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是中国古代诸神中形象最为丑陋的一位。并且总是与阴间恶鬼相伴为伍。但人们并未因此而厌弃他。每到年节喜庆日子,人们都要张挂他的画像镇鬼祛邪。这种风俗远自唐朝持续至今,一千多年,从未间断。钟馗为什么能捉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钟馗的原型就是驱赶鬼的法器——棒槌。钟馗他是从古代“终葵”偕音而来的虚构人物“终葵”是古时人们家庭使用的一种器物即今人称之为棒槌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现在已经非常罕见。这个姓氏的来源,也与大木棒紧密相关。终葵氏家族的专长是做木棒木槌。于是我们似乎可以这样推断:很久很久以前,傩舞仪式的主持者是一个手舞大棒的巫师,他手中的大棒称为终葵,也叫椎。巫师频频使用终葵打鬼驱邪,久而久之人们认为大棒有神奇的力量,进而认为终葵这个名字也寓意吉祥,甚至有用终葵二字取作人名。相传古时候家里有人病人以为是鬼在作崇便拿起棒槌(终葵)去赶鬼自终葵被公认为有驱鬼避邪的作用后从六朝开始很多人都给孩子取名为“钟葵”如魏献文帝时的大将军杨钟葵;魏孝文帝时的顿丘王李钟葵;北齐武成帝时的宦官钟葵;隋炀帝时的乔钟葵等等都为取治鬼邪保平安的意义
其次,钟馗捉鬼是皇帝册封的,具有权威性和可行性。唐代以前钟馗这个形象流传并不很广泛但自从人们传说唐明皇梦见钟馗捉鬼一事后钟馗开始普遍流行开来据说在唐开元年间唐明皇染上了恶性疟疾一个多月也不见好一天夜里他在梦中看见有一个小鬼偷了太真的紫香囊和小玉笛这时又赶来了一个大鬼把它吃掉了唐明皇问他是谁回答说是终南山的进士钟馗因应试武举不第自己触阶身亡发誓要帮皇帝除尽天下的妖孽唐明皇醒后病也好了于是便命吴道子画出钟馗的像,并印发钟馗捉鬼图发给大臣每人一张在除夕的晚上悬挂在大门上以驱妖除邪随后此法传入民间钟馗便成了各家各户的守门神了
第三,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塑造了钟馗捉鬼的生动形象,从此,钟馗的形象基本固定下来,具有直观性和可感性。有记载唐代的画圣吴道子是第一位擅长钟馗画的大师,虽然他的钟馗像画作现已失传,但北宋时还有人在皇宫里见到过。北宋鉴赏家郭若虚,详尽描述他所见吴道子的钟馗像真迹。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卷六《近事》中写道:“昔吴道子画钟馗,衣蓝衫,革敦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笔迹遒劲,实绘事之绝格也。” 所谓“衣蓝衫”的蓝字与褴褛的褴字同义,是破旧的意思,也就是身着破烂的衣衫。“腰笏”是说腰带上别着笏,是大臣上朝时手中持的木质礼器。“巾首而蓬发”则是描写他儒生身份和落魄的仪表。从北宋书画鉴赏家郭若虚对吴道子的钟馗画描述来看,钟馗的确是面目丑陋,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形象。钟馗以凌厉之气势捉鬼的形象跃然纸上,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给后世的画家以强烈影响。吴道子因此开了画家、作家、戏剧家们画钟馗写钟馗演钟馗的先河。
第四,钟馗和驱邪、驱鬼的傩舞有直接的关联性,强化了钟馗捉鬼的历史依据和影响力。《周礼·夏官·司马》载:方相氏身蒙熊皮,脸上戴著而具,假面上缀的黄金制造的四目。傩制中方相戴面具亦图腾的因素。方相凶恶的造型.是基于古人认为戴着恶鬼假面便可以吓鬼驱鬼。这是一种同类相克,或以恶制恶、以凶御凶之做法.可以收到以鬼吓鬼的效果。钟馗丑陋的外貌,便可能由头戴可怖面具的方相氏转化而来,钟馗与方相的共同点就是外貌上的“丑恶”。敦煌出土的《钟馗驱傩文》最旱地记载了钟馗出现在傩仪式中。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宫中所举行的大傩仪,亦有钟馗。傩舞里最活跃的角色就是钟馗。由于他频繁出场,又是场上绝对的主角,所以有时候人们也直接称傩舞为跳钟馗。与唐朝的傩仪式稍有不同,这里的钟馗已不是身着豹皮,而是一副将官打扮,手下的十万丛林怪兽也简化成四员副将。但他在仪式中的职能并没有变,仍旧是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