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止嵓《点绛唇·湖上》原文赏析

(清)止嵓

《点绛唇·湖上》

来往烟波,此生自号西湖长。轻风小桨,荡出芦花港。得意高歌,夜静声偏朗。无人赏,自家拍掌,唱得千山响。

南宋金元以来,兵燹不断,战乱频仍,不少文人乃避身寺院,落发为僧。于是,众多佛徒之中,便有不少人能诗善词,以之歌吟风月,抒发情性,并发展成为一个词派,一直延续到清朝。这些词作,虽不象俗家词人那样集中笔墨于男女风情或社会国家,然而亦可使我们窥见僧道世界的生活。清代僧人止嵓的小令《点绛唇·湖上》便是其中的一篇典型作品。

“来往烟波,此生自号西湖长。”首二句总领全词,词人自谓他终生来往于西湖风波之中,并且自封为“西湖长”。这反映了作者桀傲不驯的性格。“自号两湖长”,是说不愿受任何拘束,天地之间,唯他为大。这不由使人想起了唐宋时期两位词人的名作。唐代张志和作《渔歌子》,自称“烟波钓徒”,斜风细雨,垂钓湖上,无拘无束,以至皇帝也企羡他的自由生涯。宋代陆游写有《鹊桥仙》(华灯纵博)词,中有“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二句,虽为抑塞不平之气的流露,然目傲一切的气势颇为人称道。止嵓自封为“西湖长”之举,堪与张、陆并论。

以下七句写“西湖长”的一次“夜游”。他在温柔的晚风中摇着小桨将轻舟划出僧舍前芦花盛开的湖港,荡向浩瀚的湖面。当禽鱼归宿,月高风停之时,他得意地放声高歌。这时候,万籁俱寂,天地契合,人物化一,他的歌声格外响亮。然而,这时已是深夜,悄无游人了,于是,“无人赏,自家拍掌,唱得千山响。”疏狂得近于失态的举止虽然可以证明作者可作“西湖长”,但只能于夜深入静的时候放声歌唱,无人鼓掌便自家拍掌,虽然“唱得千山”为之回响,也难掩其孤寂无力的一面,也许,这种“千山响”之后潜藏着作者的某种失志之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