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支前民工
淮海战役的胜利,不单单是共产党军队的胜利,更是广大支前民工的胜利。因为,当时支援前线的民工数量巨大,据统计高达543万人,远远超过了参战的军队的兵力数量。
支前民工照片
这五百多万的民兵几乎都来自淮海战役战场周围的江苏、山东、安徽和河南四个省份。其中,随军的常备民工有22万,二线的民工有130万,其他近400万都是后方临时调动的。
他们主要的任务是运送粮食和弹药装备。据说为了打这场战役总共筹集了9.6亿斤的粮食,最后运送到前线的也有4.3亿斤,而这些都是民工们靠小车推靠担子挑靠肩膀扛送过去。据说当时的民工队伍里,大小车辆有88万辆,挑子30万副。此外,他们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护送伤员。为此,准备的担架就有20万副,他们最后转运了9.8万伤员,这些士兵的生命都是他们拯救的。
据说,战役初期,中共方面初步预算的兵力与民工的比例是1:3,可是到了第三阶段已经高达了1:9,也就是说战场上的每一个士兵身后,都有九个民工在支援他。由此可见百姓们支前的积极性之高。
关于这些支前的民工,到现在还流传着一个小竹棍的故事。那是山东农民唐和恩支援时带在身边的棍子,他从家乡山东出发,之后的五个多月里他去了许多地方,包括江苏、山东、安徽三个省八十八个城乡,而他每经过一个地方都会在竹棍上刻下这里名字。
淮海战役纪念馆
淮海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中十分关键的一仗,解放军最后取得了胜利,推动了国内解放的进程。因此,在战役中心的江苏省徐州市,现在有着一座淮海战役纪念馆。
淮海战役纪念馆
这座纪念馆,是国务院1959年决定建立的,同时决定的还有一座纪念塔,第二年奠基,五年后建成并对外开放,而纪念馆的标志就是当时由战役的主要指挥之一的陈毅题写。纪念馆位于纪念塔的东南处,而现在周围又陆续建成了总前委群雕、碑林等建筑,一起组成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
纪念馆的建筑面积接近4000平方米,琉璃瓦的馆顶,庑殿重檐的门廊。而纪念馆的内部主要是六个陈列厅,包括战役厅、支前厅、烈士厅等,六个陈列厅的总面积达到2800平方米。纪念馆主要是展出藏品,文物、照片、绘画等有2000多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记载着31006名烈士名字的英名录。此外那根著名的支前民工唐和恩的竹棍,也收藏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