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出处】唐·李白《静夜思》

【释义】 床前是明月之光,真像是一片白霜,抬头仰望明月,低头思念故乡。

【点评】远离家乡的游子,时时思念故乡。

【译注】床前洒满月光,怀疑是地上 的霜。抬起头望见明月,低下头不禁思 念起故乡来。举:抬起。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月夜思乡之 情。[例]晚饭后我跑到院子里,我不是 赏月,而是借助这大而明亮的月亮散发 我的思乡之情。这时我对李白的“静夜 思”一首诗才有更深的体会。床前明月 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我不自觉的流出了思乡之泪。 (九庆《在美国打工》)

【鉴赏1】 这首诗是描写秋夜望月思乡情意,语意浅显,感人至深,是李白最被后人传诵的一首诗。这四句诗语译如下:秋天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我的床前,我还以为是地上的寒霜; 抬起头来凝望着山边的月亮,不禁又低下头来思念起故乡。飘泊异乡的游子,在明月高照的夜晚,常喜欢吟诵这首诗,思乡情怀不觉油然而生。

【鉴赏2】

月白霜清的 深秋,当银辉洒向床前,诗人恍惚觉得,那皎洁的月光,好似皑皑的浓 霜铺地。这错觉是诗人夜不能寐的写照,分外明亮的月光,触动了诗人 的情怀,使诗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低下头来沉 浸在对往事的回想之中。“举”、“低”两个相反动作,揭示了诗人内心 活动,流露出他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四句诗,短小清新,明白如话,但 却蕴含深意。


注: 首句《全唐诗》作“床前看月光”,三句作“举头望山月”。

【全诗】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题解1】

此诗作年不详。“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两句,从“月光”与“霜”之类比中,点出羁旅异乡之苦,朦胧飘忽。各本李集均作“看月光”,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及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均作“明月光”,疑为士祯所臆改。“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两句,以“举头”,“低头”传出游子思乡之神情与心态。“望山月”,《唐宋诗醇》作“望明月”。沈德潜评此诗曰:“百千旅情,虽说明却不说尽”(《唐诗别裁》卷一九) 。信为传诵千古之思乡名曲。

【题解2】

唐诗篇名。五绝。李白作。见《李太白全集》卷六。为诗人自制乐府诗题,《乐府诗集·新乐府辞》亦收录此作。全诗共四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过一个典型的生活细节,生动入微地刻画游子的思乡之情。信口而成,不工而工,清新隽永,妙造自然,充分体现出李白诗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味。明人钟惺评曰:“忽然妙境,目中口中凑泊不得,所谓不用意得之者。”(《唐诗归》)清代沈德潜亦云:“旅中情思,虽说明却不说尽。”(《唐诗别裁》卷一九)是妙绝古今、广传人口的思乡名作。

【导读入境】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也许会有这样的体会:白天也思乡,可夜深人静之时思乡更强烈,何况是月明之时。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李白向我们展示的正是这样一种情与景:

清秋之夜,诗人作客异地他乡。庭院寂寥,寒夜难熬,翻来覆去难以入梦。诗人将目光移向床前,咦,床前怎么这么亮? 莫非是地上铺了白霜。定下神,再仔细看,原来是皎洁的月光从窗户射入。诗人抬头望明月,月儿圆圆人不圆。不禁低头又陷入沉思,想亲人,思故乡。

【赏析】

看着门前明亮的月光,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白的浓霜, 抬头来看着天上的一轮明月,却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自己的故乡。秋月 明亮而清冷,最容易触动孤身远客的思乡情怀。从“疑”到“举头”,从“举 头”又到“低头”,几个简单的动作生动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勾 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内容简单却又让人 体味无穷。后人常用此诗表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鉴赏】

这首诗不知是什么时期的作品,也不知所思之故乡在哪里,但它却因乡情浓郁感人而成为千古名句。

诗的写法和风格都有可说之点。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但它却前后失粘,平仄也多有不合,因此还是应将之看成是诗人不受约束,天然随性的创作,不能拘泥于形式,其实这正是李白的作品特征。其次,绝句的要求是尽可能不重复字词,除非是有意反复修辞,但本篇二十个字就有六个字重复,特别是两用“明月”,这也是诗人不拘的特点。标题有“思”字,内容中又见“思”字,今人所讲究的写作要藏字,也让李白见笑了。从风格上看,这首诗很美。诗中只有月光如霜,只有抬头望、低头思,但却将思绪牵缠写得朦胧不定,极具含蓄之美。沈德潜评论说:“百千旅情,虽说明却不说尽。”不说尽正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境界。由此想到李白另一首极尽含蓄之美的五言绝句《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还是望月,还是只望而不言,为什么久久望月不言?我们只能感到那望眼深情动人,可能是一个闺中女子的相思,其他就一概不知了。李白虽有感情奔放、痛快淋漓的诗歌风格,但也有这样含蓄深沉耐人寻味的小品。可见“大诗人”必须是风格多样造就的,没有丰富和多样,怎能冠以“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