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出处】唐·韩愈《山石》。
【意思】荦确: 山石险峻不平。支子: 即栀子。句意: 山石险峻,山路狭窄,黄昏之时到达山寺,此时蝙蝠乱飞。走进山寺,坐在庙堂的台阶上,见那雨后的芭蕉和梔子都长得茂盛肥大。
【意思】沿着狭窄的小径攀登险峻的山 石,黄昏时,来到寺院,蝙蝠迎面乱飞。这里描写了诗人游山寺之前的 翻山越岭的艰苦行程,山石突兀不平、崎岖狭窄,寺院幽暗、人烟稀 少,蝙蝠横飞,好一派冷落景象。
注: 荦 (luò) 确,险峻不平的样子。微,狭窄。
【鉴赏】“升堂”之后,诗人从堂前退出,坐在堂前的台阶上。雨水充 盈,使得芭蕉的叶子显得更大更绿,栀子花开得更盛更丰美。“大”“肥”, 不过是寻常字眼,但用在吸取雨水后的芭蕉叶和栀子花上,却恰到好处, 让人联想到这样的画面:经雨水冲洗,芭蕉叶绿,更显茂盛,栀子花白,更 显娇艳动人。绿叶白花相称,画面优美,让观者内心顿生喜悦之情,禁不 住要赞美它们。
【全诗】
《山石》
.[唐].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度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解题】
此诗作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时闲居洛阳。以诗之首句头二字为题。诗中写与友人夜宿洛阳惠林寺及次日游览山水经过,末以议论抒怀作结。全用赋体,一句一个境界,逐层展开,具有以文为诗的特色。写景细而准,绘声绘色,风格清峻,为别具一格的山水诗。既有诗之优美,又有文之自然流畅,乃韩诗著名杰作。
【注释】
①荦确(luo que):险峻不平貌。行径微:山路狭小。寺:指洛阳北之惠林寺。②支子:即栀子。花名。夏开白花,极香。
③稀:依稀,由于火光太小,看得不很清楚。④二句写僧为客人安排食宿。疏粝(li):粗糙的饭。粝:粗米。饱我饥:使饥饿的肚子填饱。⑤二句写夜深寂静,下弦月出山光射门户。扉:门。⑥独去:指客人自己游山,没有僧人相陪。无道路:指晓色朦胧,看不清道路。⑦此句意谓在晓雾中走尽了高高低低的山路。烟霏(fei):烟雾。⑧山红涧碧:山花红艳,涧水碧清。纷:盛多貌。烂漫:光彩繁丽。枥(li):同“栎”,落叶乔木。十围:形容树的粗大;围是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即两臂合抱的长度为一围。 ⑨当流:面对水流。 ⑩局束:拘束,不自在。 ��(ji):马缰绳,比喻受人牵制。(11)吾党二三子:指与作者志趣相投的几位朋友,即同游的李景兴、侯喜、尉迟汾等。《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又《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此处借用其语。(12)不更归:即“更不归”的倒文,更:还。归:指弃官归乡。
【全诗鉴赏】
荦确:崎岖不平,险峻。支子:栀子花。疏粝:粗粮。穷烟霏:只在烟云中走。局束:拘束。为人[[!NFDA4]]:受人控制。吾党二三子:指志同道合的几个人。
这是韩愈的代表作;被金人元好问称为是真正表现男子汉风格的诗。
这首诗写了一次游历的过程,完全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分为“黄昏到寺”、“夜深静卧”、“天明独去”三个主要部分,最后四句议论点题,阐明希望不受拘束,永远自由地生活在自然之中的思想。
这首诗可以看到作者感受外物的胸怀,驾驭语言的能力。几个时段的不同景物都写得形象鲜明,让人如历其境。佛寺的深暗,夜月的明亮,红叶与碧水的映照,参天的大树等等,都使人历历在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审美趣味和性情胸襟在诗中景物上的体现。他喜欢雄奇壮美的景物,欣赏十人合抱的高大松枥,感到赤脚淌水踏石的快乐,乐于临风披襟,任山风狂野。他喜欢出头露面,喜欢议论,喜欢站出来说话,有时甚至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他的两次遭贬都与性情有关。这些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也有充分体现,不仅是用字用语,还才大气粗喜欢训人,例如《调张籍》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就是直接训斥元稹、白居易的,将他们视为愚蠢的小儿。即使景物没有粗豪有力的特点,作者也会移情于彼。他人看到的“新雨”是柔情,他感到的却是“足”的力度,一个“足”字很能显示韩愈的个性特征;“芭蕉叶大支子肥”,一“大”一“肥”,使景物在独特的视角之下似乎发生变异,但却更显精神,更有生气。特别是“肥”字可以和李清照的“绿肥红瘦”的“肥”相比,明显地看出了两人的审美差异,李清照是讨厌那“肥”的。韩愈诗歌的这些特点对后人很有影响,以至于有人借此贬低柔美纤细的艺术风格。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将秦观《春日》的“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讥评为“女郎诗”就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