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出处】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意思】留连不去的蝴蝶在花中时 时嬉戏飞舞,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树上娇 柔地恰恰啼叫。恰恰:莺鸣声。

【鉴赏1】 留连嬉戏不去的蝴蝶,在枝头不停地来去飞舞; 自在逍遥的黄莺,在林间啾啾地啼鸣,声音娇柔清啘。原诗流露出自在闲适的韵味,轻灵而动人。

【鉴赏2】嬉戏的蝴蝶不停地起舞,留 恋不舍。娇小的黄莺婉转地啼鸣,自由自在。诗句描写了蝴蝶、黄莺在花丛 中自由戏闹的欢乐情形。上句着笔于视觉,蝴蝶于花间起舞——赏心悦 目。下句着笔于听觉,黄莺动情啼唱——美妙悦耳。“留连”、“自在”两 词,使人犹见蝶莺之沉浸在春色之中的酣态。这两句诗的本旨在于用蝶 莺衬托花儿的繁盛。蝶莺的神态写得绝,则花之美艳也自现。下笔一举 双得,技巧精湛。

注: 恰恰,鸟啼的声音。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鸟鸣蝶舞的 景色。[例]他之所以要极力渲染塞北 的春阴,无非是要唱出故国江南“千朵 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 娇莺恰恰啼”的明媚春光和宜人春色。 (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

【全诗】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题解】

咏花诗。唐代杜甫作:“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安史之乱平息,饱经离乱之苦的杜甫卜居成都草堂,开始了安宁的生活。春日寻芳,诗人信步而行,百花争艳,美不胜收,诗人诗兴大发,一连写了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一路赏玩又来到通往黄四娘(“娘”,是民间对妇女的习惯性称呼)家的小路上,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几乎被抢占空间自由伸展的花儿覆盖了,那千千万万朵硕大的花儿把花枝都压弯了。“留连戏蝶时时舞”:那上下翻飞的蝴蝶因留连花的艳丽花的芳香不忍远去而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这“留连”两字也是诗人自己的心理:留连忘返。“自在娇莺恰恰啼”:自由自在娇戆自得的鸟儿发出了快活的“恰恰恰”的叫声,诗人也被这快活的充满喜悦的鸣叫声感染得通体舒泰轻松自在了。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既写了花,又写了花给外界(动物和人)带来的愉悦,通过动物(蝴蝶、鸟儿和人)的种种神态动作(留连、舞、自在、啼)反过来描写花的艳丽、芳香。人与自然、动物与植物、植物与人、动物与人,融洽相处,情共一家。虽然杜甫那时不一定有“生态平衡”这种意识,但诗人的这首诗有意无意的,或者说,这首诗的客观效果就表达了这种意识;花给人以生活享受,美的享受,人类的生活会因有花而充满乐趣。

【注释】 ①娘:或称“娘子”,是唐代习惯上对妇女的美称。此处“黄四娘” 是任意拟人名入诗,非实指。蹊: 小路、小径。②留连: 留恋、难分难舍。恰恰: 象声词,莺的叫声。

【鉴赏】

这首诗以浓墨重笔渲染春花的繁盛,把人引入一个春意盎然的花的世界 中。

诗的前两句正面写花。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写花开的地点。“黄 四娘家”,当是草堂附近、锦江之滨的一户人家,为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所到之处。句中看似只有花树,未见人影,而从一个“蹊”字,可以想见: 在这条通向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自有“独步寻花”的作者的身影。王国维评 宋祁《玉楼春》词“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云:“着一 ‘闹’ 字,而境界全 出。” (《人间词话》)这句诗中的一个“满”字也起了使“境界全出” 的 作用。这条小路两旁,花光照眼、春色盈溢的景象,正赖这一字托出。就全 诗而言,这句写的是大景、全景;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写的则是小景、 局部景。这里摄取景物的距离有远、近之分:远望,只见花树夹道; 近赏,更 见花朵压枝。而次句中的一个“压”字、一个“低”字,则体物入微、十分 形象地托出了花朵稠密、满缀枝头的景象,从而进一步展示花光、春色之浓 艳。

前两句诗已经从正面把花开的盛况写足;后两句就使诗笔离开了花树、 花朵,转而描画路边、枝头的蝶舞、莺啼,从侧面来烘托那一繁花似锦的世 界。“留连戏蝶时时舞”句,写花丛中所见。这句诗虽转而写蝶,不复写 花,但诗句背后仍闪现着花影。句中的蝴蝶正是为花而 “戏”,为花而 “舞”,为花而“留连”,且花多蝶也多,正因“花满蹊”,所以一路走 来,蝶舞不是偶尔一见,而是“时时”可见。“自在娇莺恰恰啼”句,写花 丛中所闻。句中的“娇”、“自在”都是就听觉而言,是形容声音而不是形 容形态。“恰恰”二字,或解说为喜闻莺啼之恰当其时,或注释为形容莺啼 之多而且密。这里不妨从后一说,以与上句的“时时”二字相对应。这莺啼 可视为蝶舞的陪衬,而从整首诗看,有了这一句,就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美 感,也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使那条花繁蝶舞的小路上频频传来黄莺的娇 啼,变无声之境为有声之境,春天的气氛因而显得更浓厚,花开的景象因而显 得更喧闹。这后两句诗还有景中见人、寓我于物之妙。尽管写的是蝶、是 莺,而句中也有作者的身影在。其写蝶的留连,实是写人的留连;其写莺的 自在,实是写人的自在。

作者兴之所到,即景成篇; 诗篇在写景中自然也流露出作者当时的放旷 的情怀与超逸的兴会。苏轼称此诗“可以见子美清狂野逸之态” (《东坡题 跋·书子美黄四娘诗》),正是有见于此而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