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意是指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预示又一个春天来临了。此语是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一诗中的名句。
该句原本为“春风自绿江南岸”。在最早的宋版《王文公文集》中,就是这样写的。清代四部丛刊本《临川先生文集》卷二十九,以及南宋李壁辑撰的《王荆文公诗笺注》中,也都是如此。
那么,后来怎么会传成“又绿”的呢?此事得从南宋人洪迈的著名笔记《容斋续笔》谈起。该书的“诗词改字”条中,记载了王安石在推敲“绿”字时连续换了“到”“过”“入”“满”诸字,但均不满意,最后定稿为“绿”的故事。原文为:“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这个“又”字的出现,是否洪迈误记所致,还是王安石原来作“又”而后来改为“自”,现在无从查考了。
后来人常用此语来形容初春江南宜人的景色,亦用以说明好的政策使某个地方或某个行业重新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