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招商 QQ 7384656
中国历史人物年表

广告位招商 QQ 7384656

粟裕生平年表

1907年——1929年

1907年 诞生

8月10日 农历丁未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初二,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镇)枫木树脚村。侗族。

1913年 6岁

进私塾读书。

1916年 9岁

转到邻村第八国民学校读书,接受新学教育。

1918年 11岁

全家迁居会同县城,先后进入私立初级国民学校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

1923年 16岁

参加会同第一高等小学学生抗议军阀部队欺压群众的罢课,与同学一起智斗“痞子兵”。

报考湖南省立第二师范,被录取为选送生。

1924年 17岁

离家出走,经洪江到常德,准备进入第二师范读书。因第二师范考期已过,先后进入第二师范附属小学和平民中学读书。参加爱国反帝、抵制洋货等活动。

1925年 18岁

春天 进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读书,参加校内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领导的读书会活动和学生运动,逐渐建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信念。

6月 上海“五卅惨案”以后,参加常德各界声援上海工人的游行示威等活动。

1926年 19岁

4月 参加为支援桃源第二女子师范罢课而引起的学潮。

11月 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支援北伐和工农革命运动的学生运动。历史网(www.80065.cn)

1927年 20岁

5月 参加常德各界声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罪行的斗争,被国民党当局通缉,逃到武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叶挺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教导队,任学员班长。

6月 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7月 随二十四师教导队离开武昌,经九江开赴南昌。

8月1日 参加南昌起义。

8月6日 随南昌起义军南下,向广东进军。

10月3日 南昌起义军在潮汕作战失败后,所在部在广东饶平附近与朱德率领的起义部队会合。在朱德指挥下转战闽赣交界地区。

10月16日 参加武平战斗,头部中弹负伤。

10月下旬 转战赣粤边界,先后参加朱德主持召开的信丰军人大会和朱德、陈毅领导的大庚整编,被任命为步兵五连政治指导员。 11月上旬 随起义军在湘粤赣交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和农民运动。改任第五纵队第二支队二连指导员。

1928年 21岁

1月 参加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五连党代表。

4月下旬 随朱德率领的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

6月 调任二十八团三连连长。在七溪岭战斗中,率领一个班俘虏敌军100多人。

1929年 22岁

1月14日 随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出击赣南、闽西。

2月 参加大柏地战斗、宁都战斗。进攻宁都时臀部负伤。

3月 参加长汀战斗。

4月初 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第一支队第三大队政委。

6月 调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第二支队政委。参加在龙岩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

12月 任红四军特务支队政委。参加在古田镇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

1930年——1939年

1930年 23岁

2月底—3月初 在富田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弹片一直留在颅内未取出。历史网(www.80065.cn)

6月 红四军、红六军、红十二军在长汀整编,组成红一军团。任整编后的红十二军第五支队队长。

8月 奉命率部向湖南进军。月底参加第二次围攻长沙的战斗。

12月 任红十二军六十五师师长,月底改任六十四师师长。参加创建和坚持中央苏区的斗争。在第一次反“围剿”中,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活捉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后率部参加歼灭谭道源师的战斗。

1931年 24岁

4月—5月 率部参加第二次反“围剿”作战。

6月 六十四师改为红四军第十三师,仍任师长。

7月—9月 参加第三次反“围剿”作战。

11月 调任红四军参谋长。不久调红军学校任学员连连长。

1932年 25岁

2月 由红军学校调回红四军,仍任红四军参谋长。

12月 任红一军团教导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33年 26岁

2月 任红十一军参谋长。参加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3月中旬 率部参加东陂、草台冈两次战役,胜利完成伪装主力、创造战机任务。朱德称两次战役是“红军战术上最好的战例”。

5月 在硝石战斗中负重伤,左臂留下残疾。

10月—11月 任红七军团参谋长兼二十师师长、政委。率部参加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 27岁

7月初 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7月6日晚从瑞金出发,向闽浙赣皖进军,一路攻克福建省的大田、罗源、浙江省的庆元、常山县城等地。

9月下旬 转战于皖赣边区。在战斗中右臂负伤,弹头到1951年才取出。

10月下旬 进入闽浙赣边苏区。

11月 调任闽浙赣军区参谋长。根据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及地方武装合编,成立红军第十军团。下旬,红十军团奉命转到外线作战,调任红十军团参谋长。

1935年 28岁

1月 红十军团在谭家桥战斗失利后,又在怀玉山遭到敌人围歼。率领先头部队果断突出封锁线,安全到达闽浙赣苏区。

2月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组建挺进师,挺进浙江,创建新的根据地。任挺进师师长。刘英任政委。

4月28日 指挥挺进师夺得斋郎战斗胜利。随即进入浙西南开辟根据地,实行由正规军到游击队的战略转变。

5月—8月 与刘英一起指挥粉碎国民党军队对挺进师的第一次“进剿”。浙西南根据地扩大到5个县,纵横百余公里。挺进师发展到近千人,另有地方武装和地方工作人员不下两千人。

9月 开始持续8个月的反“围剿”斗争。采取“敌进我进”的作战方针,率主力跳出包围圈,在浙闽边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新的根据地。

10月5日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成立,任省军区司令员、省委组织部长。

1936年 29岁

3月 率领挺进师主力重返浙西南活动。

夏季 在云和县以南的一次战斗中脚踝负伤。这是他第六次负伤。历史网(www.80065.cn)

秋 与刘英分开活动。适应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和浙江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等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政策,开始实行由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转变,以抗日、反蒋为前提,扩大团结对象,缩小打击目标,创造武装斗争与游击根据地相结合的新经验,打开了新的发展局面。

1937年 30岁

上半年 率领挺进师粉碎国民党军队从1936年底开始的动用43个团兵力的第二次“围剿”。总结出“敌进我进”的游击战战略方针和六项战术原则。 9月19日 与国民党遂昌县政府代表谈判,达成共同抗日协议。

9月23日 率红军挺进师一部和地方干部告别遂昌县。10月10日抵达平阳北港,与刘英会合。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任司令员。刘英任政委。

11月—12月 兼任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校长。

1938年 31岁

1月 在抗日救亡干部学校讲授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论述了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意义和战术原则。

3月18日 率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从平阳县山门街出发,开赴皖南,加入新四军战斗行列。部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

4月28日 奉命组建新四军先遣支队,任先遣支队司令员,向苏南敌后挺进,执行战略侦察任务。

6月11日 奉命执行挺进南京、镇江间破坏铁道任务。

6月17日 指挥先遣支队在镇江以南的韦岗进行伏击战,毙伤日军少佐土井以下官兵数十名,击毁日军汽车4辆,缴获许多枪支弹药和军需物资。此战为新四军在江南抗日的处女战。

6月中下旬 先遣支队于6月21日撤销。回到第二支队,后任代司令员。

8月—12月 指挥所部进行小丹阳战斗。组织指挥袭击南京中华门、雨花台以及坍桥伏击、和尚桥夜袭、狸头桥和禄口等战斗,神出鬼没地打击日本侵略军。

1939年 32岁

1月6日 指挥水阳镇伏击战,歼敌31人。

1月8日 指挥横山战斗,歼敌50余名。

1月12日 与第二支队参谋长罗忠毅合编《实战经验录》。延安于2月25日翻印出版。

1月20日 率第二支队一部长途奔袭芜湖附近日军险要据点官陡门,8分钟解决战斗,俘敌57名,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2月23日 赴云岭新四军军部参加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与新四军领导人研究确定“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战略方针的会议。

3月下旬 在第二支队参谋工作会议上作关于军事工作条例的报告。

4月10日 组织指挥狸头桥战斗,毙伤日伪军70余名。

7月 在狸头桥欢迎来访的国际友人史沫特莱。

8月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任副指挥。陈毅任指挥。

10月4日 指挥第二支队第四团一部在沪宁线上的伏击战,歼敌110余名,炸毁火车一列。

11月11日 与陈毅一起命令张道庸(陶勇)、卢胜率第四团团部及第二营渡江北上,开辟江北抗日根据地。

1940年——1949年

1940年 33岁

2月22日 指挥所部击溃偷袭江南指挥部驻地水西村的日军。

4月16日 向准备渡江北进的江南指挥部主力部队指挥员作《关于组织战斗》的报告。

5月29日 与陈毅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建议新四军向敌后前进,迅速发展。

6月15日 与陈毅率江南指挥部北移。途中急电中共中央,建议皖南军部方面宜速部署。

6月18日 指挥西塔山保卫战,击溃国民党冷欣部两个团,为新四军主力渡江北上赢得了准备时间。

7月8日 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及第二团、新六团近2000人北渡长江,执行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

7月12日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仍由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

7月25日前后 在苏北指挥部参谋工作会议上作《战时参谋工作》报告。

7月29日 指挥所部攻克黄桥。与陈毅率苏北指挥部进驻黄桥。

9月6日 指挥营溪战斗,歼灭国民党保一旅一个多团。

9月13日 指挥所部攻克姜堰,歼国民党守军1000余人。

10月3日—6日 指挥黄桥决战,歼敌1.1万余人,并进占海安、东台等地,打开了华中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

10月下旬 与陈毅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建议:“一、军部移江北统一华中指挥,否则应即行解决总的指挥机关。二、请中央从华北酌抽一部精锐(约5万人)增强华中”。

10月 在干部会议上作《黄桥战役总结》报告。

11月7日 与陈毅等欢迎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和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黄克诚到海安,并一起研究决定组建新四军华中总指挥部。

11月29日 指挥发起曹甸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8000余人。

1941年 34岁

1月16日 出席中共中央中原局与华中总指挥部召开的会议,讨论“皖南事变”以后的形势和对策。

1月17日 自盐城返回东台苏北指挥部,筹建新四军第一师。1月25日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

2月18日 任讨逆总指挥,指挥所部发起讨伐叛国投敌的李长江部,攻克泰州城,俘虏李长江部叛军5000余人,并争取两个支队反正。

2月18日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正式任命粟裕为新四军第一师师长。

3月上旬 率第一师指挥机关到达海安、东台以东地区,在以三仓河为中心的沿海滩涂地带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以积极的军事行动粉碎了日伪军摧毁新四军首脑机关和围歼第一师主力的阴谋。

4月10日 在海安角斜旧场召开第一师直属队干部会议上,作《由正规战转变为游击战的一些问题》的报告,提出工作重心由城镇转入农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同时,开辟海上交通,组建海防部队。

4月中旬 发动对日伪军据点的攻势作战,首创生俘日军的记录。历史网(www.80065.cn)

4月20日 苏中军区正式成立,兼任苏中军区司令员。

5月27日 在第一师参谋工作会议上作《现代战争中的参谋工作》的报告。

6月7日 在苏中区地方武装工作会议上作《关于地方武装建设问题》的报告。

6月中旬 指挥反“扫荡”作战,以先发制人的行动袭击敌人,在战略上策应保卫盐城部队作战。

7月中旬—8月初 指挥苏中军区主力对日伪军发动凌厉攻势,并以“围魏救赵”的战法突袭日军南浦旅团部驻地泰州,迫使日伪军转兵南下,再次粉碎日伪军围歼新四军首脑机关的阴谋。

8月13日 指挥苏中军民反击日伪军报复性的“扫荡”,连续作战42昼夜、130余次,歼敌1300余人。

8月中旬起 领导和指挥持续8个月的要点争夺战,“七保三仓”,“五保丰利”,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根据地基本区。同时,发动“十团大战”,向苏中各地日伪军薄弱据点广泛出击。

10月5日 率领第一师指挥机关和直属部队到海上进行3天的调查研究和战斗演习。

10月7日 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八旅从苏南到达苏中的江(都)高(邮)宝(应)地区。后该旅划归第一师建制。

12月26日 与楚青在黄海之滨石家庄(今如东县石庄)结婚。

12月 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决定调整各师各战略区范围,第一师和苏中区管辖范围向北扩大到盐城,向南扩大到江南京沪铁路以北的镇(江)丹(阳)武(进)地区。后来又决定将苏南的苏常太、澄锡虞地区划归苏中区党委领导。

年底 领导总结在平原水网地带开展游击战争的经验,发动群众展开改造地形的群众运动。

1942年 35岁

1月中旬 率第一师指挥机关转移到苏中第四分区,具体指导第四分区的反“扫荡”斗争。

2月15日 刘少奇在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作总结报告,指出:“我一师几年来工作是获得了最大的成绩,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中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

2月下旬一3月中旬 指挥第一师机关和部队进行反“扫荡”作战,打破了日伪军聚歼第一师指挥机关的企图。

3月16日 中共中央军委电令新四军第六师部队统一由第一师指挥,第六师番号不变。10月26日,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电示:“一、六两师领导机关对内合并,由粟裕同志统一指挥”。

4月中旬 主持召开苏中军政党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根据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的新形势和苏中的特殊战略地位,提出“一面巩固,一面发展”的方针。

5月26日 向新四军军部报告“基点争夺战”的作战方针和主要经验。

5月28日 向新四军军部报告组建海上部队的情况。

5月 抗日军政大学苏中大队改称抗大九分校,粟裕兼任校长。

6月3日 指导第一师第七团进行斜桥伏击战,歼灭日军70余人、伪军140余人,缴获平射炮1门。

6月5日 向新四军首长建议,乘日军发动浙赣路战役、国民党军队向南溃退之机,新四军主力向苏浙皖边区发展。

6月中旬 率领一个精干的指挥班子留在“清剿”区内,具体指导反对日伪军第一次“清剿”的斗争。

7月19日 发出致新四军首长的电报,提出实行党政军民一元化领导、改善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建议。7月29日,再次提出关于实行一元化领导等组织形式的建议。

8月上旬 指挥石港攻坚战,全歼守敌500余人,并击退各路增援之敌。

9月上旬 组织领导第一师和苏中军区部队统一整编,使主力部队与地方部队的战斗力都得到提高,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一步改善。

9月25日 指挥第一师第三旅一个团进行谢家渡战斗,歼灭日军南浦旅团第五十二大队大队长保田以下110余人。

11月中旬 根据中共中央和华中局决定,建立一元化领导体制,撤销苏中军政党委员会,成立苏中区党委,粟裕任书记。

11月12日 苏中区党委决定,出版苏中区党委机关报《苏中报》,粟裕任党报委员会书记。

11月25日 欢迎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邹韬奋,并安排他到苏中各地参观访问。

12月下旬 指令王必成率领第二旅一部及苏中党校、抗大九分校渡江南下,坚持和发展苏南抗日斗争。

12月 以苏中军区海防团为基础扩建海防纵队,任命第三旅旅长陶勇兼司令员。

1943年 36岁

1月1日 在第一师干部会议上作《坚持原地斗争,保存有生力量》的报告。

1月10日 向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报告苏中反“清乡”斗争部署,提出“以公开的武装斗争为主,达到坚持原地斗争的目的”的方针。

1月25日 在第一0反对退却逃跑;二、一切为了胜利,反对盲目硬拼;三、一切为了革命利益,反对个人打算;四、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要做困难时的英雄;五、巩固党内外的团结,拥护党的绝对领导。

2月1日 发出致王必成、江渭清电,提出第二旅南移以后苏南的斗争方针。

2月中旬 为配合盐阜区反“扫荡”斗争,指挥苏中部队展开攻势作战。

3月1日 发出致各旅各分区电,指出:“反‘清乡’的总的策略方针,是团聚一切反‘清乡’势力,集中力量反对敌人‘清乡’。”

3月8日 作出反“清乡”斗争军事部署,率精干指挥班子留在第四分区指导斗争。

3月中旬 指令第十八旅向北挺进至曹甸地区,打通与第三师、第四师的联系,控制这个战略枢纽地带。

3月 提出《反“清乡”与反“清剿”报告提纲》。

6月15日 主持召开苏中区党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作《半年来苏中工作总结及今后四大任务》的报告。

6月23日 自东台出发去新四军军部驻地黄花塘汇报工作,10月3日返回第一师师部,历时3个月零12天,行程500余公里,有意识地选择南北两条路线进行实地调查,形成了在淮宝地区发起以夺取车桥、泾口为目标的攻势作战的设想。

