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

【题 解】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运》,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本文阐明了儒家思想对大同社会的完美构想。它首先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一句对大同社会作了总纲性的说明。“大道”在此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和国家的最高标准。而围绕“大道之行也”这一中心,文中分述了三种情形:一是“天下为公”,即指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二是“选贤与能”,即指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能出众,即德才兼备;三是“讲信修睦”,即指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接着,文章以“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几句描绘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即: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由此提示,引发了读者对大同的社会风貌的合理想象。最后,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作全文的总括。这一结论里,我们看到了现实社会中诸如谋私利、盗窃财物、作乱害人等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里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显得特别鼓舞人心。

本文用浪漫主义手法,文字流畅而意蕴深刻地抒写了人们对大同社会的美好构想。这说明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了对人类理想社会的炽热追求,对我们今天仍深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