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观音的来历是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佛教里有四大菩萨:地藏王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
相传四位菩萨的道场都在中国,山西五台山曾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曾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曾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曾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故称之为“佛教四大名山”。
但在这四大菩萨中,观音菩萨的信仰远远超出其他三位,是中国国民度最高的菩萨。
这是为什么呢?
/观音的来历
其实早在佛祖还没出生时,佛教还没有产生时,在婆罗门教经典《梨俱吠陀》里,就已经有了对于观音的崇拜。
相传,观音原就是婆罗门教的一名菩萨,名叫“马头观音”或“马头明王”,也有说来自婆罗门教中的善神——双马童。
而释迦牟尼创建大乘佛教时,古印度主流宗教是婆罗门教,它将人分为四等。
释迦牟尼贵为净饭王的王子,二等人,但他不忍心看下等人受苦,所以创立了大乘佛教。
但早期大乘佛教要赢得民主信任和支持,就要吸收婆罗门的一些理论知识和人物形象。
于是原始佛教在创建、巩固、宣扬自己理论体系时,就吸收了婆罗门教的观音这个人物,并将他身世进行改造。
所以也有佛典说他是阿弥陀佛的长子,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一起,合称为西方三圣。
此后婆罗门教的观音就成为了后世观音菩萨的本尊,即佛教里的自性身。
这里普及一下佛教里的四身。
四身分别是自性身、法身、报身、化身。法身、报身、化身三者合一则为自性身,其它三身都是修行有果后分化出来的,只有自性身才是真正的自身。
因而观音作为佛祖引入的外来大神,地位较高也是就可以理解的。
而菩萨其实有二类,一类是经过各种修行,各种觉悟,经历各种劫难,然后修成的菩萨正果,像未成佛之前的弥勒菩萨等。
另一类则是这些菩萨过去已经是成过佛的,为了普度众生,解众生于苦难,自愿解除佛果,转做菩萨,只有达成某种宏愿,才愿意再次成就佛果。
这里面最有名的就是四大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等。
因为四大菩萨职能不同。观音菩萨主“悲”,是慈悲的象征,文殊菩萨主“智”,是智慧的象征,地藏菩萨主“愿”,是大愿的象征,普贤菩萨主“行”,是行动的象征。
在佛理上,四位菩萨没有高低之分,但在民间中,观音受到的欢迎却远在文殊、普贤之上。
观音菩萨主悲,是慈悲的象征,既然是慈悲,就必然是救苦救难。救苦救难对于现世百姓而言,永远具有极大的吸引和诱惑力。
人们耳熟能详的《心经》中的第一句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而据佛家经典记载,佛祖在介绍观音菩萨时,就说她早在远古之前就已经成佛,佛家里的正法明如来就是她的法身之一。
加上准提佛母以及佛教密宗莲花部本尊的各种头衔,观音地位在大多数佛陀之上也就合情合理了。
/观音男女之相
诸佛菩萨中,观音是仅有的女菩萨,但以前最早出现的观音菩萨画像却是男相。
有关什么时候由男变女,引起了一场千百年的争论。
其实在佛教创立之初,观音的确是一名男性。
《悲华经》记载:“有转轮圣王,名无浄念。王有四子,第一太子名不眩,即观世音菩萨;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势至菩萨;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四子名泯图,即普贤菩萨。”
这说明,观音菩萨的原型是转轮圣王的太子。
《华严经》还进行了佐证:一日,善财童子到普陀山参拜观音,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
勇猛丈夫,就是那个时代观音身份证上的标准像。
而稍懂佛教知识的人都知道,在佛教创立之初,是绝不可能有女性当圣贤菩萨(佛教中的高级职称)的。
因为早期佛教有严重的女性歧视,不仅不让女性入教,甚至将妇女作为修行学佛的大敌和破坏者。
比丘尼一职也是释迦牟尼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大爱道)出家后才确立的。
据《大爱道比丘尼经》所载,摩诃波阇波提誓守八敬法,所以被特例允许受戒。
但比丘尼与圣贤菩萨之间,还差了好几个级别。
而观音菩萨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在魏晋时代,刚进来时,是以“伟丈夫”的形象高坐佛堂的。
这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南北朝时期的木雕等,可以得到印证。藏传佛教中,观音更是男相示人,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莲花手”。
那么,观音何时又变为女身呢?
首先,从理论上说,观音可男身也可女身。
《金刚经》记载:菩萨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果有此四相,即非菩萨。
其次,从中国人的感知习惯来说,观音慈悲又不失威严、温柔又不失端庄,救苦救难富有人情味,与女性角色定位更为吻合。
于是,在流传过程中,有的人逐渐将祂女性化、中国化。
当然,这也只是民间个别现象。所以,虽然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女观音,但并不多。
直到武则天当了皇帝,女观音才多了起来,甚至最后全成了女相。
在古代妇女地位低下,别说当皇帝,就是连吃饭都不能上桌。
而武则天冒天下之大不韪,当了千古唯一的女皇帝,自然引起无数人的不满,所以为了证明自己地位的合法性,武则天决定借助宗教的力量稳固政权。
于是,她对外宣称自己是弥勒佛转世,来拯救世人的。(当时正值佛教兴盛压过道教)
但弥勒佛是男的呀,为何转世成女子?