7月1日 组织领导苏中军民进行对日伪军“清乡”封锁墙的大破袭战,烧毁竹篱笆150公里。

10月18日 发出关于加强攻坚打援战术研究的指示。

11月5日 对《滨海报》记者发表谈话:《大江南北反“清乡”斗争的胜利》。11月21日,延安《解放日报》转载。

11月25日 在《党风》杂志上发表题为《实行党员军事化》的文章,指出“军事上的学问是特别无止境的”,战术是“活生生的辩证法”。

12月2日 为苏中党委机关报《苏中报》撰写发刊词《武装头脑是进行武装斗争的先决条件》。

12月6日 指挥所部反击国民党顽固派陈泰运部的进攻。

1944年 37岁

1月1日 在《苏中报》上发表题为《我们去年在苏中做了些什么?今年还要做些什么?》的文章。1月24日,延安《解放日报》以《坚持苏中敌后斗争》为题转载本文第二部分。

1月9日 发出致给第四分区并报华中局的电报:《提高群众反“清乡”斗争情绪》。

1月16日 发表《告和平军将领书》和《告和平军士兵书》。

1月18日 在苏中军区干部大会上作整顿财经工作、反对贪污浪费的报告。

1月25日 在第一师直属队干部大会上作关于一年来战略指导的报告。

1、2月间 发起春季攻势作战,解放国士近3000平方公里、村镇150多处,争取伪军1000余人反正。

2月10日 苏中区党委决定以抗大九分校为基础创办苏中公学,粟裕兼任校长。

2月下旬 主持召开苏中区党委扩大会议,讨论决定发起车桥战役,提出“在战略相持阶段,争取有利时机,推进局部战略反攻”的重要观点。

3月5日 组织指挥车桥战役,歼灭日军大佐以下官兵460余人(内生俘24人),揭开了苏中战略反攻的序幕。

4月18日 苏中区党委决定全面展开整风运动,成立整风学习委员会,粟裕为主任委员。

6月26日 发起南坎战役。在以南坎战斗为中心的一系列作战中,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和民兵共拔除日伪据点七八十处。

9月21日一10月31日 组织指挥讨陈战役,反击国民党顽固派陈泰运部,并打击来援伪军,歼灭陈泰运部及伪军2300余人。

10月24日 中共中央采纳粟裕的建议,决定由粟裕率苏中军区主力一部南下,发展苏浙抗日根据地。11月2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苏浙军区,任命粟裕为司令员。11月26日又指示:粟裕南进后,统一指挥江南斗争。

12月5日 组建南下司令部(公开称练兵司令部),派干部到江边侦察,积极进行南下准备。

12月27日 率领新四军第一师指挥机关、3个主力团和地方干部近万人渡江南下,12月31日到达江南溧阳地区。

1945车 38岁

1月6日 率部到达浙江省长兴县,与在当地坚持斗争的第十六旅会合。

1月13日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成立苏浙军区,粟裕任军区司令员,统一指挥苏南、浙西、浙东部队。

1、2月间 组织团以上干部集训,学习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解决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问题。向连以上干部作山地战和大兵团作战的战术报告。

2月12日一18日 组织指挥天目山战役第一次作战。

2月22日 组建苏浙公学,兼任校长。

3月6日一27日 组织指挥第二次反顽作战,全部占领天目山地区。

4月 受华中局委托,代表华中局领导苏南、浙西、浙东三个区党委的工作。

5月29日一6月23日 组织指挥第三次反顽作战,取得天目山战役的完全胜利。

6月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8月初 主持召开苏浙区高级干部会议,研究如何执行中共中央给予的“破敌、收京、人沪”的战略任务。

8月10日 得知日本政府发出乞降照会,在演出《前线》话剧的晚会上宣布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消息。

8月11日 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指令,下令苏浙军区所属部队实行总反攻,命令苏浙地区日伪军和一切伪组织投降、反正。

8月12日 新四军军部电令苏浙军区部队立即行动,控制京沪杭要道,并占领上海、南京、杭州三大城市,任命粟裕为南京特别市市长。

8月19日 发出致各纵队各分区并报新四军军部的电报,作出反攻作战部署。到9月中旬,接连解放县城11座、重要集镇100余处及广大乡村,苏浙解放区面积扩大到10.87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400余万。

8月24日 发出向华中局的报告,判断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即将进入京沪杭地区,反内战阶段即将到来。认为“苏南为南京外围,在内战条件下,四面受敌,地形不利,不能长期作为我军之根据地”。提出“现在一面应准备作坚持苏南、浙西、浙东现有阵地之打算,一面应即作建立新根据地之打算”。

9月1日 华中局指示,成立苏浙区党委,统一领导苏浙地区工作,以粟裕为书记。历史网(www.80065.cn)

9月下旬 组织苏浙军区部队和地方干部北撤的准备,同时进行坚持江南斗争的部署。10月3日至8日,率领苏浙军区部队和地方干部6.5万人分批渡江北上,到达苏中地区。

10月6日 华中局向中共中央报告华中分局和苏皖军区(后称华中军区)组织方案,提出“华中分局以邓子恢、谭震林、粟裕任常委”,苏皖军区以粟裕为司令员。10月8日,中共中央复电,“同意粟裕留华中任司令”。

10月15日 在华中局看到中共中央任命他为苏皖军区司令、张鼎丞为副司令的电报,当即向华中局负责同志提出建议,并直接发电报给中共中央,请求由张鼎丞任司令,自己改任副职。10月24日,中共中央复电坚持“粟为司令,张为副司令”。10月27日,粟裕再次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建议以张鼎丞为司令。10月29日,中共中央复电,“同意以张鼎丞为华中军区(不称苏皖军区)司令,粟裕为副司令并兼华中野战军司令”。

10月27日 发出给中共中央的电报,建议在抽调部队到山东、东北时,“尽可能不过多破坏建制”,以保持部队的传统作风和战斗力。10月29日,中共中央复电,认为粟裕的提议“是有理由的”,指示“各师建制应尽可能不分割”。

11月上旬 组建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华中军区下辖8个军分区。华中野战军下辖第六、第七、第八、第九4个纵队。

12月3日 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曾山一起报中共中央并陈毅等电,建议举行高邮邵伯战役。经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批准,于12月19日发起高邮邵伯战役,26日胜利结束。

12月15日 发出致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军区电,于1946年1月间组织陇海路东段战役。经批准,于1月13日发起陇海路东段战役,实现了打通华中与山东联系的战略目标。

1946年 39岁

2月2日 在华中军区干部大会上作报告,指出:我们真诚拥护和平,但要密切注意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一方面要看到,经过斗争,可能谈出一个和平局面;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可能一直打下去,直到打出一个新中国。

3月2日 与谭震林一起乘飞机由淮阴去徐州,参加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三人军事小组”主持的谈判,主要谈“粟裕部与顾祝同部的磨擦问题”。

3月7日 军事调处执行部淮阴执行小组成立。指派苏中军区政治部主任韩念龙等参加执行小组,并指示如何同美蒋代表作斗争,借机进行战略侦察。

5月5日 与张鼎丞、谭震林联名发电报给中央、陈毅,请示可否在蒋军进攻中原地区新四军第五师时,“不待苏中顽军之动作,而先行发动攻势”。

5月8日 领导华中野战军完成精简整编,共精简老弱病残人员1017名,主力部队扩充为2个师、3个纵队。

5月中旬 华中局召开土地改革会议。粟裕坚决主张立即开展土地改革,认为这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战争准备。

5月 组建华中雪枫大学,兼任校长。

5月31日 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曾山联名发电报给新四军陈毅军长和中央军委,全面分析华中地区敌我战略态势,提出华中战略区在全面内战爆发后实行内线作战的设想。

6月6日 向中央军委、新四军军部报告华中地区南线作战部署。

6月7日 自淮安出发去苏中前线。

6月16日 在苏中前线东台召开各师各纵队首长会议,并于当天将作战部署报告陈毅军长,建议将五旅调至高邮附近,首先集中兵力于苏中方向。 6月21日 在华中野战军干部大会上作报告,讲目前形势和任务以及大兵团作战问题。

6月22日 中共中央发出《全局破裂后太行和山东两区的作战方针》的电报,指示“太行区以豫东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山东区以徐州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粟谭主力对付江北之敌,配合你们作战”。6月26日又致华中分局并告陈毅、舒同的电报,指令“粟谭率主力(不少于十五个团)位于三分区,与陈舒配合,一举占领蚌浦间铁路线,彻底破坏铁路,歼灭该地之敌,恢复三、四分区失地,并准备打大仗,歼灭由浦口北进之敌”。

6月27日 发出给新四军军部、中央军委和华中军区的电报,请示“我们是否在苏中先打一仗再西移”。

6月30日 中央军委电示华中野战军:“部队暂缓调动。待与陈军长商酌后,即可决定通知你们”。

7月4日 中央军委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华中分局电,指出:“我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

7月10日 主持华中野战军作战会议,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和敌我态势制定作战部署,决定第一仗在苏中前部地区作战,以整编第八十三师为首歼目标,到敌人进攻的出发地去打。11日,将作战部署上报中央军委、新四军军部、华中军区。

7月13日 指挥华中野战军发起苏中战役第一次作战。

7月18日 指挥华中野战军发起苏中战役第二次作战。

7月25日 发出给新四军军部、华中军区并中共中央的电报,建议将在淮南的第五旅调至苏中参战。

7月28日 由海安出发去淮安,请华中分局讨论决定是否主动放弃海安,以造成敌人错觉,创造有利战机。29日,华中分局会议讨论同意粟裕的意见。会后即将作战部署上报中共中央、华东局、新四军军部。

8月3日 苏中战役第三次作战胜利结束,华中野战军主动撤出海安。

8月5日 电复中央军委询问,认为“在五旅增调到苏中条件下,于八月内再歼敌两个旅是有把握的”。因此“斗胆直陈”,“要求五旅及特务团仍东调参战”。

8月7日 得知海安之敌分兵东进的情报,立即向中央军委、华中分局报告“歼敌良机已至”,决定发起李堡作战。11日,苏中战役第四次作战胜利结束。

8月14日 和谭震林联名电复中央军委询问,认为“再在苏中打仗为有利”。中央军委15日电示:“所见很对。望利用苏中各种有利条件继续在那里作战。如你们能在今后一个月内再打二三个胜仗,则对整个局势助益甚大”。

8月20日 发出关于攻击了堰、林梓的作战命令。21日,苏中战役第五次作战胜利结束。

8月25日 发起如黄路战斗,27日第六次作战胜利结束,并于31日乘胜攻克黄桥。26日,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得知如黄路作战失利,急忙撤回扬州,苏中战役第七次作战胜利结束。

8月28日 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各战略区首长的电报,推广苏中战役经验。

8月29日 延安总部发言人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说:“我粟裕将军所部在广大民兵配合之下保卫苏中,自七月十三日至八月二十七日七战七捷,前后消灭蒋军七个整旅(即七个师)之多”。

8月31日 在华中野战军排以上干部会议上作题为《四十五天自卫战简述》的报告,总结苏中战役经验。

同日 与谭震林一起发出致中共中央、陈宋、张邓电,报告下一步作战计划:9月份完成苏中战场第一期作战,然后即按中央指示西进,夺取扬泰,恢复三、四分区。

9月7日 与谭震林一起发出致陈毅、宋时轮并中央军委、张鼎丞、邓子恢电,“请求山野必须在淮泗地区打几个仗以挫敌锐,否则两淮不保”,并提出“如山野必须离开淮泗而向北转移攻势”,“我们当于攻占海安后,暂时放弃苏中之较有利局面,而转移主力于淮泗”。

9月10日 发出致中共中央、陈宋、张邓谭电,报告苏中国民党军队将于10月初发动第二期进攻,认为我军在作战指导上应引诱敌人更深入一些,必要时放弃一些地方,以便歼灭敌人。决定放弃攻占海安,主力休整待机。

9月11日 中央军委连发两电给陈毅、张邓、粟谭,指令粟谭主力即开两淮机动位置,准备配合陈宋主力歼敌。

9月13日 率领华中野战军主力一、六两师北上。

9月17日 拂晓由华中军区驻地马厂赶赴淮阴前线。因一、六两师部队大部未到达两淮地区,与谭震林连发5电给陈毅,建议和恳请山东野战军主力南下参战。陈毅派一个团增援。

9月19日 决定撤离淮阴,华野主力转移到两淮以东地区休整待机。

9月20日 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联名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提出华中、山东两个野战军集中行动改变战局的建议。中共中央23日复电指示:“山野、华野集中行动,两个指挥部亦应合一,提议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如同意,请即公布(对内)执行”。

9月25日 在华中野战军干部大会上作苏中战役总结报告。

同日 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指出:“我们所进行的运动战,胜败不决定于一城一地之得失,而决定于有生力量的消长”。“我军的撤出两淮,绝对不是我们军事上的失败,而是对蒋军大规模歼灭战的开始”。

9月30日 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曾山联名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和华东局,报告对华东战局的分析及对下一步作战的建议,认为在淮海地区的作战是有决定意义的。

10月7日 与张鼎丞、邓子恢联名发出3电给陈毅,建议陈、粟会合在一起,山野与华野指挥机关合并,“盼军长来此统一指挥”,认为“统一指挥是今后取胜的基本条件”。历史网(www.80065.cn)

10月15日 中共中央复陈毅、张鼎丞、邓子恢、曾山电指示:“决心在淮海打仗,甚慰”。“为执行此神圣任务,陈、张、邓、曾、粟、谭团结协和极为必要。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你们六人经常在一起以免往返电商贻误戎机),战役指挥交粟负责”。

10月21日 与陈毅、谭震林一起决定,集中23个团歼灭进攻涟水之敌,并于当天晚上率领华野司令部部分人员开赴涟水前线。10月30日,涟水战役胜利结束。

12月2日 在华中军区营以上干部大会上作军事工作报告,着重讲组织大兵团作战问题。

12月3日 自涟水出发去盐城前线,指挥盐南战役。

12月9日 中央军委为组织宿北战役电示陈毅并告张邓粟谭:“应待盐城作战结束后,粟率一师北返,并待敌情完全明了后,再考虑部署。届时请粟提出计划电告”。11日再次电示:“粟即日北返部署宿沭作战”。

12月12日 返回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驻地张集,同从鲁南南下的陈毅会合,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一起,共同策划宿北战役,并将作战部署上报中央军委。

12月13日 以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名义,与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副政委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榘发出宿北战役预备命令,并于次日发起宿北战役。12月18日,宿北战役胜利结束。

12月24日 与陈毅一起向中央军委报告北上鲁南歼灭冯治安部及二十六师的作战部署。中央军委25日复电指示:“很好,很必要,望坚决执行”。

12月27日 率领华野指挥机关和第一师等部队北上鲁南。

12月30日 与陈毅一起主持制定《华东野战军峄东作战计划》,决定集中27个团兵力,首先歼灭国民党第二十六师。

1947年 40岁

1月3日 与陈毅电复中央军委询问,报告他们二人已于上月29日会合,“共同主持战役”。同日,发起鲁南战役,经4昼夜激战,全歼国民党第二十六师和第一快速纵队3万余人。

1月6日 建议乘胜攻取峄县、枣庄,并到峄枣前线指挥作战。11日,指挥第八师攻克峄县,全歼守敌。20日,枣庄战斗胜利结束,全歼守敌,生俘中将师长以下3700余人。

1月下旬 华东野战军组成,任副司令员。

2月5日 与陈毅一起提出“舍南取北”作战构想以及“主力急行北上,彻底歼灭北线之敌”的作战方案,并于当天电报中央军委。中央军委6日复电“完全同意”。

2月10日 与陈毅一起召开纵队以上高级干部会议,决定集中53个团歼灭李仙洲集团。15日,主动放弃临沂,同时下达围歼李仙洲集团的作战预令。20日,发起莱芜战役。经3日激战,歼灭国民党军队5.6万余人,生俘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以下将领17名。

3月8日 在华东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作《莱芜战役初步总结》报告。

3月10日 陈毅对山东《大众日报》记者发表谈话,指出华东野战军在宿北、鲁南、鲁中接连取得空前大胜,“证明了我军副司令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记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

