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火炮
鸦片战争火炮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清政府方面使用的火炮和西方侵略者使用的火炮。
鸦片战争图片
在当时的中国,火炮质量好坏与否是靠火炮重量来衡量的,即火炮越重质量越好。根据《史料》上的记载,在鸦片战争中,清军使用的火炮主要是红夷大炮。红夷炮是一种架退式前装滑膛长管重炮,精度很高。因为它的重量,红夷炮每发射一次都要重复进行复位、再装填,而且发射一次中间需要的时间较长,即鸦片战争火炮的使用对中国非常不利。相较之西方的火炮,中国方面的不利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传统钢铁冶炼技术不成熟,产量低下。
火炮由生铁铸造,质量不好,使用周期短,易裂。为了应对以上不利状况,清军想到的处理办法是增加火炮重量,减少火药填量,加入铜材料,把火炮结构复杂化,这就造成了火炮威力减小很多。除此之外,清军制造的炮弹因炮口小所以很轻,射程很近,火药因提纯不够爆炸效力低。
鸦片战争火炮对于西方有利的方面是因为工业革命后,西方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在火炮的制造方面有着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机器的大批量生产,各个零件之间的尺寸比例比较合理,射击精度高还节省时间、坚实耐用。而且炮弹是实心设计,质量较大,射程也比中国的远。
火炮使用的火药实际上是有中国发明后传播到西方的,也就是说本该是中国占据有利方面的,但是因为中国在发明火药后,并没有在该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更多的是停留在了冷兵器时代,而西方则因为科技的发展,在武器制造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从而开始向中国发起侵略。
鸦片战争后中英贸易
英国利用鸦片贸易和火炮撬开了这个封闭已久的古国,即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之前中英贸易数量极少,鸦片战争后中英贸易则在英国的强制推动下出现了很大的转变,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由沿海逐步蔓延向内陆,软弱无能的清政府根本无法应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从而导致华夏的经济贸易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开始沦为了英国的原料产地与销售市场。在坚船利炮的威逼下中国的关税门槛的放低,机器制造的廉价货物迅速抢占中国市场,大量的原料被列强方掠夺的目标。在这样的状况下,华夏自给自足的经济发展体制被迫不断瓦解。
鸦片战争图片
鸦片战争后中英贸易关系的转变,给英国带来了很大的利益。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使得英国对中国的占有欲进一步扩大,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他们开始了进一步对中国的入侵行动。相较而言,中国因为英国的资本入侵,大量白银流向海外,国内经济停滞不前,加上清政府自身的奢侈无度,使得百姓的受剥削程度不断加深。英国政府则恰恰利用这一点开始控制行商,损害了中国经济的自主权,从而使得中国的发展失去了原本的独立自主权,贸易体制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