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春日即事
数亩东皋宅,青春独屏居。
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
强饮沽来酒,羞看读破书。
闲花更满地,惆怅复何如?
【赏析】
耿湋公元763年(宝应二年)举进士,不久任周至(今陕西周至)尉,四年任满后,罢居在家,这是公元767年(大历二年)前后的事。《春日即事》这首诗,大约就写于此时。
一、二两句开门见山,写他此时过着隐士般的田园生活。屏居指不与人们交往。“数亩”句说他居住在郊外,种着几亩薄田,日子过得很清贫。唐初著名的隐士王绩自号“东皋子”,这里有自比之意。不同的是,古代的隐士如陶潜、王绩等人都是乐于隐居的,心境恬淡和平,耿湋却满腹牢骚。“青春独屏居”这句话透露出了他心里的烦闷:这样的年华,这样的时节,正是应该有所作为的时候,应该饱尝生活乐趣的时候,而自己却不得不独自被排斥在这种生活之外,这是不平的表现。这句诗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下面两联,即从不同方面来叙说屏居生活的状况。
“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这是从人的关系方面说的。慢,怠慢,不恭敬之意。由于失去了官俸,仅靠几亩薄田生活,家境困窘,连僮仆都怠慢自己,不那么听使唤了。因为没有了权势,连朋友都渐渐疏远自己,不那么来往了。前人评这两句诗说:“浅言偏深世情。”(《唐音癸签》卷七)也许正因为它以通俗的语言说穿了世故人情,当时就已经传诵人口了。
“强饮沽来酒,羞看读破书”,这是从贫居生活方面说的。有钱人自有山珍海味,呼朋引友,盛设佳宴,甚至以丝竹歌舞助兴,饮酒自然是一大乐事。但他的酒是沽来的,借以浇愁的,所谓“借酒浇愁愁更愁”,勉强饮之,不可能快乐。饮酒以外,读书是当时仕人的另一大乐事,隐士更不例外。陶渊明说:“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这是一种陶醉。耿湋则不同。他是“羞看读破书”。由于家贫,诗人藏书甚少,仅有的书也已翻来覆去读破,所以羞于再看。
“闲花更满地,惆怅复何如?”处处不如意,事事不称心,偏偏又看到落花满地,平添一段伤春的惆怅,韶光易逝,时不我待,这样的惆怅,不能不叫人伤怀。这种心境大概也代表了一部分隐居者的心态吧。
前人的隐居田园诗往往着重表现这种生活闲逸恬静的一面,耿湋的这首诗可谓大异其趣。
【作者介绍】
耿湋,唐代诗人。一作耿纬,字洪源,河东人。公元763年(宝应二年)登进士第。曾为左拾遗,大理司直。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有集三卷,今编诗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