3月28日 与谭震林、陈士榘联名发出报中共中央、陈饶、张黎并告刘邓电,提出对付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作战部署。4月7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

4月22日 指挥发起蒙阴战役,战至26日,攻克泰安县城,歼灭整编七十二师师部和两个旅,生擒中将师长杨文泉。

5月3日、4日 与陈毅复中央军委电,认为蒋介石“以进攻山东为其战略要点”,敌军密集靠拢、增援较快、行动谨慎,我们“正考虑作更远的打算”,决定适时改变作战计划,以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打大歼灭战的战机。中央军委电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

5月11日 华东野战军情报部门截获汤恩伯限七十四师于5月12日攻占坦埠的电令。粟裕判断,敌人企图在两翼和后续强大兵团掩护下实行中央突破,首先摧毁我军指挥中心,然后聚歼我军主力。认为这是难得的有利战机,建议改变原定打第七军和整编四十八师的计划,以中央突破对中央突破,将整编第七十四师于敌人重兵集团中割裂出来予以歼灭。陈毅赞同粟裕的意见,说:“我们就是要有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气概!”5月13日,向中央军委并刘、邓报告围歼整编第七十四师的决心和计划“我们于今晚集结一、四与八、九纵向七十四师出击,于明晨完成包围。战斗约需两三天,待歼灭七十四师后再视机扩张战果”。中央军委14日复电指出:“以一、四、八、九纵歼击七十四师极为正确”。15日指挥华野各部发起总攻,16日全歼整编第七十四师于孟良崮山区,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

6月29日 中央军委致陈毅、粟裕、谭震林电,改变原来要华东野战军集中兵力坚持内线歼敌的方针,要求华东野战军以两三个纵队出鲁南,以两个纵队出鲁西,以4个纵队监视正面之敌。指出:“以上方针是因敌正面既然绝对集中兵力,我军便不应再继续采取集中兵力方针,而应改取分路出击其深远后方之方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陈粟谭决定兵分三路,7月1日开始行动,于6月30日将这一部署上报中央军委。中央军委7月2日复电指示:“周内数电悉,布置甚好”。

7月10日 与陈毅、谭震林连发两电给中央军委并刘邓,判断“蒋仍决心维持东攻西守政策”,建议刘邓切断津浦、陇海两路,华野全军西进,与刘邓会师,打大歼灭战。7月13日,得知敌军调整部署,与饶漱石、黎玉、陈毅、谭震林报告中央军委,改变计划,先歼南麻之敌十一师5个团。7月17日,发起对南麻之敌整编第十一师的进攻,歼敌9000余人,我军伤亡400余人,21日撤出战斗。

7月23日 得知李弥率领国民党第八军5个团进占临朐县城,企图切断南北交通,威胁华东野战军后方。与陈、谭决定,乘敌人立足未稳,以速战速决的战法,歼灭第八军于临朐城及其东南地区。经两天两夜恶战,多次攻城未能奏效。加上暴雨成灾,山洪暴发,部队行动受阻,决定撤出战斗。

8月4日 起草并发出给华东局并报中共中央、刘邓的电报,从战略指导和战术指导两方面分析两仗未打好的原因及经验教训,并表示自己“应负全责,为此请求给予应得之处分”。8月6日,中央军委复电指出:“几仗未打好并不要紧,整个形势仍是好的。请安心工作,鼓励士气,以利再战”。

8月4日 中央军委连发3电,指令粟裕率领炮兵主力速去鲁西南,统一指挥陈、唐、叶、陶5个纵队,积极策应刘邓作战。粟裕建议:(一)请陈毅一同西去,以加强领导;(二)为了造成战役上的优势,增调第六纵队到西线;(三)留在山东的二、七、九3个纵队组成东兵团,执行内线作战任务。取得陈毅同意后,当天上报中央军委和华东局。8月6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陈粟率野直及六纵去鲁西南,谭黎许组成东兵团”。8月8日,陈、粟率领华东野战军指挥机关和第六纵队、特种兵纵队向鲁西南进军。

8月15日 与陈毅致电陈士榘、唐亮并报中央军委、刘邓,指示:克服急于回内线情绪,配合刘邓打几个好仗。中央军委于19日复电指出,陈、粟15日电“极为正确”。

8月16日 中央军委致陈、粟电,询问西线兵团下一步行动打算。此时陈毅已去渤海区处理后方工作。粟裕于18日复电,报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提出“西兵团目前应位鲁西南及陇海线上行动,必要时以一部挺入路南,破袭津浦,威胁徐州,才能有效拖住敌人”。毛泽东24日复电指出:“粟裕同志巧酉电意见极为正确。西兵团作战范围,规定为黄河以南,淮河以北,运河以西,平汉以东”。

8月31日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与陈毅率领华野指挥机关及六纵、十纵、特纵日夜兼程南进,9月2日渡过黄河,9月5日与陈、唐、叶、陶率领的5个纵队会合于山东郓城地区,支援和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行动。

9月3日 在华野指挥机关干部大会上作报告,总结“七月分兵”以后作战指导上的经验教训,分析我军战略进攻的特点,指出“今后几个月正是由敌强我弱转变为敌弱我强的关键时期”。

9月6日 主持召开纵队以上干部会议,决定发起沙土集战役。经3天激战,全歼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七师9500余人,俘虏中将师长段霖茂以下官兵7500余人。

9月22日 中共中央决定组成包括陈毅、粟裕在内的晋冀鲁豫中央局,陈、粟代表晋冀鲁豫中央局指导黄河以南、运河以西、平汉以东、淮河以北之党政军民工作。晋冀鲁豫第十一纵队归陈粟指挥。

9月24日 与陈毅一起决定向豫皖苏进军。从9月27日到10月2日,指挥华野西兵团主力分两路越过陇海路,在3000公里正面前进150公里,攻克县城13座和重要集镇几十处,切断津浦、陇海两条铁路线,歼灭反动武装5000余人,完成战略展开,初步站定脚跟。

10月23日 与陈毅向中央军委报告,决定集中主力发起陇海路破击战。中央军委复电同意。从11月8日到17日,破坏铁路150余公里,歼敌1.1万余人,攻克县城9座、车站17个,威胁战略要点徐州,迫使敌人抽调15个旅向北增援,推迟围攻大别山的计划。

11月8日 陈毅离开华野指挥机关去邯郸局商谈后勤供应问题,后又奉命到西柏坡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陕北中共中央汇报工作,直到1948年4月返回濮阳华野驻地。在此期间,粟裕担负独立指挥华野西兵团作战任务。

11月16日 向中央军委和刘邓报告徐蚌路破击战情况,建议刘邓、陈谢两路大军乘敌部署未妥之机,提前发起平汉路破击战。

11月20日 向邯郸局并中共中央、华东局报告《部队进入豫皖苏地区工作情况、思想倾向及克服办法》。中共中央于28日复电指出“所指各点是正确的”,并指示“今年九月初到明年八月底之一年时间做到完成土改、消灭敌人两大任务”。

12月7日 得知蒋介石集中33个旅围攻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决定改变原定作战计划,主力转向平汉线,直接配合大别山作战。经中央军委批准,发起平汉路郑州许昌段和陇海路郑州兰考段破击战。

12月10日 经过几个月的研究探索,认为我军歼灭战不断向更大规模发展是解放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改变中原战局、发展战略进攻的关键是集中更大兵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在这个基础上,写出了《对今后作战建军之意见》。

12月19日 发出致中央军委电,建议:“我们及陈谢必须长期配合刘邓行动,直至完全粉碎敌人对大别山之进攻为止”。中央军委于20日复电,“完全同意粟皓丑电意见”,“‘提议由粟亲率(一、三、四、六等4个纵队)南下与陈谢会合,并归粟统一指挥,沿平汉线向南直迫武汉”。

12月24日 与陈赓会合,决定于25日发起平汉路战役。战至27日,歼灭国民党整编第三师于祝王寨、金刚寺地区。然后乘胜南进,围攻确山之敌,重创敌整编第二十师。迫使敌人从大别山抽调13个旅增援。

12月底 经过3个月的艰苦转战和深入工作,陈粟大军与刘邓大军、陈谢大军共同完成了经略中原的战略任务。

1948年 41岁

1月1日 率领华东野战军指挥机关和4个纵队集结于河南临颍地区休整待机。

1月5日 在华野直属机关干部大会上作报告,指出:“去年一年的战争,我们只是在战略上争取了优势,今年我们要在数量上技术上争取优势。如果我们在各方面都完全取得了优势,那时候反攻的形势即可急转直下,革命的全国胜利即可迅速到来”。

1月17日 发出致中共中央、华东局电,报告豫皖苏新区土改和地方武装建设情况。毛泽东复电指出:“你的布置极为适当”。

1月22日 发出致中央军委、刘邓电,“斗胆直陈”1947年12月10日起草的《对今后作战建军之意见》。

1月25日 在华东野战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作《政治工作是军队的生命线》的报告。

1月26日 在华野师以上干部会议上讲话,再次论述战略进攻的特点和优势劣势的转化问题。

1月27日 中央军委电示粟裕,由他率领华野3个纵队渡江南进,在湘赣浙闽诸省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以吸引中原地区敌军20个至30个旅回防江南。渡江时间和地点,提出3个方案,认为各有利弊,要他“熟筹见复”。粟裕于31日复电,报告对渡江时间、地点和路线方案的意见,同时重申1月22日电的基本观点以及在中原地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建议。3月上旬,率领华野指挥机关和部队集结于黄河以北的濮阳地区休整,进行渡江南进准备。

3月10日 毛泽东致刘少奇电,通知中央机关将于3月20日东移,“届时拟约粟裕一商行动计划”。

3月15日 主持召开华野前委扩大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整顿纪律的指示。

4月2日 陈毅由西柏坡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返回华东野战军驻地濮阳,与粟裕会合。

4月18日 发出致中央军委、华东局电,再次“斗胆直陈”对目前战局的认识和对作战方针的建议,提出华野3个纵队暂不过江,而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

4月21日 中央军委电示陈毅、粟裕,请他们到中央工委开会,“商量行动问题”。25日,毛泽东提议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议题之一是“陈粟兵团的行动问题”。30日,与陈毅一起到达阜平县城南庄,同日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着重汇报了华野3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建议。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在既定战略方针不变的前提下,采纳粟裕的建议。

5月7日 毛泽东约粟裕谈话,传达中共中央决定,调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到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工作。粟裕再三请求陈毅仍留华野,后又建议继续保留陈毅在华野的职务。5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陈毅任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及政委职务,“陈在华野党政军职务由粟裕代理”。

5月10日 与陈毅陪同朱德总司令离开石家庄南下,12日到达华东野战军指挥机关驻地濮阳。历史网(www.80065.cn)

5月14日 与陈毅一起发出致华东局、中原局及陈士榘、唐亮电,传达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的方针。同日,召开华东野战军团以上干部大会,欢迎朱德总司令。

5月20日 与陈毅报中央军委电,提出三个纵队夏季作战预案。中央军委于21日复电,指示“以歼灭五军为夏季作战之中心目标”,“陈毅不参加此次作战”,“粟裕全权指挥一、三、四、六、八及十一纵之作战,并指挥许(世友)谭(震林)在津浦路上之配合作战”。

5月28日 率领华野指挥机关和5个纵队由濮阳出发,31日渡过黄河,向鲁西南城武地区挺进。

5月30日 中央军委任命粟裕“兼华野副政委,负担副政委各项工作责任,并于陈毅同志不在华野总部工作时代理政委职权”。

同日 指导组建华东野战军渡江先遣纵队。

6月初 分析中原地区敌我态势,认为在鲁西南歼灭五军的条件尚未成熟,因而设想了一个“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作战腹案。6月15日,与张震联名报告中央军委、刘邓(小平)、陈邓(子恢)、华东局。16日午时,再报中央军委,说明“因情况急迫,请示不及,已令各部执行”。中央军委于17日复电指示:“完全同意铣午电部署。这是目前情况下的正确方针”。“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要请示”。 6月16日 发起开封战役(又称豫东战役第一阶段)。激战5昼夜,22日攻克开封,全歼守敌及部分援敌共4万余人。

6月23日 中原局报中央军委,请中央批准豫皖苏分局名单。中央军委于24日电示同意,并令“粟裕兼军区司令员”。

6月27日 发起睢杞战役(又称豫东战役第二阶段)。激战6天,歼灭区寿年兵团的兵团部、整编第七十五师师部和第六旅1个团。接着,又给增援的黄百韬兵团以歼灭性打击。共歼敌5万余人。

7月12日 发起兖州战役,歼敌6.3万余人,使王耀武盘踞的济南陷于孤立。

7月13日 中共中央致中原局并告粟裕等电,指示:“粟兵团应在现地作战至明年春季或夏季,歼灭五军、十八军等部,开辟南进道路,然后南进(不歼灭五军、十八军不走)”。

7月16日 与陈士榘、唐亮、张震联名发电报给中央军委,“建议许谭与我们争取时间休整一个月,尔后协力攻打济南,并同时打援”。中央军委于17日、23日复电同意休整,并指示:休整完毕,或在陇海路南北打几仗然后攻济南,或先攻济南并打援,“由粟裕、陈士榘、唐亮、张震依情况提出计划并统一指挥”。

8月10日 与陈士榘、唐亮、张震、钟期光联名发电报给中央军委、华东局、中原局并致山东兵团、苏北兵团,提出休整以后“集中华野全部(包括许谭、韦吉共约三十万人),或先攻济南,或先转到外线进行大规模歼灭战”,并提出“攻占济南与打援同时进行”的作战方案。

8月23日 与谭震林等发出报中央军委并致管文蔚、陈丕显、韦国清、吉洛电,建议调苏北兵团参加济南战役。同时提出,“两个月以后,我们即可举全力沿运河及津浦南下,以一个兵团攻占两淮及高邮、宝应”。

8月25日一29日 主持召开华东野战军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军委指示,统一战役指导思想,制定攻济打援作战部署。8月31日,向中央军委报告攻济打援作战方案。中央军委9月2日复电,“完全同意未世电所提攻济及打援之整个部署”。

9月1日 粟裕、谭震林、唐亮、钟期光签发《济南战役政治动员令》,号召“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2日,下达《徐济作战预备命令》。

9月9日 到攻城部队西集团参加作战会议,并在干部大会上作动员报告。

9月11日 中央军委复许世友并告粟裕等电,指示:“整个攻城指挥,由你们担负。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

9月16日 发起济南战役,24日胜利结束,全歼济南守敌10.4万余人(包括起义两万余人),生俘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以下将领23名。在阻援打援战场上,敌军迟迟不敢北上增援,我军不战而胜。

9月24日 发电报给中央军委、毛泽东并华东局、中原局,建议下一步举行淮海战役。25日19时,中央军委复电指示:“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10月5日 主持召开有师以上干部参加的华野前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精神,讨论通过《关于加强纪律性克服党内无纪律无组织无政府状态的决议》,并3次召开作战会议讨论制定淮海战役作战方案,于10月24日结束。

10月11日 中央军委致饶粟谭并告华东局、中原局电,提出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及淮海战役之后的作战计划。

10月23日 签发淮海战役预备命令。

10月28日 向中央军委报告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计划。中央军委30日复电指示:“计划与部署甚好,请即照此执行”。

10月31日 发出致中央军委、陈毅、邓小平、华东局、中原局电,报告“淮海战役当遵令于齐(8日)晚发起战斗”,建议“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中央军委于11月1日复电指示:“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

11月4日 发出《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攻击命令》。6日,率领华野指挥机关进至山东临沂。根据敌军动向和潜伏于冯治安部的共产党员何基沣、张克侠在发动起义上更趋积极,决定将淮海战役发起时间提前两天,于6日晚发起攻击。同日戌时将作战部署上报中央军委、陈邓等。中央军委7日20时复电:“完全同意鱼戎电所述攻击部署,望你们坚决执行,非有特别重大变化,不要改变计划,愈坚决愈能胜利。在此方针下,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但将战况及意见每日或每两日或每三日报告一次”。

