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的史书,一直都在说,大约4500年前,黄帝到成都平原迎娶嫘祖,他们在这里生了两个儿子;战胜蚩尤后,黄帝主外,嫘祖主内,治理中国。黄帝为何千里迢迢,要来成都平原迎娶嫘祖?或许,这跟古蜀人先进的文明有关。嫘祖时期的古蜀人,已经掌握了先进的蚕桑技术,而此时的黄帝部落,依旧是一个四处漂泊的游牧民族,嫘祖嫁给黄帝后,她把先进的蚕桑文明带到了中原地区,中原文明的进程由此发生改变。
数千年前的一场婚礼,改变了古蜀人的生活与部落面貌,或许,甚至也改变了华夏文明的面貌与进程。这场婚礼,新郎是天下的共主黄帝,新娘则是成都平原上的嫘祖。嫘祖是西陵国(今四川盐亭一带,可能是成都平原上一个比较早的古蜀部落)国王的女儿,黄帝与嫘祖完婚后,自然就成了蜀人的乘龙快婿。
我们常说,“炎黄子孙”,“黄”就是指黄帝,是紧随炎帝之后的中国共主,也是奠定中国文明的第一座基石。他本是有熊国的君主,居“轩辕之丘”,称轩辕氏,活动在今天的河南、山西一带。据说他还到过成都平原迎娶嫘祖;而他们的两个儿子,也是在成都平原附近出生的。嫘祖后来跟随黄帝来到中原地区,她给黄帝部落带来的,是先进的蚕桑文明。
黄帝迎娶嫘祖的故事在《世本》、《大戴礼记》、《史记》中都可以找到记载,不过却都是一些只言片语,只简单地说“黄帝娶西陵国的嫘祖为妻,生下谁呀谁”之类的;民间传说大概还要具体生动一些。
大约距今3500年前,水土丰茂的成都平原上,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出生在西陵国嫘村山一户人家。她每天不辞劳累,外出采摘野果侍奉家中体弱多病的父母,附近的野果采完了,便跋山涉水到远处去采摘。可没过多久,远处的野果也采完了。姑娘一想到家中的父母要挨饿,不由失声痛哭起来。她的哭声哀婉、凄凉,森林里飞禽走兽都感动地流下了泪水。
玉帝听见了,拨开云雾向下一看,原来是一个孝女正哭得死去活来,便发了善心,把天庭中的罪仙“马头娘”打下凡间,变成吃桑叶吐丝的蚕。蚕把桑树上的桑果送到姑娘的嘴边,姑娘吃了,觉得又酸又甜,就采了许多带回家给父母吃。事实上,玉帝发善心的机会大抵是没有的,温暖湿润的成都平原可能比较适合桑树和蚕的生长;这位姑娘,却是一个细心的女人,最早发现了桑树和蚕。
转眼到了夏天,桑树上的蚕开始作茧自缚,吐丝做茧。姑娘看到蚕丝既有韧性,又很轻巧,便编成衣服给父母穿,蚕丝织成的衣服热天凉爽、冬天温暖,穿着很是惬意。受到启发,姑娘将蚕捉回家喂养,逐渐掌握了养蚕的技巧和缫丝织绸的技艺,并将这些毫无保留地教给当地的人们,西陵国的子民从此不用再穿树皮、兽皮,而是穿上了美丽轻巧的丝绸。西陵国国王非常高兴,收姑娘为女儿,并给她取名为“嫘祖”。
嫘祖发明养蚕织丝的消息很快传遍了神州大地,据说东边的夷人、南边的越人一窝蜂来到西陵国,向嫘祖求婚,不过都遭到婉拒。最后,黄帝也来到西陵国,见到嫘祖,两人一见倾心,结为秦晋之好,黄帝便成了西陵国国王的女婿。其他部落首领只得讪讪而归。
跟黄帝完婚后,嫘祖可能还和黄帝在成都平原上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史记》说他们的两个儿子,大儿子玄嚣生在“江水”边,也就是现在的青衣江(今乐山一带);二儿子昌意,生在“若水”边上,也就是现在四川西部的雅垄江畔。作为一个部落首领,黄帝不太可能扔下他的国家子民跑到成都平原一住就是几年。另一种推测认为:最早的黄帝部落,是一个游牧民族,依随河流水草四处漂泊,后来从炎帝那里学习了耕作技术,才开始定居。黄帝部落可能在成都平原一带游牧过,地点便是今天的青衣江、雅垄江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