这难不住武则天,她让情人薛怀义以及东魏国寺僧法明等人杜撰了一部《大云经》,论证了她为何是弥勒转世。
还让净土宗高僧菩提流志法师在翻译《宝雨经》时注明:“东方有一天子名日月光,乘五色云,来诣佛听,实是菩萨,故现女身。”
这就从理论上论证了弥勒佛为何转世为女身,为何自己是他老人家的转世女胎。
通过这一大波舆论宣传,百姓不仅接受了武则天当皇帝的事实,也接受了菩萨也可以为女身的思想。
既然武则天是弥勒佛降生,弥勒佛都可以是女的,那么观音为何不能是女的呢?
所以,在武则天时代,人们投其所好、大张旗鼓地将观音塑造成一位面如满月、满含慈悲的女菩萨相。
如果稍留意,就会发现这观音菩萨相,与武则天的面相非常相似。
/千手千眼的由来
与人们所崇拜的其他神灵相比,观世音的形象变化多端,光是根据佛教传说,她就具有三十三种法相。
其中比较为人所熟悉的,有杨柳观音、鱼篮观音、送子观音、白衣大士、四臂观音等等。
每一种观音,都代表着民众的一种心愿。
比如,杨柳观音专门负责为农民降雨解除旱情,龙头观音负责匡扶正义和为民除害,白衣观音负责超度亡灵和鬼魂,莲花观音负责助孕产子,琉璃观音负责丰收和人畜平安,渔篮观音负责为人祛除病痛……
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千手千眼观音,她拥有十一张面孔,四十二只手臂,每个手掌上都有一只眼睛,代表千面、千手和千眼,被用来观看、倾听和照料无量众生,救助他们脱离苦海。
这其中其实隐藏着观世音菩萨向女神转型的另一个原因,据说与古印度兴林国的妙善公主有关。
兴林国国王有三位美丽的公主,大公主和二公主都在宫中侍奉父母,只有三公主妙善自幼出家为尼。国王苦苦劝她回宫,但她坚决不从。
于是,怒气冲冲的国王派人拆毁了寺庙,并且驱逐了那些僧尼。
这个渎神的举动得罪了天神,祂使国王全身长出了五百个脓疮,百般医治都不见起色。
后来,国王请到了一位名医,名医说是此病须用亲骨肉的手与眼作为药引方能医治。
国王向身边的老大和老二求救,但两位公主都不愿做出如此大的牺牲。
老三妙善得知了这个消息,竟然不惜剜去自己的双眼并且斫下双手,这样才疗愈了父亲的恶疾。
妙善的自我牺牲不但感动了父王,而且也感动了释迦牟尼大佛。
为了让妙善能够继续救度苦难众生的善举,祂将千手千眼赏赐给她,从此,妙善公主就成了千手千眼菩萨。
在以后的传说中,她又与观世音菩萨的神格发生融合,称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故《大悲心陀罗尼经》载:“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发是愿已。应时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种震动。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触我身。及照十方无边世界。”
大体意思是,过去无量亿劫中有千光王静住如来出世,因怜念一切众生,故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而观世音菩萨一闻此咒,从初地超至第八地,遂发身生千手千眼以利益安乐一切众生的大誓愿,应时身上具足千手千眼。
从唐代开始的,千手千眼观音造像开始广为流传,大致可分两种。
一是实有千手千眼,其典型造像为首戴宝冠,冠有化佛,面有三眼,臂有千条,千手掌上又各有一眼。
千手又分为法身八手,手最大,其中二手作合掌状,其他六手各执法器;报身四十手,稍细小,其中二手合掌,其他三十八首各执法器;化身九百五十二手,皆于手中各执兵器。
还有一种简化了的千手千眼观音,实为四十手眼观音。
造像多为正面两眼两手,左右各有二十手,手中各有一眼,内有两手结印,一称甘露手,一称施无畏手,余下三十八只手,皆持有法物。
据《大悲心陀罗尼经》载,四十手所持之物或所呈之手相各为:施无畏、日精摩尼、月精摩尼、宝弓、宝箭、军持(瓶)、杨柳枝、白拂、宝瓶……另有加上甘露手而合为四十一手者。
其中,“千”,表无量、圆满之义。“千手”,象征此观音大悲利他之方便无量广大,“千眼”象征应物化导时观察机根之智圆满无碍。
其实,对于世间芸芸众生,信不信佛并不重要,甚至有没有信仰,主张有无神论也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对于未知和神秘的领域保持一份基本的敬畏,人要有敬畏感,才能约束恶念。
俗语言: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大抵如是。
故,举头三尺有神明,秉持规矩,不逾界限,则人人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