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夫克伊纳
历史上第一个鼠疫疫苗由俄国人哈夫克伊纳(Waldemar Haffkine,1860 – 1930)研发。 哈夫克伊纳,一个犹太人小学校长的儿子,出生并受教于俄罗斯的奥德萨。 在奥德萨大学就读期间,他受到免疫学家梅契尼可夫(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影响。 哈夫克伊纳致力于对抗反犹主义的斗争中,曾因为加入犹太人自卫联盟而遭到沙俄当局逮捕,后来由于梅契尼可夫的干预而获释。 完成学位后,哈夫克伊纳试图在奥德萨大学寻求教职,但未能成功,原因是他拒绝受洗。 1889年他移居巴黎,加入到梅契尼可夫在巴斯德研究院的霍乱疫苗的研发工作中来。 1896年鼠疫在印度爆发后,哈夫克伊纳来到孟买,次年他用杆状菌制作出了有效的疫苗。 但是在1902年,成千上万接受过疫苗的患者中不幸有十九人病死,这给哈夫克伊纳的事业造成了重大挫折。 虽然后来查明事故是由于另一名医生用错了细菌而致使疫苗受到污染,不幸的是,哈夫克伊纳事业上的损伤已经无法挽回,他四处求职而不得,无奈改头换面,在印度从事起其他职业。 1914年,哈夫克伊纳退休返回法国。 1927年,他再一次踏上故乡奥德萨的土地,但经历了赤色革命后的俄国锻造出的新的反犹主义环境,使他很难适应。 他回到法国,在那里度过了残年。
现在有两种瘟疫疫苗通过考核适用于人体。 一种是被福尔马林杀死的全细胞疫苗,最早用于1942年;另一种是前苏联从1939年开始使用的活疫苗。
历久沧桑,曾经横扫欧亚大陆达半个千年之久的黑死病最终消退了,时至今日它消退的原因仍然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也许人类的卫生和健康水平大大提高了,也许鼠类的数量不像古代那样庞大了,或许鼠疫菌的毒杀力渐渐减弱了。 当初造成鼠疫升级成为黑死病的原因是什么呢? 密集的人口与动物混居,庞大且易受病菌侵袭的鼠类族群,低下的公共卫生水平,知识的匮乏,老鼠的死亡,以及肺鼠疫的传播等等,各种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造就了黑死病的滔天祸劫。 黑死病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类的无知和盲目可能导致误解、歧视、迫害;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又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深远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