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选自清初张潮所编的短篇文言小说集《虞初新志》,原题目叫做《秋声诗自序》,是林嗣环为自己的诗集所作序言的一部分(“口技”是原序中引述的一位客人所讲的口技者故事),本文删节了前后与写表演口技无关的段落以及文中的一些字句,并加了现在的题目。林嗣环将自己的诗集名之为“秋声”,以借口技者表现声音的高超技艺来含蓄说明自己的诗也具有类似的摹形绘声本领。
《口技》一文描写了一次精采纷呈的口技表演。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口技演出前的情况。“口技者”除八尺屏障外,仅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道具简单,无丝毫特别。继写表演即将开始。“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场上充满演出前肃穆静寂气氛。这一部分描写了一个无声的场面。因尚未开始口技表演,所以用极简略的几笔作必不可少的交代。第二部分(二、三、四自然段)是文章主体,写“口技人”的表演,描写各种声响。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二、三自然段)省略了交代口技者开始表演的语句,直接描写口技者所表演的内容,更具有真实感。从“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接着写主妇醒、丈夫梦呓、儿子醒而哭,“夫亦醒,又一大儿醒”,“众响繁杂”,“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声音一般是较难形诸笔墨的,故文章有意描写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声响来写,使之显得具体可感。文章正面描写逐渐发生的各种声响,从一种声音开始,逐渐加多,最后达于极点,“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等等,表现出一派热闹。以一人一口同时表现这么多的声音,可见本领多么高超!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写听众的反应:“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寥寥几个动作、神态,表现了听众对口技表演的极度赞赏,从侧面烘托了口技演出的逼真效果。第三自然段写一家四口慢慢入睡,各种声响逐次减少,热闹场面渐渐消失。文势从第一个高潮逐渐趋向平伏,唯留下些微余波,“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听众激动的心情渐归平静,“稍稍正坐”。这一层次有起有伏,具有相对完整性。第二层次(第四自然段)突然而起,从“忽一人大呼‘火起’”开始,听众的紧张情绪骤然而起。接着事态急剧发展,夫、妇“大呼”、“两儿齐哭”,接着“百千人”呼叫声、哭声、“百千犬吠”,一时鼎沸。这一层与前文描写截然不同,场所从一家一户扩大到整个街区,人数从一家四口扩展为成百上千,事件由日常家居生活变为紧急事态,突出表现了紧张的场面。在这一层次中,声响如此之多,“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文章用连串重迭的“百千”来加以强调,“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各种声音“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者是如何将这么多声响同时表现出来的呢?真是不可思议!文章对口技者的本领作了正面描写后,也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精采地描写了听众的反应。第一层次写听众对表演效果的赞叹,这时的听众还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欣赏口技者的技巧。这一层次描写听众完全忘记了这是一个虚拟的场面,更忘了自己是听众,而是如临火灾现场,“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者摹拟的声音是否逼真?文章丝毫没有在这方面花费笔墨,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侧面烘托,足以说明口技者的表演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口技者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本领。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收束全文,写表演结束,“群响毕绝”。采用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口技者的简单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一”与写表演时的“百千”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口技者一以当百、一以当千的非凡本领。同时,这一段的交代与文章开头首尾呼应。从声响上看,开头是寂静无声,中间描写口技表演时“众响毕备”,最后一段又归之于“群响毕绝”,开头和结尾的无声互相呼应,同时也更突出了中间的有声。
《口技》一文围绕一次口技表演展开描写,无一闲句,甚至无一闲字。文章句式短促,一气直下,完全是为了适应所表现的内容。表现热闹和紧张的声响场面,都适宜于用这种节奏感强烈的急迫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