11月7日 与陈士榘、张震发出致谭震林、王建安并报陈邓、中央军委、华东局、中原局电,判断淮海战役发起后,“有提前夺取徐州或孤立徐州,使敌不能南撤可能”,认为“目前主要关键为能否全歼黄兵团,同时作下一步准备”,“孤立徐州,截断徐敌陆上退路甚为必要”,建议中原、华东两野战军主力攻击徐蚌段。中央军委于8日7时复电指出“估计及部署均很好”。

同日 与张震彻夜长谈,分析全国战略态势,认为在辽沈战役胜利后,应当迫使蒋介石采取继续在江北与我周旋的方针,不失时机地使淮海战役发展为南线战略决战。8日发出电报,向中央军委、陈邓并华东局、中原局建议:华东野战军在歼灭黄百韬兵团之后,“不必以主力向两淮进攻(新海敌主力已西撤),而以主力转向徐固线进击,抑留敌人于徐州及其周围,尔后分别消弱与逐渐消灭之(或歼孙兵团,或歼黄维兵团)”。中央军委9日电示:“齐辰电悉。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应”。

11月8日 何基沣、张克侠率领冯治安部23000余人起义。华野3个纵队通过起义部队防区,迅速切断黄百韬兵团西撤通路。

11月9日 率领华野指挥机关前进到运河车站,指挥华野各部追击黄百韬兵团,11日完成对黄百韬兵团的包围。

11月13日 率领华野指挥机关转移到邳县土山镇东南之火神庙,就近指挥围歼黄百韬兵团。

11月14日 与陈士榘、张震9时致谭震林、王建安电,分析11月以来围歼战斗进展不快的3个原因,提出调整指挥关系的两个方案,征询谭、王意见。当天晚上,召集主攻纵队首长会议,总结经验,改进战法,调整部署,决定由谭震林、王建安统一指挥围歼黄兵团的6个纵队。15日发出歼灭黄百韬兵团攻击令。17日发起总攻,22日胜利结束,全歼黄百韬兵团。

11月16日 中央军委电示刘、陈邓并粟、陈、张等,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

11月18日 与陈士榘、张震连发两电,向刘、陈、邓和中央军委报告,“邱李东援部队进程甚缓”,“估计邱李已不敢大胆东援,纵(敌)东援歼灭可能性不大”,建议“争取时间首歼碾庄之敌。尔后再转移一部南下,配合中野歼灭李、刘或黄维”。

11月19日 中央军委电示粟、谭并告刘、陈、邓,指出“南线集中中野三、四纵及叶飞一纵歼灭李延年于宿县以东地区,是极关重要的一着。李延年歼灭后即可续歼刘汝明或将其驱至蚌埠,则黄维便陷孤立”。“尔后即可全力歼灭黄维,如像在碾庄歼灭黄百韬那样,获得一个伟大胜利”。同日,刘、陈、邓致中央军委、粟、陈、张电,建议先打黄维兵团。20日2时,粟、陈、张复电,表示完全拥护军委指示对南线作战方针。同日亥时(21—23时),又发电报给刘、陈、邓并报中央军委、华东局,表示完全同意刘、陈、邓指示,抽出4至5个纵队,必要时还可增加3个纵队,协同中野歼击黄维、李延年,并建议“首先求得彻底歼灭黄维为主”,华野“全力保刘陈邓歼黄胜利”。刘、陈、邓于21日15时复电,表示“完全同意二十日亥时电部署”。

11月21日 中央军委电示粟、陈、张并告刘、陈、邓等,指示:“华野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主要任务是歼灭李延年。请粟陈张、谭王从目前起,即将主要注意力及兵力部署的重点放在歼灭李延年三个军的上面”。

11月21日 18时与陈士榘、张震致刘、陈、邓、中央军委并谭震林等电,决定以7个纵队监视徐州近郊之邱、李、孙兵团,采取逐次削弱,坚决阻击其南窜,以保刘、陈、邓中野歼灭黄维兵团,并作出具体部署。刘、陈、邓于23日辰时(7一9时)复电,“完全同意二十一日十八时电部署”,并指示“战役第一步由中野全力打黄维,华野全力歼李延年、刘汝明(宿县城由华野控制)。尔后再视战况发展,实行调整”。

11月23日22时 刘、陈、邓致粟、陈、张并报中央军委电,指出黄维兵团之十八军向我南坪集阵地发起进攻,“歼击黄维之时机甚好”,“我们意见除王张十一纵外,请粟陈张以两三个纵队对李刘防御,至少以四个纵队参加歼黄作战”。粟、陈、张于24日午时(11—13时)、25日巳时(9—11时)复电,表示“完全拥护先集中力量歼灭黄维的作战方针”,决定除王张十一纵外,再派3个纵队先后参加歼黄作战,并作出阻击南北两线敌军的部署。

11月28日 中央军委于4时、22时先后发出两电,指出:“黄维解决后,须估计到徐州之敌有向两淮或武汉逃窜可能”,因此战后应应付意外。粟裕分析敌我态势,认为徐州之敌有不待黄维被歼灭就放弃徐州的可能,判断敌人突围有3种可能的方向,而以沿津浦路西侧绕过山区南下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将兵力部署的重点放在敌人向西南逃窜的可能上。29日,即将上述判断和部署上报中央军委、刘陈邓、华东局。中央军委于30日复电指出“各项估计及意见均甚好”。

11月30日 华野指挥机关从各种渠道的情报得知,杜聿明集团已撤出徐州,向西南方向逃窜。粟裕一面上报中央军委和刘陈邓,一面组织指挥华野11个纵队追击、兜围。12月4日,将杜聿明集团30万人马团团包围在陈官庄地区,并于12月6日全歼企图突围的孙元良兵团。

12月10日 得知蒋介石有调兵增援黄维和杜聿明的动向,判断围歼杜聿明集团还需半月20天时间,可以首先集中兵力歼灭黄维兵团,决定再抽调一部分兵力参加歼黄作战。10日晨,将上述分析和建议上报刘、陈、邓和中央军委。刘、陈、邓接到此电,立即通过电话与粟裕等商定,由华野再抽两个纵队和一部分炮兵参加歼黄作战。当天晚上,就由陈士榘参谋长率领南下。

12月11日 中央军委提出,为着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准备今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留下杜率明集团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14日电示粟裕:“你们围歼杜邱李各纵,提议整个就现阵地态势休息若干天,只作防御,不作攻击”。粟裕于当天亥时复电,报告围歼杜聿明集团情况及调整后的作战部署。毛泽东16日1时复电:“部署甚好”。

12月17日 参加在华野指挥机关驻地蔡凹举行的总前委第一次全体会议,着重讨论渡江作战和部队整编问题。

12月15日 建议召开一次包括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方面代表的联合支前会议,统筹解决粮食供应及其他支前问题。中央军委和总前委采纳粟裕的建议,于26日到29日在徐州召开联合支前会议。

12月31日 与陈士榘、张震一起发出致中央军委、刘陈邓张(际春)、华东局电,建议乘敌饥寒交迫、士气低落之机发起对杜聿明集团的进攻。中央军委于1949年1月2日复电,指示:“同意你们世亥所提作战意见,望即照此实施”。当天,华野发出全歼杜聿明集团命令。

1949年 42岁

1月6日 指挥华东野战军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全歼国民党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和邱清泉、李弥两兵团残部近20万人,生俘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化装潜逃。1月10日,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作战胜利结束。

1月12日 与陈士榘、张震发出致中央军委并华东局电,建议以六、七、十三3个纵队,配合江淮部队,南下控制蚌浦段铁路线。中央军委于13日13时复电,“同意12日午时电部署”。从20日到24日,华野先后解放蚌埠、合肥等重要城市以及长江以北广大地区。

1月15日 中央军委电示,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下辖七、八、九、十4个兵团,每个兵团下辖4个军,共58.1万余人。陈毅不在三野期间,粟裕仍为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并兼前敌委员会书记。2月11日,以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名义发布第三野战军各兵团、军、师、团编制番号令。

1月20日 在徐州东北的贾汪主持召开华东野战军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作《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和华野一九四九年六大任务》的报告。

2月9日 出席在河南商丘附近张菜园召开的总前委会议,讨论渡江作战部署。

2月18日 在贾汪召开第三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传达毛泽东主席关于部队整训工作的指示,学习有关城市工作和新区工作的政策,检查和部署渡江作战的准备工作。

2月19日 召开三野军以上干部会议,讨论渡江作战计划。20日,发出《京沪杭战役预备命令》(京字第1号)。

3月5日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举行。粟裕因病到济南疗养未能参加。17日,陈毅、邓小平由西柏坡到济南探望粟裕,并商谈渡江作战问题,建议将攻占两浦、炮击南京的时间推迟到4月1日,以便与整个渡江战役相衔接。

3月28日 自济南返回三野指挥机关驻地孙家圩子,下午与张震等研究作战部署。30日发出《第三野战军京沪抗战役作战命令》(京字第2号)。

4月1日 率领三野指挥机关东进,5日到达江苏省泰州以南的白马庙,提出指导京沪杭战役的3个设想。6日主持召开东集团师以上干部会议,部署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

4月10日 电复中央军委关于渡江时间的询问,建议以原定时间为好。12日再次建议,以20日前后为最好,不要再推迟到22日以后。

4月19日 在白马庙召开东集团作战会议,并作会议总结,进一步明确了作战部署和各部任务。

4月20日 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国共和平谈判彻底破裂。20时,人民解放军按预定计划发起渡江作战。

同日 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伴侣号闯进长江,炮击北岸三野阵地。三野炮兵还击,迫使紫石英号搁浅,伴侣号逃窜。21日,粟裕向中央军委报告,外籍兵舰两艘炮击我军阵地,请示如何处理,建议新华社广播声明:外籍船舰停止在长江行驶。中央军委于当天复电指示:“凡擅自进入战区妨碍我渡江作战的兵舰均可轰击”。同时,由新华社发表新闻述评:《人民解放军战胜英帝国主义国民党军舰联合进攻》。

4月21日 与张震致总前委并中央军委电,建议中集团之第九兵团主力即向东北挺进,截断京杭国道,使南京之敌无法向杭州退却,以分割孤立敌人,有效地协同东集团作战。总前委于22日复电,决定中集团迅速东进策应东集团行动,并决定七、九两兵团即日起直归粟裕指挥。

4月22日 判断南京国民党军主力可能沿京杭公路南逃,指令第十兵团截断京杭公路,第九兵团、第七兵团以急行军向郎溪、溧阳之线挺进。同时将这一部署报告中央军委、总前委,并请总前委追认批准。总前委于23日复电:“同意你们部署”。24日,率领三野指挥机关前进到常州,就近指挥追歼逃敌之战。28日20时,下令围歼南逃之敌于郎广山区。

4月23日 三野第三十五军攻占浦镇、浦口后,24日乘胜解放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

同日 华东军区海军在白马庙成立。

4月27日 发出报总前委、中央军委并致二野、三野第七兵团等电,决定“为配合二野浙赣线之行动,与乘敌混乱以迅速占领杭州”,指令第七兵团“特别注意设法抢占杭州大铁桥,使不为敌破坏”。5月3日,三野第二十一军、第二十三军解放杭州,并于敌人实施破坏的关键时刻占领钱塘江大桥。4月29日 与张震致三野各兵团各军并报中央军委、总前委电,作出肃清残敌、占领杭州和准备进占上海的部署。中央军委30日复电指示:“部署甚妥,如你们能于一星期内完成此项部署并完成攻击上海的政治准备工作与军事准备工作,则你们可以立于主动地位”。5月2日,赴丹阳向总前委汇报上海战役作战部署及接管工作的设想。

5月3日 指挥华野部队解放杭州。

5月6日 中央军委电示:“请粟张即行部署,于辰灰(5月10日)以后,辰删(5月15日)以前数日内先行占领吴淞嘉兴两点,封锁吴淞江口及乍浦海口,断绝上海敌人逃路,使上海物资不致大批从海上逃走,并迫使用和平方法解决上海问题成为可能”。5月7日,粟张向中央军委和总前委报告作战部署。中央军委8日复电指示:“(一)同意七日巳时电部署,请即照此执行。(二)和攻占吴淞、嘉兴等处之同时,派足够兵力占领川沙、南汇、奉贤,将敌一切逃路封闭是很必要的”。11日,发出《第三野战军淞沪战役作战命令》(京字第3号),指挥九、十两兵团于12日发起进攻。

5月15日一16日 连发两电给三野参战各兵团各军并报中央军委、总前委,针对前几天作战进展不大的情况,调整作战部署,下达战术指示,指出此战不同于野战,也不同于一般攻坚战,对永久性设防阵地的进攻必须周密组织,改进作战方式。

5月17日 总前委致粟、张电,提出在敌固守上海的情况下,在部署上似应同时由南向北实行攻击。粟张于18日复电,表示“完全同意17日亥时电示,对淞沪实行全面攻击,惟不知接管准备与其他方面是否已准备完毕”,“如对沪攻击不受时间地区限制”,建议从四面八方发起攻击。总前委当天复电:“我们进入上海的政治准备业已初步完成,你们攻占上海的时间不受限制”。中央军委于20日复电,指示:“只要军事条件许可,你们即可总攻上海”。21日,粟、张将总攻上海的作战部署上报中央军委,同时发出《第三野战军淞沪战役攻击命令》(京字第4号)。中央军委22日复电:“同意二十一日来电所述之攻沪部署,望即照此执行”。

5月20日 中共中央复饶漱石并华东局电,同意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以陈毅为主任,粟裕为副主任;军政接管委员会以粟裕为主任,其任务增加接管国民党政府机构各部门。 5月22日 与张震向中央军委请示:“我入闽部队是否可能提早?应准备何时出动?以使淞沪战后进行准备,调整部署”。中央军委于23日复电指示:“你们应当迅速准备提早入闽”,同时作出各野战军向全国进军部署。

5月23日 得知上海敌军有撤退动向,决定于当天晚上提前发起总攻。

同日 与张震报中央军委、总前委电,提出关于全军装备标准化的五点建议。

5月27日 率领三野指挥机关由苏州进入上海。三野部队经3天4夜激战,在上海共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歼灭国民党上海守军15万余人,上海市区全部解放。

6月2日 指挥三野第二十五军解放崇明岛。京沪杭战役胜利结束。

6月7日 主持召开华东国防部署会议,对进军福建和解放沿海岛屿以及加强要塞守备,作出全面部署。会后,组织指挥三野各部展开进军福建、解放沿海岛屿的作战。

6月14日 中央军委电示粟裕等:“请开始注意研究解决台湾问题”,“并以初步意见告”。

6月17日 中央军委复华东局并告粟裕等电,同意华东军区及三野指挥机构设在南京,粟裕兼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及中共南京市委书记。

6月27日 发出致山东军区并报中央军委电,提出对夺取长山列岛作战方案的意见。中央军委30日复电同意。8月11日发起战斗,经一天两夜激战,攻克长山岛,生俘国民党守军1500余人。

7月1日 在上海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干部大会上讲话,指出:上海是个大熔炉,也是个大染缸。我们要立场坚定,在这里锻炼成钢,而不要跌到污水坑里去。

7月13日 率领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领导机关由上海移驻南京。

7月30日 发出致中央军委电,考虑到解放台湾作战的需要,建议华东海军暂缓北开。中央军委于8月2日复电:“同意粟裕陷午(30日午时)电意见,张爱萍海军系统暂时不迁青岛,并仍归华东系统即归粟裕指挥”。

