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储光羲这组诗共十首,是他与王维交往期间诗的书录,“偶然作”说明它的随意性和不连贯性,并非严格意义的组诗系列。从诗的内容写法看,也驳杂不一。
【原文】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
其一
仲夏日中时,草木看欲燋。
田家惜工力,把锄来东皋。
顾望浮云阴,往往误伤苗。
归来悲困极,兄嫂共相譊。
无钱可沽酒,何以解劬劳。
夜深星汉明,庭宇虚寥寥。
高柳三五株,可以独逍遥。
【赏析】
首六句描写盛夏干旱,农夫锄苗盼雨,全是日常口语和平淡语气,从行为中写景写人。“看”是一种心情,草木焦枯意喻忧心似焚;“借”是一种心情,当此,盛夏酷暑,为抗旱保苗,应该百倍珍惜的辛苦“工力”也在所不惜了;“望”是又一种心情,如同大旱之望云霓,盼滂沱之解暑渴,却只有浮云薄翳,或仅仅是一种希冀,一种企望,而一“顾”一“误”传神细节,更表现了这种心不在焉的惶惑。
强烈的矛盾情态,以闲淡笔墨白描手法从容叙写,显示出一种大巧若拙的简古风格与质朴气度。
中间四句写农民从田间归来,神情疲惫,“悲困极”三字下得十分沉重,照应上文;而“兄嫂共相譊”则加深孤苦无依气氛,引起下文。“共相”兼指兄嫂唱和;“譊”,指争辩,引申为责骂。这个农夫孤苦无依,既无衣食父母,又无沽酒青钱。这里,“酒”的形象不仅贯通“无钱”与“劬劳”,还应该看作是孤独的象征物和孤独者解闷的伴侣。“劬劳”,指劳累,劳苦。这四句只字未提孤独,而孤独之义自现于字里行间。如果说干旱乃天时灾变,孤独则是人为,叙事深度与抒情浓度相互渗透,富有层次感。
最后依旧是孤独环境与心境的拓展和深化。围绕着末句“独”字,写夜深,写星汉,写寂寥虚庭,写三五高柳,这彻夜不眠的愁人,这无法排遣的悲哀,将四周的氛围渲染得更为沉重。黑白分明的层次,朦胧幽暗的背景,构成一幅立体的写意画面,将实景虚化了。“逍遥”,反语,或可解“穷开心”;确切地说是“反拨”,就是用特殊色调构成对比,可以取得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作者介绍】
储光羲,润州延陵(今江苏金坛)人,祖籍兖州(今属山东)。开元十四年(726)进士,与崔国辅、綦毋潜同榜。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宜、下邽等县尉。仕宦不得意,隐居终南山的别业。后出山任太祝,世称储太祝。迁监察御史。天宝末,奉使至范阳。当时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强兵劲卒,正积极准备发动叛乱,而唐玄宗委任权奸,荒于政事。储光羲途经邯郸,作《效古》二首写途中所见:“大军北集燕,天子西居镐。妇女役州县,丁壮事征讨。老幼相别离,哭泣无昏早。稼穑既殄灭,川泽复枯槁。”并自抒怀抱说:“翰林有客卿,独负苍生忧。中夜起踯躅,思欲献厥谋,君门峻且深,踠足空夷犹。”忧念时局,语意颇深切。又有《观范阳递俘》诗说:“四履封元戎,百金酬勇夫。大邦武功爵,固与炎皇殊。”对朝廷的昏聩,安禄山的野心,洞若观火。安史乱起,叛军攻陷长安,他被俘,迫受伪职,后脱身归朝,贬死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