军队的统帅埃裘斯得知后,也率领大军来到这片广阔的卡塔隆尼大平原。双方的军队到此才终于相遇,之后就开始摆出决战的姿势。

罗马帝国军队的部署是:埃裘斯亲率的罗马军团是左翼,最厉害的西哥特人是右翼,中间是比较弱的阿兰人和其他蛮族。匈奴帝国的部署是:左翼是东哥特人,也就是与西哥特人相对的那一块,中间是阿提拉亲率的匈奴精骑,右翼是其他蛮族军队。会战打响后,匈奴联军首先出击,那些精骑风驰电掣般冲向罗马帝国联军。

罗马帝国联军的中央部分,本来就是最弱的地方,根本抵挡不住匈奴军,于是匈奴军此时向左包抄西哥特军队。西哥特军是罗马联军中的主力,如果消灭了他们,那么匈奴军必胜无疑了。西哥特王在战乱死了,但是西哥特军反而越战越勇。无数的匈奴人死在罗马标枪之下,东哥特人也因为抵挡不住,败逃了。匈奴帝国军队就这样败在了西哥特人的手里,让阿提拉遭遇了人生的首次失败。

沙隆之战的历史背景

沙隆之战的影响巨大,那么它发生在什么样世界环境的之下呢?我们现在就来看看沙隆之战的历史背景。沙隆之战的交战双方是匈奴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当时是匈奴王想要向西扩张自己的疆土,于是就向已经摇摇欲坠的西罗马帝国发起战争。

沙隆之战画像

沙隆之战画像

匈奴人起源于蒙古高原,被东汉帝国和鲜卑族人挤压,只能向西迁移,最后来到了里海北岸的顿河草原游牧。公元375年,这些匈奴人开始扩张,向西灭了阿兰人和东阿哥特人的国家,向南打败了亚美尼亚,直到攻占了匈牙利草原之后,才停了下来。公元433年,阿提拉成为了匈奴的首领,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匈奴帝国日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