8月13日 指令第十兵团发起福州战役。17日解放福州,乘胜追歼逃敌,歼敌4万余人。

9月19日 指令第十兵团发起漳厦战役。10月15日—17日,解放厦门,歼敌2.7万人。

9月中旬—10月中旬 率领第三野战军代表团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和中央军委召开的军事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0月10日 在北京收到三野代参谋长袁仲贤、副参谋长周骏鸣转报的第十兵团7日电所报作战部署:“决于本月中旬(内定13日)同时发起攻歼金厦两岛”。于11日复十兵团电,指出:“如考虑条件比较成熟,则可同时发起攻击。否则,是否以一部兵力(主要加强炮火封锁敌舰阻援兵与截逃)钳制金门之敌,首求攻歼厦门之敌”。“请你们依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总以充分准备有把握的发起战斗为宜”。17日,三野副政委唐亮和袁仲贤、周骏鸣报中央军委、华东局电:“因船只不够,不能同时发起攻击,故决定先攻厦再攻金”。同日,第十兵团攻克厦门。24日,第十兵团指令第二十八军发起金门战斗。第一梯队3个团登陆后,与3个军的敌人激战两昼夜,全部壮烈牺牲。27日,接到第十兵团报告,当即转报中央军委和华东局,并于28日发出致第十兵团叶(飞)陈(庆先)及福建省委电,指出:“查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者。其主要原因,为轻敌急躁所致。当你们前次部署攻击厦门之同时,拟以一个师攻占金门,即为轻敌与急躁表现。当时,我们曾电你们,应集中力量攻占厦门,尔后再转移兵力攻占金门,不可分散力量。但未引起你们深刻注意,致有此失。除希将此次经验教训深加检讨外,仍希鼓励士气,继续努力,充分准备,周密部署,须有绝对把握时,再行发起攻击”。29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各野战军前委、各大军区电,全文转发粟、袁、周28日电,指出:“当此整个解放战争结束之期已不在远的时候,各级领导于部主要是军以上领导干部中容易发生轻敌思想及急躁情绪,必须以金门岛事件引为深戒”。

10月24日 在南京干部大会上作《新形势下的各种转变》的报告。

10月 出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召开的会议,汇报争取国民党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员工起义的工作。这项工作,从上海解放开始,就在周恩来副主席领导下,由粟裕和蒋天然(华东航空接管委员会主任)、吴克坚(上海市委情报委员会书记)组织实施,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政策,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达成协议。周恩来传达中央书记处的决定,“中国、中央两航空公司起义归来后,我们采取原封不动地保留两航机构、资金和财产的政策”,“起义时间和飞行安排,华北和中南地区由聂(荣臻)老总安排,华东六省二市由粟司令安排”。11月9日,两航全体员工在总经理刘敬宜、陈卓林率领下,毅然脱离国民党反动势力.投人祖国人民怀抱。历史网(www.80065.cn)

11月1日 向中央军委上报定海作战方案,强调“力戒轻敌骄傲,弱敌当作强敌打,充分的战前准备”,要求“集中兵力、火力,求得一举成功”。中央军委于4日复电同意,指出:“你们采取慎重态度,集中优势兵力,事先作充分准备,力戒骄傲轻敌的方针是正确的”。7日,第七兵团以1个师发起攻占登步岛战斗,经两天两夜激战,由于风向、潮汐变化我后续部队不能增援,而敌人援军源源不断,登岛部队主动撤出战斗。11月14日 毛泽东致粟裕并告陈饶电,指示:“鉴于金门岛及最近定海附近某岛作战的失利,你们须严重注视对定海作战的兵力、部署、准备情况及攻击时机等项问题。如果准备不周,宁可推迟时间”。粟裕15日报告毛泽东主席:“关于金门、登步两岛战斗失利,虽由于各该方面之高级干部犯轻敌骄傲与急躁等毛病,但职未尽到检查与督导之责亦不能辞其咎。除已于14日酉时及11月14日两电(均发中央)给各级干部指示并多加注意对他们的指导外,今后当遵钧示执行”。此后,用一个多星期时间,进一步总结金门、登步两战经验教训,分析敌我态势,研究新的战法。11月22日,发出给毛主席并军委的电报,总结渡海作战的经验教训,再次表示承担“未能及时予以指导与教育”的责任,建议“将对定海作战之时间推迟至明年一月或二月”,以便充分准备运输登岛部队的足够船只,并集中17至20艘海军舰艇、数十架空军飞机、5个高射炮团,“使攻台部队得到最实际的一次演习”。

12月 为准备解放台湾,在南京召开各军参谋长座谈会,研究陆海空联合作战条件下的参谋工作。

1950年——1959年

1950年 43岁

1月6日 赴北京向中央军委汇报攻取舟山和解放台湾方案。

1月11日 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致粟裕电:“请回答下列问题:(一)你们对舟山群岛之敌有无办法进行策反工作,你们是否进行了此项工作,结果如何?(二)你们对舟山群岛进攻的准备工作做到了什么程度,船只的准备是否增加了?(三)叶飞对金门岛进攻的准备工作如何,何时可以攻金门岛?(四)你何时可到北京与聂荣臻、刘亚楼会商?”粟裕13日、15日先后发出两电给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报告解放台湾和攻击舟山的各项准备工作情况。

1月27日 出席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会议,就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2月4日 毛泽东致粟裕电,询问起义过来的国民党军伞兵第三团情况,指示:“盼加强对他们的政治训练,我们需要这批伞兵作基础训练一个伞兵部队,作为台湾登陆作战之用”。

2月7日 在华东军政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华东军事情况报告,指出:“解放东南沿海诸岛,特别是解放台湾,是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是中国战史上从来没有的一个最大的近代化作战的战役”。

2月10日 毛泽东在苏联致刘少奇电,“同意粟裕调四个师演习海战”。

2月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为对付国民党空军对上海及其他沿海城市的袭击,成立上海防空司令部,组建上海防空军,由陈毅任司令员。粟裕暂时放下南京方面的工作,协助陈毅指挥上海防空作战。粟裕即到上海。在3个多月的上海防空作战中,共击落国民党军飞机16架,我军夺得了部分制空权,培养锻炼了我军第一支空军作战部队和优秀飞行员。

3月8日——4月8日 在北京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各战略区负责人会议。

3月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组建华东空军,要求同时培训三套指挥人员,为日后空军发展作准备。

4月25日 召开华东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会议,决定集中陆海空三军20万兵力举行舟山战役。蒋介石为了保存舟山12万守军,集中力量固守台湾,决定放弃舟山。第三野战军不战而胜,于5月19日解放舟山群岛。

5月18日 中央军委转发粟裕对占领舟山群岛后的处置意见,指出:“我们认为这一处置是正确的。海南岛、广东海中的各岛及沿海岸线亦应照此处置”。

6月上旬 出席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会议期间,建议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台湾战役。毛泽东宣布,攻台作战仍由粟裕负责。

6月23日 发出致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电,报告攻台作战准备情况,建议在无绝对把握的情况下,不轻易发起攻击,宁愿再延长一些时间。

7月上旬 毛泽东主席提议,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国防会议,讨论朝鲜局势和中国国防问题。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以粟裕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毛泽东于13日批示:“照此执行”。

7月14日 复发高血压、美尼尔氏综合症。经中共中央批准,到青岛治疗。8月1日,托罗瑞卿带信给毛泽东,报告病情未见好转,为不能立即承担新任务感到焦急。毛泽东8日复信说:“病情仍重,甚为系念。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养,直至病愈。”1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到苏联疗养。

1951年 44岁

9月 从苏联回国。周恩来、朱德向他传达中共中央要他到总参工作的决定。

10月初 回到南京。

11月1日 出席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第一届英模代表大会,在会上作形势与任务报告。

11月12日 中央军委任命粟裕为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副总参谋长,仍兼华东军区副司令员。

12月9日 离开南京于11日到北京。

12月12日 向中央军委报到,就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

1952年 45岁

1月10日 中央军委决定粟裕负责管理作战、训练及海、空军和各特种兵的工作。

1月28日 奉命去南京、上海,向华东党政军领导干部传达毛泽东关于“三反”的指示,2月6日返回北京。

3月18日 与聂荣臻代总长一起写报告给中央军委,为适应特种兵发展的需要,建议建立军事工程学院。毛泽东于3月26日批示:“同意。退粟裕办”。

3月31日 主持召开全军学校会议,研究学校的调整、整编。

4月4日 向中央军委呈送《关于国防建设问题的报告》,建议首先确定国家的战略方针以制订作战腹案,尔后制订国防建设计划及干部培养和军队训练的方针步骤。

4月12日 陪同朱德副主席视察北京长辛店第一战车学校。

4月18、24日 与聂荣臻代总长一起向中央军委写报告,提出军队院校整编方案。

5月23日 与聂荣臻代总长一起向中央军委上报《全国部队第一期整编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6月12日 向中央军委建议空军目前仍以“锻炼为主”,并提出“加强指挥进攻战术,积极寻歼敌人。作战目标以打小机群为主,避免与敌大机群决战”的作战方针。

6月24日 与聂荣臻一起向毛泽东上报《军事建设五年建设计划初稿》。

6月 在粟裕提议下,总参组织各总部、各军兵种主要领导学习现代化合成军队作战知识,每周请专家讲一次课。

7月20日 就建设航空工业与增强空军后备力量问题,写报告给毛泽东。

8月2日 指示海军领导,设防要尽量往前伸。要克服海军不愿下海,不愿上岛的思想。

8月6日 向中央军委上报拟定的入朝步兵部队轮换方案。

8月9日 向中央军委写报告,提出胶东半岛设防问题的建议。

8月17日—9月24日 参加周恩来总理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负责与苏联有关部门商谈《军事建设五年建设计划》中需请苏方帮助解决之装备与技术方面的问题。

9月25日 《八一杂志》第十八期发表粟裕在海军军事、文化教育会议上关于《海军建设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

10月18日 就当前中国空军在朝鲜空战中的若干问题,再次向中央军委提出:“今后作战方针,似仍以锻炼与配合友军作战为主”,并“早作出海作战之准备”。

12月2日 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

12月19日 因病离京赴南京休养。

1953年 46岁

1月7日 由南京到杭州,后又到福州、厦门、建瓯、杭州、上海等地,30日返抵北京。

6月15日 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报告休养以来情况,同时将去南方休养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和建议,分3个报告呈送中共中央和毛泽东:1.《对目前海军建设的意见》,建议华东海军应轮番派遣小队舰艇至浙、闽沿海作游击活动。南海及北海舰队,亦应不时派小舰队进出海面,以求实战锻炼。2.《在闽所了解情况的报告和建议》,提出福建除修建铁路外,应部署港口、公路、机场的修建。3.《有关国家建设的几点意见》,建议严格控制审查基建经费,以保持国家有限资金主要用于重工业与国防建设。

6月中旬 赴青岛休养。

10月初 赴上海、杭州休养。11月30日返回北京。

1954年 47岁

1月31日 出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各大部领导人联席会议。

2月5日 听取陈毅传达中共中央指示,奉命与张鼎丞一起去饶漱石处与饶谈话。

2月6日—10日 参加中共七届四中全会。

2月13日—23日 参加“关于饶漱石问题座谈会”。

2月13日 听取空军王秉璋副司令汇报。指示空军要拨一些飞机给海军,或练习海上飞行,以应需要。

2月24日 与陈毅、张鼎丞、谭震林一起讨论中共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传达和华东本年度工作的布置。

3月3日 听取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等汇报时指出:工事太多,到处要摆兵,我则无后备力量。根据我们的情况,工事构筑必须要采用坑道式。

3月4日 听取炮兵司令员陈锡联、副司令员陈锐霆汇报,研究炮兵整编、学校教育与部队衔接问题。

3月8日 听取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等汇报工作,指示:军事工程学院所需之坦克,应尽量满足其要求。目前部队少一辆坦克影响不大,给院校教学用对长远打算是合算的。

3月30日、4月6日 召集总参有关部、炮兵、工程兵等领导研究援越装备炮兵师问题。

4月13日 召集总参、总后各部及各军兵种首长讨论1955年对外军事定货问题。

5月6日 召集海军、空军、防空军及总参有关部领导讨论加强海军空中力量及防空力量和东南沿海作战问题。粟在讲话中指出:海军要逐渐加强海防作战,还要练习两栖作战。

5月18日 写报告给毛泽东,提出:1.华东海军推进到定海、石浦地区。2.配给海军特种兵部队。

6月1日 写报告给毛泽东主席和朱德、刘少奇副主席,报告今晨在大陈岛以北发现大批敌舰、飞机,及我之处理意见。毛泽东6月2日批示:“处理正确。”

6月7日 就苏军总顾问华得鲁瑟夫斯基奉该国国防部委托,征询中国空军是否建设某部队问题,向中共中央提出书面报告。

6月12日 听取空军刘亚楼司令员汇报,指出:整个空军还有些未经过战斗锻炼的部队,今后可以2个师部队轮番作战。

6月22日 向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写报告,针对台湾空军动向建议抽调一、两个空军师到浙东,并在路桥修临时机场,以适应当前斗争。

同日 参加有各大区及某些省负责人参加的军委会议,研究大军区撤销后军区的划分问题。此后就重新划分军区继续进行了调查研究。

6月25日 遵刘少奇副主席指示,向刘少奇及中共中央报告工作情况,并提出:今后应主要加强海、空军,而最近十年或十余年内尤以加强空军为主。

6月29日 答复海军副司令方强请示的问题,指出:海岸炮阵地应强调隐蔽。

7月8日 向中央军委上送了重新划分军区的两个初步方案。

同日 因身体不好,遵照毛主席的批示,动身赴青岛休养。

7月31日 为纪念八一建军节27周年,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文章。

8月21日 由青岛动身于22日返抵北京。23日向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书面报告,正式恢复工作。

8月30日 在作战部上报的《关于山东设防部署及施工问题的报告》上批示:“成立长山要塞区司令部,统一指挥各岛”。

9月9日—26日 参加以彭德怀为团长的军事代表团赴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参观原子弹爆炸演习。任军事代表团副团长兼秘书长。

9月27日—28日 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毛泽东主席根据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于9月27日任命粟裕为国防委员会委员。

10月5日 听取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等汇报工作情况。

10月上旬 在总参谋部召开的队列、动员会议上讲话。

10月8日 与刘伯承、贺龙一起,陪苏联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谋长安东诺夫大将赴上海、青岛、广东等地参观访问,16日返京。

10月18日 出席毛泽东召开的第一次国防委员会会议。

10月19日 参加朱德主持的与苏安东诺夫所率代表团座谈会。

10月22日 召集总部及总参各部会议,研究接收苏军在安东、旅大两地装备问题。28日军委第四次会议通过粟裕所拟的“接收安东装备的具体方案”。

10月29日、11月9日 两次接见苏军副总顾问康德拉契也夫,指出中央军委供给顾问材料的规定并无不妥。

10月31日 中共中央通知:粟裕任总参谋长。

11月5日—6日 在中南海居仁堂召集各总部、各军兵种负责人会议,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军队建设计划的两个方案和十五年军队建设计划总指标。制订《五年计划纲要》(草案)。提出:“力求保证全军应以发展空军和国土防空力量为重点。陆军以发展炮兵、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为重点。海军以发展潜水艇和鱼雷快艇为重点”。

11月9日 毛泽东主席根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任命粟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11月16日 参加军委第十二次会议。会议确定1954年12月间召开军委扩大会议,由粟裕向大会报告关于全军军区划分问题。

11月24日 上午主持讨论增派越南顾问团的组织工作问题。下午听取空军汇报空军建设训练等问题。

11月25日 听取铁道兵王震司令员汇报部队组织及任务情况。粟示:赶修铁道问题,主要是鹰厦及玉门。

12月2日 与陈赓一起听取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副司令员徐德操汇报国防工程进展情况。

同日 就华东作战问题发电报给华东军区许世友副司令、唐亮副政委,提出3点意见。

12月3日 参加军委第十五次会议。会议决定“同意粟裕提出的接收旅大物资的分配原则”。12月6日—7日,主持研究接收旅大及相应部署调整问题。12月8日向中央军委上报了《关于接收旅大防卫区工作方案》的报告。

12月8日 在作战部呈送的《对国防永备筑城建设计划的建议》上批示:明年之工事构筑必加入原子防御诸问题。

12月8日—9日 根据中央军委11月8日会议决定,召集总部及大军区领导讨论大军区撤销及重新划分设置问题。14日,军委第十七次会议基本同意粟裕所提的全国军区划分第一方案。

12月17日—19日 参加军委扩大会议,作《关于全国军区划分的几个初步方案》的报告。经会议讨论,一致同意粟裕提出的第一方案。

12月22日 向中央军委呈送《在原子时代关于陆海空军军事建设方针的建议》。提出:建设一支比较强大的空军和防空力量,应成为全军建设的中心环节。建议目前海军建设应以鱼雷快艇、潜艇和水鱼雷轰炸机为重点。陆军加强坦克机械化部队的建设。加强有快速运动能力火炮的炮兵建设。

