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墨水

原是对考试成绩不佳者的一种惩罚办法。

这一法规最早施行于南北朝,当时北齐朝廷曾下令: 儒士在考试时,对“成绩滥劣者”要罚喝墨汁,按滥劣的程度来决定喝多少。这使得许多考生每临考试心惊肉跳,生怕考不好受罚。梁武帝时规定“差谬者罚饮墨汁一斗”(斗,古代的盛酒器具)。为此,“应试劣士染疾而归者无计”。尽管如此,为了有个进身机会,儒士们仍不惜冒险一试。到了隋代,罚喝墨汁胀死文人之事迭有发生,朝廷出于“恩典”,规定减喝一升示惩。据《隋书·仪礼志》载,士人应试时,凡书迹滥劣者要罚喝墨水一升;甚至当秀才、孝廉等在会试时,监考官发现有“文理孟浪、书写滥劣”的也同样要罚喝墨水。这条荒唐的法规沿袭了几个朝代,到唐代才有所改变。史传唐太宗早年亦有考试晋官之心,但每想到“喝墨汁”,便打退堂鼓了。他当上皇帝后,对积极进取的儒士们宽容了,鼓励落榜者再学再试,并根绝了“喝墨汁”的惩罚。

“喝墨水”即由“喝墨汁”一词演化而来。时间久了,便成了完全相反的意思,形象地褒扬面壁寒窗、发奋进取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