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江宁①之龙蟠②,苏州之邓尉③,杭州之西溪④,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⑤;以欹⑥为美,正则无景⑦;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⑧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⑨大号⑩以(11)绳(12)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13)直,删(14)密,锄正,以夭(15)梅病(16)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17)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入画士孤癖之隐(18)明告鬻(19)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20)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21)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22)者。既泣(23)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24);以五年为期,必复(26)之全(27)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28),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29)得(30)使予多暇日(31),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32)予生之光阴以疔梅也哉(33)!
[注 释]
①江宁:清代江宁府所在地,今江苏省南京市。②龙蟠:龙蟠里,在南京市清凉山下。③邓尉:山名,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汉朝时邓尉曾隐居于此,因而得名。④西溪:水名,在杭州灵隐山西北。⑤姿:姿色,美好的容貌。⑥欹(qī):倾斜。⑦景:景致,美景。⑧固:固陋无知,偏执。⑨明诏;公开宣告。诏,告诉,一般指上告下。⑩大号:大肆号召。(11)以:“以之”的省略。之,指上述评梅标准。(12)绳:名词用如动词,约束。(13)斫(zhuó):砍。(14)删:剪除。(15)夭:使动词,使……屈折。(16)病:使动词,使……成为病态。(17)蠢蠢:虫子蠕动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纷扰忙乱。(18)孤癖之隐:偏嗜成病的情趣。孤,独特,古怪。癖,偏嗜。隐,意,引申为隐情、隐衷。(19)鬻(yù):卖。(20)遏:遏制,压制。(21)烈:猛烈,引申为严重。(22)完:完好的。(23)泣:为动词,为……而泣。(24)棕缚;捆绑的棕绳。(26)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恢复。(27)全:形容词用如使动词,意思是使……完好。(28)诟(gòu)厉:辱骂。(29)安:何,怎么。(30)得:能。(31)暇日:空闲时间。(32)穷:竭尽,用尽。(33)也哉:表反问,重点在“哉”。
[译 文]
南京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花。有人说:“梅树以(树枝)曲折的为美,笔直的就谈不上美好的外观;以(树干)倾斜的为美,端正的算不得好景致;以(树叶)疏朗的为美,茂密的就失去了美好的风度。”真是浅薄呀。对此,文人画家们心里认同他们的意见(未尝不可),但不宜公开宣告,大声号召,用(这种标准)来束缚天下的梅花;更不能按这种标准让天下的老百姓砍掉笔直的,剪除繁密的,锄去端正的,把梅树弄成畸形病态作为职业来赚钱啊。(何况)梅枝的倾斜、疏朗、曲折,并不是(那些)忙忙碌碌只想赚钱的人能凭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做到的。(可是偏偏)有人把文人画家的(这种)古怪嗜好的隐衷公开地告诉卖梅花的人,(叫他们)砍断梅树的正干,培育它横斜的枝条,删除它的密枝,拗弯它的嫩条,除掉它的直干,压制它的生机,用(这种办法)谋求高价,于是江浙一带的梅花都成了病态的了。文人画家所造成的祸害竟严重到这种地步啊!
我买了三百盆(梅树),都是病态的,没有一盆是完好的。(我)已经为它们哭了好几天,
于是发誓疗救它们:让它们纵情地顺着自己的天性生长,毁掉那些花盆,把它们都栽到地里,把它们身上捆绑的棕绳全部解开,以五年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恢复生机,保全它们的天性。
我本来就不是文人画家,甘愿受人辱骂,设立一个病梅馆用来收容它们。唉!怎么能使我多有一些空暇的时间,又多有一些空闲的田地,用来广泛收容南京、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毕生的光阴来治疗病梅啊!
[鉴 赏]
托物言志,借梅议政,是这篇“讥切时政”的杂文的写作特点。
文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在一开头介绍了梅花的产地,接着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引出对梅花的品评。先叙文人画士以“曲”、“欹”、“疏”为美的偏见,暗指封建统治阶级扭曲人格、扼杀人才的择才标准。接着刻画了他们的“孤癖之隐”,既要对天下之梅“斫直、删密、锄正”,又不敢“明诏大号”,把他们戕害人才的虚伪做作、奸诈狠毒的手法揭露无遗。然后笔锋一转,指向能将扭曲人性、扼杀人才的“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向他们发号施令的统治者,再用“江浙之梅皆病”,无情地痛斥了独裁统治摧残人才的罪行。文章的第二部分(二、三自然段)仍以梅花为喻,写自己立誓疗梅。面对购来的三百盆无一完好的病梅,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泣之三日”,接着连用六个动词(疗、纵、顺、毁、埋、解)表达出自己“必复之全之”的决心,为此不惜“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反映出作者改革时弊的热切愿望和向摧残人才束缚思想的倒行逆施挑战的勇气。
全文借写“病梅”,批判黑暗统治的罪恶,借写“疗梅”,提出改变现实的主张。从表面看,文章字字写梅,但仔细推敲,写梅原为喻人,目的在于议政。读者透过“文人画士”残害梅花的阴险行径,自然地意识到腐朽势力以八股科举、文字冤狱、奴化教育等扼杀迫害人才的种种罪恶;而透过作者疗救病梅的热切愿望,读者自然会受到他那追求个性解放的满腔热忱的强烈感染。
字数:2216
[作者及作品简介]
本文又名《病梅记》或《疗梅说》,选自《龚自珍全集》。作者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生活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封建社会没落、解体的时期,对清王朝的腐败无能、独裁专制极为不满,强烈要求变革社会,要求摆脱摧残人性的专制淫威,提倡平等和民主,提倡个性解放。他尤为不满封建独裁制度对人才的扼杀和对奴性的提倡,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记》)的呼吁。
本文借病梅以曲笔揭露了统治者扼杀人才的罪恶,反映了龚自珍革除时弊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和大无畏精神。
龚自珍
彭格人 主编.中学生古文知识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