1955年 48岁

1月5日 听取总参三部部长李涛汇报。指示:原子战争时代,防原子空袭很重要,要有准备在战争时能继续工作,考虑建立第二线工作单位。

1月11日 向中央军委呈送《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军队装备和物资保证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

1月12日 听取驻苏使馆武官石侠、张瑛谈使馆武官工作情况。历史网(www.80065.cn)

1月16日 总参复电浙东前指,同意18日开始攻击——江山岛。战斗发起后,粟裕多次指示前指:部队上岛后要利用地形设法固守;要加强防空,构筑工事;疏散隐蔽船只器材。防敌海空反扑。

1月20日 听取情报部刘少文、张挺汇报后说:我们作为军人,军事政策应随时准备打。

同日 为加强我军部队的战斗锻炼和为解放金门、台湾创造条件,写报告给中央军委,建议在漳州、晋江(青阳)、汕头修建二级机场,同时整修福州旧机场。

1月28日 主持研究援外问题。2月3日向中央军委和周恩来总理作了书面报告,提出对×军援的三原则。

1月29日 听取海军副司令方强汇报海军航空兵建设及作战问题。

1月31日 主持听取旅大接收委员会汇报会议。

2月2日 根据当天中央军委第二十一次会议决定,3次召集各总部、各军兵种、各院校负责同志会议,研究本年度聘请苏军顾问、专家的数字,总数由366名削减到139名。

2月5日 与海军副司令方强、空军副参谋长张廷发等商谈闽、粤机场和公路修建问题。

2月25日 在全国第五次国防工程会议上讲话,着重指出国防建设中必须解决几个矛盾问题:1.既要隐蔽有生力量,又要发扬火力。2.既要坚固耐用以防原子着眼,又要节省经费。3.在兵力配置上既要适当疏散,又不能因此而削弱火力;既要防御周到,又不能分兵把口,并须留出相当的预备队。

2月28日和3月3日、4日 召集空军、海军及总参、总后领导及华东军区副司令许世友及华东空军司令聂凤智讨论福建沿海对敌斗争问题。3月5日向中央军委上报福建沿海对敌军事部署的报告。

3月1日 听取工程兵副司令徐德操汇报国防工程施工情况,指示工程构筑以坑道为主结合掘开式工事,便于保存有生力量。

3月16日 参加军委第二十六次会议。会议决定由总参谋部研究拟订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工作职责条例。

3月21日 为空军首届英模代表大会题词:“高度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为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而努力”。

3月21日——31日 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23日在会上就第一个国家五年建设计划联系国防建设发言。指出:形势迫切要求我们对防御原子战争有所准备,以防患于未然。

4月4日 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七届五中全会。

4月11日 就第五次全国人防工程会议情况写报告给中央军委,提出防原子工程构筑的原则及隐蔽和伪装问题。

4月15日 主持研究海防部署调整。

4月21日 召集会议研究沿海作战问题。

4月27日 在第一次全军装备计划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依靠外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应该逐步做到自力更生。不但要研究自己的装备,而且还要研究敌人的装备。

5月10日 就美机入侵安东事写报告给中央并报中央军委,提出今后我之对策。

5月11日 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等谈:福建机场竣工后,是否立即进驻部队?粟表示应即进驻部队。但须报军委批准。5月12日粟就福建进驻空军部队写报告给中央军委。5月19日毛泽东批示“照办”。6月3日彭德怀面示:空军进驻福建以7月中旬四大国首脑会议前后再去为宜。空军为此即行准备。6月11日毛泽东问准备组织空军入闽是谁决定的?这么大的问题,为什么中央部还未讨论,就决定了?虽主要责任不在粟裕,粟裕仍于7月11日向毛泽东写了检讨报告。毛泽东于8月6日批示:“我已于5月19日批示同意你们的意见,因此你们已无不事先请示责任;只有在后来决定具体部署时没有请示的责任”。

5月20日 就苏海军司令提出的对我海军建设的意见,写报告给中央军委提出自己的意见。

同日 主持研究成立防化兵部的问题。粟指出:化学兵组建是为了应付将来的战争。培养干部是全军中心的中心。

6月13日 向福建前线发出战备工作指示。

6月15日 在北京主持召开研究拟制作战计划的座谈会。强调拟制作战计划必须从实际出发,计算各种可能,同时还要考虑国家的现实情况。

6月20日—27日 去旅大参观接收苏军准备、基地及营房,并察看地形。

6月29日 在中南海居仁堂听取中国赴越南军事代表团汇报越建军作战等问题。

7月5日—30日 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7月15日、18日 军委第四十次会议决定:粟裕任辽东半岛方面军首长—司令部抗登陆演习副总导演。

8月5日 就渤海湾及山东半岛设防问题,向中央军委提出建议报告:1.关于封锁老铁山水道和加强渤海海峡防务。2.建议修建胶(州湾)莱(州湾)通航运河问题。3.关于北战区海军舰队编组、辖区和修建小型快艇基地问题。4.关于组建第二个机械化师问题。5.关于旅大地区部署的调整问题。

8月—9月 主持讨论研究各军兵种作战方案保障计划。

9月8日—20日 赴天津、河北——带勘察地形。

9月27日 下午2:30参加周恩来总理授予将军军衔的仪式。周恩来把授予大将军衔命令状第一个授予粟裕,并代表毛主席授予粟裕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在1603名将军中,粟裕名列首位。

10月4日 写报告给中央军委:为适应国防的要求,建议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山东再追加三条公路干线:1.潍县至莱阳;2.大汶口经临沂至云港;3.潍县至青岛。

10月4日—11日 出席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

10月17日 中央批准成立首脑地下工程建设委员会,粟裕任主任。

10月29日—11月15日 去旅大参与主持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

11月16日—12月6日 辽东半岛演习结束后,勘察渤海海峡、胶东半岛地形。

12月26日 主持讨论老铁山水道设防问题。指示组织一个修建委员会,由海军负主要责任。

12月31日 就11月至12月察看渤海海峡、胶东半岛地形所了解的情况、发现的问题、处理意见以及关于封锁老铁山水道和加强渤海海峡防务问题,经与沈阳、济南军区海军等方面研究后,向中央军委上送了两个报告。

同日 拟制“1956年总参谋部应做的一些工作以及带全军性的一些主要问题向军委建议”。其中提到为加速国防工程的构筑,拟于1956年以全军步兵的三分之一(约30万人)参加是项工程。

1956年 49岁

1月4日 动身去广东养病。在此期间视察驻广东、湖南部队、机场,察看地形等。

2月4日 得悉抽出30万部队参加国防工程建筑事未能按计划进行,即发电报给陈赓,建议采取此项重大措施。

2月5日 写信给陈赓并黄克诚,就抽调30万部队参加国防施工及思考到的几件事,提出意见。

2月16日 离广州北返,21日回到北京。

2月22日 参加关于作战方案的讨论并发言。

2月25日 主持总长集体办公会,在会上谈了精简机构、总直机关训练及电子反干扰等问题。

2月29日 主持总参部务会议。讨论为即将召开的军委扩大会作准备事。

3月6日—15日 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在会上发言特别强调:高级领导要从应付突然事变的情况出发考虑问题。

3月20日—22日 主持会议讨论作战计划草案。

3月31日 军委第六十二次会议决定,粟裕因病休养半年,总参谋长工作由陈赓代理。

6月4日—8月15日 去青岛养病。在养病期间,视察了胶州湾和青岛军用码头、潜艇基地、水上飞机等。并请数学教员上课。

8月22日、9日8日、9月13日 出席中共七届七次中央全会。

9月15日—27日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

9月28日 出席中共八届一中全会。

11月4日 因病未参加八大军队代表和各总部、各军兵种首长讨论建军方针的座谈会,特于今天将自己关于军队建设及其他方面的一些意见送中央军委并中共中央。

11月10日—15日 出席中共八届二中全会。

11月20日 中央军委通知,决定增加粟裕为中央军委委员。

11月21日 去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养病。

1957年 50岁

1月23日 返回北京。

2月13日 就总参动员、队列、总政兵役、总干预干、训总外训部合并为总参动员部事,写报告给中央军委。

2月18日 主持讨论防空军并入空军的具体方案。

2月23日 主持讨论总部及总参的整编问题。

3月15日 听取西藏军区张国华司令员汇报整编及部署。

3月22日 参加全军第一次后勤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开幕式,并在会上讲话。

3月27日 主持讨论总一部1957年工作要点。提请各部注意:加强战备工作。要防止突然事变。作军事工作的人应随时准备战争。部队每年应过3个月的野营生活。

4月2日 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决定,代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赴四川部署从军事上保障金沙江以东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问题。

4月6日 抵成都,拜会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传达中共中央意图。

4月8日 在成都召开会议,听取成都军区、四川省委介绍情况。

4月10日 由成都军区参谋长茹夫陪同,乘车经新津于午后抵雅安。

4月13日 抵西昌。

4月14日—16日 召集会议听取西昌军分区、地委、专区领导汇报。指示:重新加强部署,从军事上配合民主改革。17日向西昌分区、地委机关干部作了重新加强部署配合民主改革的动员报告。

4月19日 离西昌抵凉山军分区驻地昭觉。拜会凉山自治州州长、副州长及地委书记。

4月20日 与凉山分区及州的领导谈话,了解情况,指示工作。下午给军分区及州机关干部作报告。22日返抵乐山。

4月23日 晨发电致中央军委并中共中央,告总参、成都军区,报告了来川西了解的情况,建议从军队中抽5000名干部,协同乡干部专门进行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武装及基层政权工作;拨出——定数量的武器、弹药,加强地方干部自己的力量;投资修建公路,改善交通;给基层拨配必要的通信联络器材等。

4月24日 与乐山军分区首长谈话,了解该区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及其他工作情况。25日由乐山返成都。

5月1日 再次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电报,提出对奴隶主与对资产阶级的赎买政策有所区别。并对彻底发动群众,进行民主改革,提出了具体建议。

5月2日—6日 主持召开川、甘、青、滇4省少数民族地区军分区负责同志及西藏昌都工委书记联席会议。粟着重讲了在金沙江以东地区完成民主改革的重大意义和几个与军队有关的民族政策问题。

5月8日 上午,给成都军区直属机关、部队3000多名排以上干部作报告。下午,接见了军区系统高级知识分子。

5月9日 与成都军区党委同志交换意见。发电报给中央军委并中共中央,报告从2日至6日的军事联席会议及9日前的活动情况。

5月10日 由成都赴重庆。在重庆先后听取贵州军区何光宇司令员汇报,召开驻渝各军校负责干部座谈会,参观军工厂和军事院校。

5月20日 向驻渝部队、机关、学校干部、学员和士兵代表共8000人作报告。报告后犯心脏病。

5月23日 乘轮船离渝,经武汉,27日深夜抵京。

5月下旬 在全军首届军械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上讲话。

6月24日 向中央军委、中共中央上送《关于检查和部署西昌、凉山、康定等少数民族地区平息叛乱工作情况的报告》。

7月11日 主持研究老铁山水道勘察安置基地的情况。

7月中旬 乘飞机在北京周围及天津外围看地形。

7月25日 出席军委第一七次会议,讨论粟裕上送的《关于检查和部署西昌、凉山、康定等少数民族地区平息叛乱工作情况的报告》。1.报告中提出的有关政策问题,建议请中央书记处讨论解决。2.需要由军队方面解决的问题,同意粟裕同志的意见。

同日 纪念建军30周年,在人民日报发表《南昌起义前后》的回忆文章。

8月1日 纪念建军30周年,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加强国防,巩固革命胜利果实!》的文章。

同日 在北京三座门俱乐部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招待会,招待各国驻华武官、副武官及其夫人。

同日 晚,应北京大学邀请,向一千多名师生作建军30周年报告。

同日 在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上发表《和南京军区同志谈几句话》的文章,指出南京军区在国防意义上“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战区之一”。

8月13日—9月7日 赴东北勘察地形、巡视部队、参观国防工厂。9月21日,就这次勘察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向中央军委写了报告。

9月20日 出席中共八届三中全会。

9月28日—10月4日 赴南京为南京军区及军事学院、总高级步校干部授勋。

10月12日 赴黄河下游某地视察工程兵架设浮桥和漕渡门桥的检验性演习。

10月18日—10月31日 出席总参、总政在北京召开的兵役工作会议并讲话。

10月18日 在全军第二次军队侦察工作会议上作报告。

11月6日—12月4日 参加彭德怀、叶剑英率领的中国军事友好访苏代表团赴苏。参加苏联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活动。

12月11日 接见苏军副总顾问格列波夫。听取格汇报上海抗登陆战役集训的情况。

12月25日 在总直属队机关第三次党代表大会上讲话。

12月26日 听取捷克斯洛伐克国防部长关于捷军队情况介绍。

1958年 51岁

1月2日 召开总参部务会议,讨论1958年度总参谋部工作计划。指出战备和国防建设工作,应时刻准备应付突然事变。

1月12日 就最近心脏病加重及脑神经、关节炎发作以至妨碍工作,拟住院休息几天,写报告给中央军委。13日住院治疗检查。

1月25日 出席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预备会议。

1月 就北上抗日先遣队在闽东活动情况,写信给福建罗源县委。

2月1日—11日 参加第一届全国人代会第五次会议。

2月7日 写报告给中央军委并中共中央,报告去年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平息叛乱情况及西藏上层的动向,并提出成都军区在解决康南叛乱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在西藏积极进行战备工作的意见。同日 根据毛泽东1月24日关于撤回志愿军致金日成的电报,提出“关于志愿军撤军方案和回国后部署方案的报告”。

2月10日 晚去毛泽东主席处谈话。

2月13日 在前晚毛主席谈话的启发下,向毛泽东上送了《关于军队工作和军事工作中的若干问题的请示报告》。

2月14日—22日 参加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政府代表团访问朝鲜。粟此行主要与朝方协商部署志愿军回国事宜。

2月21日 庆祝苏联军队建军40周年,在《解放军报》发表《向伟大的苏联军队学习,为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而努力》的文章。

2月23日 下午毛泽东在颐年堂主持在京中委、候补中委70余人会议,听周恩来作赴朝报告。陈毅、张闻天、粟裕作了补充发言。

3月初 接见南京军区副参谋长、战史资料编辑室主任王德,就编写战史的指导思想、内容、步骤、方法等问题作指示。

3月12日 离京赴南京调查兵役制问题。先后到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地,召集军队及市、县兵役局领导座谈有关兵役制的情况。22日返回北京。

5月5日—23日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5月24日—7月22日 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在会上被错误地扣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帽子,受到批判和斗争。

6月11日 召集兰州、成都军区及总部有关领导研究目前川、甘、青、藏藏族地区的叛乱态势和应采取的措施。6月13日将会议研究的情况书面报告中央军委。

6月30日 晚上主持总参谋部第四次部务会议,讨论军委扩大会议提出的有关总参工作和军队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

7月5日 就东南沿海航空兵和高射炮兵的部署调整,写报告给中央军委。

7月19日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召集海军、空军、炮兵及总参有关部门领导,研究炮击金门及海军、空军入闽的具体部署。

8月13日 根据军委扩大会议决议,提出改革军队体制、加强司令部建设的建议,并主持拟制了总参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十条(草案)。

8月16日、8月23日 听取总参各部、局整风情况汇报。

8月20日 检查中央首脑防卫工程。

8月30日 召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研究铁道兵的定额和供应关系等问题。

8月3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解除粟裕总长职务,调粟裕任国防部副部长和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两职务。

9月1日 在工程兵召开的全军工程兵及施工部队技术革新经验交流会上讲话。

9月10日 上午出席军委第一五五次会议。听取动员部傅秋涛部长汇报民兵建设情况。

9月16日 下午,出席军委第一五六次会议,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31日关于军委几个人事问题的决定。

9月17日 与黄克诚共同主持总参第六次部务会议,交接总参谋长的工作。

9月19日 正式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党委第一副书记,负责院的常务工作。

9月26日 陪同叶剑英赴徐水、保定等地参观,视察六十九军。

10月5日 中央军委批复军科党委报告,“同意在叶剑英同志出国期间,科学院的党委和日常工作由粟裕同志负责。”

10月9日 主持院党委扩大会,讨论军事科研务实计划、全军编写条令等事项。

1月25日 去武昌参加于11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八届六中全会。

12月11日 协助叶剑英召集有各总部、军兵种、大军区、院校领导参加的关于编写战斗条令座谈会。

12月30日 国防部命令:经周恩来总理决定,粟裕为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1959年 52岁

1月10日 主持在三座门召开的全军军事科学研究工作会议,28日代表叶剑英作大会总结。

1月30日 因高血压、心脏病住北京医院。根据粟裕病情,中央军委同意他休养。

2月6日 起先后到南京、海南岛、广州、南昌、杭州、上海等地休养。

4月2日—5日 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中共八届七中全会。

4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根据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任命粟裕为国防委员会委员。

5月26日 向战史工作者谈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及一师、苏中、苏浙军区的历史。

6月12日 从上海回京。

6月23日 召集军科院领导同志会议,研究编写合成军队战斗概则专业会议的开法问题。

6月25日 离京赴南京,参与主持全军编写合成军队战斗概则专业会议。

7月17日 在会上讲话,谈学术研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述新技术装备与学术研究,以我为主和学习外国等方面的关系。23日返回北京。

8月1日 去庐山参加中央八届八中全会。会议期间,有人向粟建议,把1958年粟在军委扩大会受批判的事乘机会提一提。粟表示:“我不愿在彭德怀受批判的时候提自己的问题”。并且说:“我决不利用党内政治风浪的起伏。我相信我几十年的革命实践足够说明自己!”

8月19日—9月12日 参加军委扩大会。

9月4日 晚在三座门召集“华东战史编委会第一次会议’。针对有人提出“写战史最好不要当事人参加”的观点,指出:战史没有高级干部参加是写不好的。

1960年——1969年

1960年 53岁

1月5日 审阅军科战史部草拟的《解放战争战史纲目》,指出编军战史要多注意友邻地区和部队的作用。

1月7日—17日 参加中共中央在上海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1月21日 赴广州参加军委扩大会,在会上多次发言,就敌情估计、战略方针、作战形式、战争准备及加强战略侦察、军队建设、国防工业建设、民兵、义务兵役制及工作作风和总参工作等问题,作了全面阐述。

2月10日 林彪找粟谈话,指出军科研究要自己出题目,多提问题研究。军科应成为总参谋部的参谋部。

4月 第二次审阅《解放战争战史纲目》,对华东战场的若干问题谈了看法。

4月 到南京、上海等地养病,病中专门请教员辅导学习政治经济学、哲学等课程。6月29日回到北京。

7月28日—8月20日 去大连养病。

8月24日 写信给军科杨至诚副院长,表示不同意为自己建房。

1961年 54岁

1月14日—18日 参加中央八届九中全会。

7月8日 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军委军事训练和学术研究委员会(简称军委训委)。叶剑英任主任,粟裕、张宗逊任副主任。

9月6日 在叶剑英建议下,到东北疗养、休息。10月25日返回北京。

11月22日起 去南京、上海、杭州、宁波、温州、金华、泰顺等地休息考察。

1962年 55岁

3月 致信军科副政委钟期光并请转报叶帅,报告在华东休养及身体情况。

6月初 得知蒋军拟窜犯大陆的消息,抱病从上海到福建。到闽中泉州湾一带及闽南赤湖和厦门周围察看地形。在军区领导要求下,提出了一个不论敌人从闽中或从闽南登陆,均可予以全歼的方案。 6月1O日 从漳州电军委,对今年征兵规定提出意见,建议以城市精减之合格工人代替部分农民应征,以减轻地方困难。

6月22日 写信给叶剑英,对敌情的估计及我军战备方面的问题提出看法,并请叶帅认为可以参考的话予以转报军委。

9月24日—27日 参加中央八届十中全会。

1963年 56岁

2月20日 在上海参加新四军战史座谈会。

3月22日 听取新四军战史编写工作汇报,并作指示,指出不要随便给那个地方党扣右倾机会主义帽子。

4月 开始间断地在军科二号楼军委训委办公处上班。

7月6日 叶剑英在军科院党委会上提出两线配备(粟搞第一线,叶第二线),四面分工(政治思想、学术、技术馆、行政)的领导方法。7月11日在军科院会上作了传达。

9月13日 听取战史部汇报,指出战史不单是写战争,更不单是军事史,还包括党的路线、根据地建设等等。

11月1日—2日 检查技术教研馆教学准备时指示:1.慎重初战,初战必胜;2.教学内容必须与教学对象紧密结合;3.教材中充实最新的资料;4.保密问题。并提出军官应学会开汽车。

11月17日—12月3日 参加第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

12月10日 经武汉去广州疗养。到广州后去肇庆、七星岩、从化等地参观休息。

1964年 57岁

1月 在从化休养时突发心肌梗塞,回广州抢救。

5月 军科院党委正式决定粟休息一年。

12月1日 对军科院研究工作做指示,指出学术研究要搞一个长远规划。

12月15日 为参加中央工作会议,勉强出院,参加了部分会议。

12月20日 参加全国人大三届首次会议,被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

1965年 58岁

1月9日 参加国防委员会全体会议。

1月19日一4月20日 连续5次出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

4月12日 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

4月16日 要秘书告军科院战术部和教研馆,研究敌在朝、越使用和准备使用的技术兵器及对付办法,以教育部队。

4月26日 在军科院常委会上提出再休息半年,准备再参加打一仗。

5月5日—8月25日 连续8次出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

9月3日 出席庆祝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大会。

9月 去国防科委参观装备革新技术交流会。

9月17日 去上海。在上海期间参观了尖端产品展览及部分国防工厂。历史网(www.80065.cn)

10月2日 林彪在上海找粟谈话,要他多到部队去跑跑,发现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向林反映。

11月7日 叶剑英到上海。粟向叶汇报了林找他谈话的情况。和原准备回军科院换其他同志休息的想法,叶表示军事科学院就让宋(时轮)、钟(期光)去搞。要准备打仗,你是战将,硬是要把身体养好,准备打大仗、接大班。叶还要军事科学院组织一个班子,随粟下部队去搞调查研究。

11月24日 向中央军委上送《关于加强空军建设积累培训更多飞行员的建议》。

12月3日 从上海返京。10日开始上班工作。

12月16日、30日 两次出席全国人大常委会议。

1966年 59岁

1月26—27日 主持军科院党委谈心会,指出科研工作要和当前战备工作结合起来才会有生气。

1月 积极准备去东南沿海调查事宜。给陶勇等十多位同志写信,请他们为军科院《论游击战》编写组介绍有关游击战的经验。

3月16日 出发去东南沿海调查,先后走了浙江、福建和上海等9个地区。

6月9日 返回北京。下旬,将外出调查的汇报内容提要呈送中央军委。8月18日,分别写信给军委各位副主席,报告外出调查的主要情况,并附调查报告4份:1.《关于加强第一线军分区的干部和工作,保证战时迅速有效地动员兵员的建议》;2.《闽浙沿海军分区民兵工作调查报告》;3.《海防与部队建设方面的几个问题》;4.《关于反对铺张浪费、培养革命接班人、加强对敌政治攻势的意见》。

6月14日、16日、17日连续主持军科院常委会讨论文革运动问题。

7月2日、11日针对军科院运动中的倾向,两次批评“人人过关”的提法不对,指出“人人受教育,不等于人人过关”。

7月22日因心脏和脑神经不适住院治疗。

8月1日—12日参加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

8月25日抱病参加军科院党委扩大会,指出运动要由党委领导,宋时轮、钟期光(两人均已靠边站)可不参加领导,但不能撤职,撤职要按任免权限规定批准。

10月江青、康生等人把粟裕列入“叛徒、特务、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的黑名单。林彪集团说他有“特嫌”,在京西宾馆组织了专案组,对他进行秘密审查。

10月3日向叶剑英提出他上自由班,即人仍住医院,身体允许时尽量参与院的领导。此后他通过到院工作,在医院听汇报等方式掌握院的运动情况。强调院的运动要按机关要求进行。

10月9日—28日参加中央工作会议。

1967年 60岁

1月参加军委碰头会。这次会议被林彪、“四人帮”认为是为“二月逆流”造舆论准备。

1月针对文革运动中出现的问题,给群众做工作指出:要摆事实讲道理,实事求是,作科学分析,不能猜测臆断。

2月16日接见造反组织常委,指出按党中央、中央军委八项命令、七条规定办事。

2月26日在全院大会上动员执行八项命令、七条规定。

3月周总理找粟裕谈话,说:“现在情况很困难,国防工业系统已处于瘫痪状态。主席说过,你过去有战功,现时打不倒,你去支撑这个局面吧!”

3月16日接全军文革指示,军科院担负到地方执行军管的任务。粟立即宣布军科院暂停文革运动,学习军管文件。

3月27日周总理召集粟裕、王树声开会,交代军科院负责国防工业口支左工作,对国防工办和第二、三、四、五、六、七机部实行军管。指定粟裕到国防工办军事代表组挂帅,任国防工办军事代表组组长、国防工业军管小组组长,并参加国务院业务组为成员。4月8日又增加一机部军管任务。

4月任中央军委常委。

5月4日—6月2日处理了国防工业口生产上的几个关键问题,如武器装备生产,核心项目进洞等。

5月8日周恩来对军科干部讲话,动员参加国防工业军管。粟即率军科干部500余人进入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开始实行军管。

6月13日在京西宾馆听取工办各局关于当前军工生产与存在问题的汇报。

7月毛主席指示,粟裕兼任中国科学院军事代表。

8月9日在抓革命、促生产的“七三”会议上讲话指出,一批重要工厂要停止“四大”转入正面教育,以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

9月26日李富春、李先念给粟裕写信,要求尽快派军管人员去一机部。粟即派军管人员于当月进入一机部。

9月29日在国防科研、工业系统庆祝建国18周年大会上讲话,号召团结起来,夺取国防科研、国防工业战线,革命生产双胜利。

10月9日召开有空军、总参、国家计委、物资部及有关机械部和40多个企事业单位参加的109会议。研究红旗二号生产问题。

10月15日参加毛主席接见越南黎清毅、黄文欢率领的党政代表团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团的活动。

11月8日写报告给国务院、中央军委,建议小三线建设以高射炮为重点。

12月1日军科院临时党委提出成立宋时轮等3人的专案调查小组。粟在报告上批示:“如要组织专案则须先报告中央和军委批准后再组成。”

12月10日陪同周恩来接见4个军工厂群众组织代表及部分军管人员。

1968年 61岁

1月13日为尽早取得尖端产品,建议加速某项工程的建设,给周总理、李富春等写报告。

2月10日会见以越国防部副部长为首的军事代表团。

2月24日在三座门会见阿尔巴尼亚武官哈图夫妇,并共进午餐。

3月22日在国防工业口军管会上宣布,根据上级决定,军科干部大部撤出国防工业口军管。粟仍任国防工业军管小组组长。

3月下旬起中央军委常委工作逐步被军委办事组所代替。

5月20日根据中央领导的批示,向毛主席、林彪、周总理上报《关于发展现代化电子工业的初步设想的报告》。

6月8日亲自到南苑处理打死归国火箭专家姚桐斌的案子,及时查出杀人凶手。

6月9日奉周总理之命、亲自到七机部一院制止两派武斗。

6月22日召集七机部两大派勤务员座谈会,指出不管哪派,破坏了国家资材都要负完全责任,打死人的要交出凶手,拿走机密文件资料的都要交给军管会。

8月15日主持召开国防工业口大规模的抓革命促生产“八一五”会议,促进了国防工业口的生产发展。

10月13日—31日出席中共扩大的八届十二中全会。

1969年 62岁

2月6日—11日主持召开国防工业在京工厂生产协作会议,解决1969年需就地协作项目131项,沟通了各厂的协作关系渠道。

3月11日—24日参加全国计划会议。

4月1日—24日出席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

4月28日出席中共九届一中全会,被选为中央军委委员。

6月2日关于北京地铁建设向国务院业务组提出建议。

10月写信给国务院业务组各同志,为适应远洋运输的需要,建议外购及自造远洋船各两万吨,买主机两万吨。

12月18日鉴于各机部已分别交总参、总后、海、空军和国防科委管理的情况,向周总理及军委办事组提出:建议即行撤销国防工业军管小组。

1970年——1979年

1970年 63岁

1月4日国防工业军管小组宣告解散。周总理决定粟仍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粟说:“我请求总理替我向毛主席报告,将来一旦打起仗来,我还要求重上前线”。周总理答应了他的请求。

2月—3月参加全国计划会议。

3月7日给中共中央写报告,建议采取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办法,力争在二三年内把大小三线地区的中小型水电站建设起来。

4月5日—5月23日根据周总理安排他“去西北、华北边疆走走,一方面学习地方工作,一方面了解边防情况。”的指示,到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河北调查研究。行程7000公里,共参观调查50多个单位、70多个基层点,深感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对边防和军队建设的深重危害。回京后向周总理汇报时作了坦率陈述。

6月17日—7月1日率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刚果,途经法国考察了诺曼底。

7月陪外宾到上海,利用时间参观了一些科研单位,返京后向周总理写了关于激光研究、新技术提铀等方面的具体建议报告。

8月23日—9月6日出席在庐山举行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

1971年 64岁

1月2日接见井冈山革命纪念馆赴京调查组同志,向他们介绍井冈山斗争的一些情况。

3月周恩来总理正式交代由粟过问交通口的工作。

6月7日在交通部铁路运输安全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合理的规章制度要执行,没有制度不行,不要怕说“管、卡、压”。

6月初指示邮政总局:要恢复邮票出口和集邮业务;邮票要印些供国外集邮者需要的票面。

7月26日在交通运输会议讲话中指出:要处理好革命与生产、政治与业务的关系。

7月30日派出7个小组赴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上海、黄埔、湛江港口调查研究,疏通港口。

8月6日到天津、秦皇岛、大连等地了解检查港口、铁路方面的工作,同时派人到齐齐哈尔、哈尔滨、吉林、长春、沈阳等地检查交通运输方面的情况。

9月13日林彪事件爆发后,积极参加揭批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10月20日—11月2日主持接待了以基西马国防部长为首的马里军事代表团。

12月9日代表国防部接受奥地利新任驻华大使汉斯·塔尔宝格的拜会。

12月16日—1972年2月中旬参与领导全国计划会议的召开。

12月30日写信给李先念,建议交通部机车乘务员和调车组人员比照井下工人,工资调整放宽一级。

1972年 65岁

1月10日去八宝山参加陈毅追悼会。在会上毛泽东拉着粟裕的手深有感触地说:“井冈山的老同志不多了!”

1月13日在交通部召开的运输安全紧急会议上讲话,对各级领导提出三点要求:1.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的关系,坚持“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2.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3.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1月14日为解决当前远洋运输紧张状况,提出一要买船,二要成立远洋公司。

2月12日在军工座谈会上讲话,提出要根据作战对象及其装备和战略战术,生产我们的军事装备;对付坦克和飞机是当前作战首要考虑的问题,并提出了空海军的发展方向等意见。

2月与数学家华罗庚谈如何把“统筹法”用于国防及生产建设方面。

4月29日到机场迎接罗马尼亚军事代表团,并陪同主要活动。

8月20日—9月15日负责接待并主持和赞比亚国防部长祖鲁秘的会谈。

8月26日在全国地方交通安全生产紧急会议上讲话,指出抓安全要狠抓思想教育,加强领导,放手发动群众,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9月4日—12日去石家庄、阳泉、太原、忻州、原平、雁门关、大同等地处理晋煤外运问题。顺便察看了这一带地形及国防工事,看望了部队。

11月5日写报告给周总理及国务院业务组,提出发展我国水运工业的意见。

11月25日在交通部远洋工作会议上讲话,论述利用国际市场船价下跌的机会,买进一批远洋船的意义。

11月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

11月27日在军事科学院党委批林整风扩大会上讲话。

12月8日写信给海军政治部,对“陶勇专案小组”所谓陶勇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问题提出不同意见,并写了证明。1973年5月16日又对海军党委关于陶勇问题复审平反结论中几个不符事实的提法提出意见。

12月19日在地方交通安全生产电话会议上讲话。

1973年 66岁

1月7日起参加全国计划会议。

1月9日在水运工业会议上讲话,指出我国发展水运工业大有可为。

1月26日为解决港口压船压货,向国务院提出港口航道建设、船舶修理配套和港口疏运问题的建议。

同日指示军科院解决几位干部的被关押和任职问题。

1月30日写报告给有关领导,要求解除对原交通部副部长彭德清的隔离,让其出来治病。彭于2月2日正式出狱。

2月周总理指示粟裕抓一抓国家各系统和军队的造船统筹工作。后国务院决定成立有关部委领导组成的造船统筹小组,由粟裕负责。

2月2日—15日到天津看望节日在港口和船厂坚持生产建设的干部和工人,和大家一起过春节。在津期间起草了向中共中央的军事报告,于2月22日上送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提出未来反侵略战争中作战指导思想等方面的建议。

2月27日向周恩来提出增建40几个港口泊位的建议。

2月28日任国务院港口建设领导小组组长。

2月29日—3月14日出席全国陆地边防会议。

3月2日主持召开港口建设会议。

3月9日邀请参加全国计划会议的8个沿海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负责同志开会,传达周总理关于“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指示。建议有关省市区由领导同志挂帅,成立港口建设指挥部或领导小组。

6月6日—7月30日率港口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交通部工作人员到沿海各港调查研究。

8月9日写信给全国妇联军代表,证明原全国妇联负责人章蕴在苏中工作期间,表现是好的,对敌斗争是坚决的。

8月24日—28日出席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

8月30日出席中共中央十届一中全会。

9月27日—10月17日主持召开全国港口建设工作会议。

10月23日听取海军副参谋长刘华清等汇报海军八年装备规划,指出海军怎么发展,要根据国民经济可能、作战需要、战略方针、其他军种配合可能。

1974年 67岁

1月21日进行了胃四分之三切除和胆囊摘除手术。

8月11日给华国锋写信,建议对原军科院干部陈鲁生问题早日结案。华批给公安部办。于1975年春正式结案。

8月11日给纪登奎写信并呈送解除原军科院副政委钟期光隔离审查的上报情况,希望予以催办尽快批复。

9月18日给李先念等国务院领导同志建议认真落实政策、抓紧解决彭德清的问题。

10月11日—1975年1月6日赴海南、广西、广东休息并调查研究,听取了广州军区、海南军区的汇报,参观了海防阵地。1975年1月26日,向中央军委上报了对海南防务的意见。

12月25日向毛泽东主席和军委上送了对未来反侵略战争的一些考虑。提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及军队编组要适应作战需要和修建南疆铁路等具体建议。

1975年 68岁

1月13日—17日出席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任解放军代表团团长。被选为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2月5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被任命为常务委员会委员。

3月3日向中央军委上送了关于修建黄河地下隧道问题的报告。

3月12日下午,与叶剑英和三部总联席会议同志听取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位常委的汇报。

3月16日一18日出席人大常委会议。

3月22日和4月2日、3日、9日、10日参加叶剑英副主席召开的军工座谈会。

4月17日离京赴华东考察。

4月23日针对“四人帮”搞“民兵指挥部”的做法,在安徽省地委书记座谈会上讲话时说,他当总参谋长的时候,亲耳听到毛主席说过,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军队,现在既有人民武装部,又搞“民兵指挥部”,值得研究。沿途就“四人帮”问题向一些老同志打了招呼。 4月29日抵南京,听取了南京军区、江苏省军区及当地驻军的汇报。

5月12日—6月3日赴苏北各地视察。行程五百余公里。

6月14日返回北京。将调查了解的情况,先后写成4个报告,呈报中央军委。

6月24日—7月16日参加军委扩大会,在发言中衷心拥护邓小平提出的军队要整顿的决策。军委扩大会议后,参加以叶剑英为首的6人领导小组,对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北京卫戍区、国防科委等20几个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加强。同时对北京及附近战略要地部队的部署进行了研究调整。

7月7日晚代表国防部在人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以总参谋长法尔上校为团长的塞内加尔军事代表团。

7月25日参加军事科学院有师以上干部参加的院党委常委扩大会,传达军委扩大会议精神,就“四人帮”问题向大家打招呼。

8月11日写报告给叶剑英、邓小平,建议调整领导班子中,保留熟悉业务、领导能力比较强、身体比较健康的二、三把手,同时注意选调较强的领导干部充实政治工作干部队伍。

8月21日为原国家卫生部负责人崔义田的历史问题,写信给卫生部说:崔义田同志对新四军的医务工作和野战医疗的建设是有贡献的。

10月18日就沙甸作战及战斗中大量消耗弹药事,写信给叶剑英、邓小平副主席,“建议总参、总政派得力干部深入第一线去调查总结经验和了解执行民族政策方面的问题”。

11月25日给总政梁必业、徐立清写信转去曾在汤景延团工作的沈仲彝来信,并指出“汤(景延)团”打入敌军是华中局决定的。沈仲彝同志要求工作,建议予以考虑。

12月16日对军科院送审的“1975年工作情况和1975年工作打算”,提出了1976年军事科研配合全军作战、训练和政治工作的建议。

1976年 69岁

1月21日出席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和军委常委联席会议。

1月23日出席三总部审查《中国人民解放军合成军队战斗概则》的联席会议。代表军事科学院介绍编写“概则”的情况。

4月“四人帮”制造“天安门事件”。在此危难时刻,常把听到的各方面情况及时向叶剑英报告。

夏开始了回忆录的撰写工作。

9月9日毛泽东逝世。从当日至9月18日,参加对毛泽东的吊唁、悼念活动。

9月29日批示军事科学院:建议对“坦克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一些研究。

10月6日“四人帮”被粉碎之后,积极参加揭发、批判“四人帮”罪行的活动。历史网(www.80065.cn)

11月6日会见斯里兰卡海军司令古纳塞克拉少将。

12月31日根据叶剑英副主席的要求,提出《加强军队建设的几点建议》的书面提纲,着重阐述统一全军作战指导思想的问题。

1977年 70岁

1月8日在军事科学院纪念周恩来逝世一周年大会上讲话,号召大家学习周恩来的彻底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

3月10日—22日参加中央工作会议,发言中着重讲了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深入宣传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和路线,以及搞好我军光荣传统教育等问题。

3月24日一26日出席军委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将他考虑的关于战备工作方面的意见整理了一个详细提纲,上送军委领导。

5月10日向华国锋主席转呈前上海市委统战部长陈同生之妻张道城揭发“四人帮”杀人灭口、迫害陈同生致死的罪行材料和信件,并请求对陈予以平反昭雪。

5月14日参加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全国学大庆会议代表的活动。晚去叶剑英同志家祝贺叶八十寿辰。

7月16日—21日出席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7月29日与谭震林合写的缅怀陈毅的文章《光明磊落,革命一生》在中央各报发表。

7月31日、8月1日参加在人大会堂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周年大会及招待会。

8月2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0周年,发表题为《毛主席战争指导路线的伟大胜利》的文章。

8月12日—18日出席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

8月19日出席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

8月28日—9月7日赴新疆考察,对新疆的战备工作作了指示。返京后于10月27日向军委书面报告了考察情况。

9月9日参加纪念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及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典礼。

9月17日—27日赴山西大寨及河北石家庄、西柏坡地区参观考察。11月10日对石家庄及太行山地区的战备工作向军委提出了书面意见。

10月11日—11月2日先后5次参加军委战略委员会讨论战略方针问题的会议。

10月15日在人大会堂宴请瑞典三军司令内格伦上将。

11月18日在人大会堂会见了以坦克兵副司令乌尔德努·迪拜里乌中将为首的罗马尼亚军事友好代表团。

12月12日—31日出席中央军委全会。

1978年 71岁

1月2日向军委主席、副主席报送了《有关战争初期作战问题的几点意见》。

1月3日、6日参加军委战略委员会召集的有各大军区领导参加的讨论战备的会议。

2月18日—23日出席中共十一届二中全会。

2月26日—3月5日出席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任解放军代表团团长。被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

3月7日出席人大常委会议,就《关于兵役制的决定》(草案)向会议作说明。

3月15日参加军事科学院建院20周年庆祝活动。

3月18日—31日参加全国科学大会的主要活动。

4月8日、15日分别向叶剑英、徐向前副主席汇报大区和省的干部和领导班子、作战区域部分指挥关系调整、开展军事外交等问题。

4月26日在总参机关“三查三整”动员大会上讲话。

4月30日—5月9日参加对突尼斯国防部长阿卜杜拉·法哈特的访华接待工作。

5月7日—10日参加对墨西哥国防部长加尔万的访华接待工作。

5月21日会见日本退役将军访华团。

5月23日赴华中、华东等地视察工作。

6月15日到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参观并题词。

6月18日为整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一段历史,特意去先遣队曾打过仗的黄山东麓谭家桥看地形。7月8日返回北京。

7月23日会见以副总长吴克列为首的朝鲜军事代表团。

8月16日出席五届人大第三次常委会议,代表军委就《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服役条例》向会议作说明。

同日写信给军事科学院领导同志,要迅速查清干部受林彪、“四人帮”迫害的情况,并进行公开平反。

8月18日—9月1日率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赴朝鲜访问,会见了金日成,并在金日成综合军事大学发表演说。

11月9日—12月15日参加中央工作会议。

12月1日回忆录《激流归大海》在中央各报发表。

12月9日召开军事科学院平反落实政策大会,在会上讲话。

12月18日—22日出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9年 72岁

1月11日、13日分别向军事学院高级系毕业班和中央党校作《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的报告。系统地提出了未来反侵略战争、特别是战争初期的战略战术构想。率先冲破军事领域里的禁区,提出了按照唯物辨证法办事、活跃军事学术思想、发展我军战略战术等间题。

1月24日—2月6日去武汉休息、考察。

2月11日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3月8日复信卫生部政治部,对崔义田的历史问题,重申1975年8月21日给该部写的证明的观点。

4月5日—20日出席中央工作会议。

5月7日—6月6日任“中日友好之船”最高顾问,乘“中日友好之船”——明华轮去日本参观访问。

6月18日—7月1日出席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任解放军代表团团长。

6月23日会见了日本国防会议前事务局长、防卫厅前事务次官久保卓也。

7月10日会见了日本海军退役军人第二次访华团。

7月11日去青岛休息并考察了解情况。7月29日,陪邓小平副主席观看海军北海舰队举行的水上飞机和直升机表演,并一起接见了出席海军青岛会议的同志。

8月22日—9月5日到烟台、莱阳等地视察。

9月10日会见了喀麦隆武装部队国务部长乌杜。

9月21日写信给军委几位副主席及秘书长,建议在党中央一大批老同志健在的时候,解决正确评价毛主席的问题和尽快研究解决军队建设中某些政策性问题、组织路线等问题。

9月25日—28日出席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

10月8日代表国防部、公安部举行宴会,欢迎以国防部副部长巴卡里为团长的、内政部副部长姆丘莫为副团长的坦桑尼亚友好联合代表团。

10月9日向中共中央提出申诉,要求撤销1958年军委扩大会对他的错误批判和强加给他的一切污蔑不实之词。

10月14日参加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八个民主党派代表的活动。

10月26日去广州、汕头等地视察,看望了当地驻军,同军、师、团的一些干部进行了座谈,还在肇庆、新会等地听取了军分区、人武部的汇报。

12月5日给浙江省委领导同志写信,建议对老区的发展予以关照,对革命烈士遗属及老同志的实际困难予以帮助。

1980年——1984年

1980年 73岁

1月3日在广州写信给叶剑英,简要报告在南方视察中了解到的涉及政策性的一些问题。1月5日返京。

1月8日、9日、14日代表国防部主持接待来我国参加第三十四届国际军体理事会的50多个国家来宾,并在会议开幕式上讲话。

2月23日—29日出席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3月3日—12日出席军委扩大会议,就改革我军体制问题发言。

3月11日在人大会堂会见了日本防卫研修所第一战史室室长岩岛久夫和防卫大学教员土井宽。

3月22日在人大会堂会见了突尼斯总统特使穆罕默德·恩纳赛及大使级顾问乌阿内斯。

3月为江苏《淮安报》题词:“以周恩来同志为光辉榜样,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在新的长征中奋勇前进!”

3月24日去南京考察,30日上午赴上海。

4月23日写信给南京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对建立“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表示支持。

5月17日返京参加刘少奇追悼大会。5月21日去上海。7月6日返京。

5月为记叙原华东某军英勇战斗业绩的《江海风云》一书题词。

6月为《浙江民兵斗争史》一书题词。

7月16日—8月8日去承德休息考察,并在驻军副处长以上干部会上就如何研究未来反侵略作战问题讲话。

7月31日看到《解放军报》7月27日发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资料),没有提到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的革命斗争,写信给《解放军报》负责同志,建议采取措施予以补正。

8月1日回忆山东人民支援前线的文章《真正的铜墙铁壁》在济南军区《前卫报》发表。

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选举粟裕为副委员长。

9月27日回忆录《挺进苏北与黄桥决战》在南京《新华日报》发表。

10月8日就汤景延之子来信要求为其父全部平反,并使家属得到应有的待遇,写信给江苏省委负责同志,认为这个要求是合理的。

11月18日因病未能参加讨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将自己的意见写成书面发言,上送中央办公厅。

12月28日就有的报纸发表的回忆文章,仅仅根据某些传说,就轻易地把被敌人杀害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负责人刘畴西称为叛徒一事,写信给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说:“涉及到任何一个同志是否有过叛变这样大的问题,应取十分慎重的态度”。

同日就刘英写的《北上抗日与坚持浙闽边三年斗争的回忆》一文,写信给总政、中共中央宣传部及党史研究部门,声明自己的看法,并要求将这封信列入有关档案。

1981年 74岁

1月3日写信给江苏省委秘书长,要求江苏省委有关部门继续做好汤景延烈士的平反及家属遗留工作。

2月1日患脑出血。

7月26日回忆录《回顾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解放军报》发表。

夏接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军史副主编张照远,谈了战役指挥的9条原则。

9月23日接见遂昌县委赴京访问粟裕的3位同志。

1982年 75岁

2月21日中共中央任命粟裕为中央党史编审委员会委员。

4月回忆录《鲁南大捷》在《军事学术》杂志发表。

5月7日应《淮海千秋》摄制组要求,参加有关淮海战役的座谈会。

6月24日与谭震林、江一真、伍洪祥一起撰写的回忆张鼎丞的文章《党和人民的忠诚战士》,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历史网(www.80065.cn)

7月3日回忆录《豫东之战》在《河南日报》、《新华日报》、《军事学术》1982年第7期同时发表。

8月1日在《解放军报》发表《伟大的转变——读朱德同志的有感》的文章。

9月1日—11日出席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月13日列席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

11月3日会见江苏省党史编委会工作人员。提出编苏中党史比较适合的领导人是陈丕显同志。

11月18日写信给浙江省委领导同志,建议对浙江遂昌县云峰公社门阵村按老区待遇,并落实有关各项政策。

12月3日、13日写信给陈丕显和管文蔚,建议苏中党史的编写工作,由陈丕显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1983年 76岁

5月6日写信给党中央:“感谢党中央委托(薄)一波同志向我传达中央关于人事安排的若干决定。我年老病重,实难担任人大常委的重任,退出人大是我的衷心意愿。”

7月6日回忆录《回忆浙南三年游击战争》在解放军《党史资料征集情况》增刊一号发表。

7月为苏中反“清乡”斗争胜利40周年题词:“人民斗争的胜利”。

8月为《白衣战士忆陈总》一书写了序言。

9月29日与叶飞、钟期光、王必成一起撰写的纪念陶勇的文章——《战将陶勇》,在《人民日报》发表。

1984年 77岁

1月18日病情加剧。

1月25日在中顾委举行的春节茶话会上作书面发言。

2月5日16时33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逝世。

广告位招商 QQ 7384656

二十四史 民族简史 姓氏起源 历史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