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段,水中生活的萤火虫幼虫会爬上岸钻进土。这时由鳃呼吸改为气孔呼吸,腹部两侧会发光,约50天时间才变蛹成虫,平均只有5天的生命,进食成长都变得次要,在日落后的1小时萤火虫非常活跃,争取时间互相追求,雄虫会在二十秒中闪动亮光,等二十秒后,再次发出讯号,耐心等待雌虫的一次强光回应,当没有反应时,雄虫才会飞往别处,萤火虫在天黑时才开始发光。
拓展:
萤火虫(英文:firefly)又名夜光、景天、如熠耀、夜照、流萤、宵烛、耀夜等,属鞘翅目萤科,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萤光,故名为萤火虫。这种尾部能发光的昆虫,约有近2000种,我国较常见的有黑萤、姬红萤、窗胸萤等几种。
萤科昆虫的通称,全世界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根据中国几位专家的统计现发现的种类约有100余种,再加上未发现的种类,总共有150多种。夜间要发光,可分为水生类和陆生类两种。体型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头狭小。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体内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反应后生成的黄绿色荧光。
萤火虫的发光器内有一种发光细胞,发光细胞内有一种含鳞的化学物质,称为萤光素。当萤火素遇到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光芒。不同的萤火虫光芒持续的时间不同,有的不到一秒钟,有的可以维持好几分钟。
萤火虫夜间活动,卵、幼虫和蛹也往往能发光,成虫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幼虫捕食蜗牛和小昆虫,喜栖于潮湿温暖草木繁盛的地方。
萤火虫的英文:firefly
萤火虫介绍如下:
萤火虫是鞘翅目萤科的昆虫。身体细长而扁平,腹部末端有发光的器官,能发出黄绿色的亮光;外皮坚韧,身体呈棕色,胸部呈粉红色,环形服饰的边缘点缀着两个红色斑点;雄虫长有翅膀,雌虫无翅膀。
古代希腊人称萤火虫为“朗皮里斯”,意为“屁股上挂灯笼者”,法语中则称它为“发光的蠕虫”。
萤火虫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栖息在温暖、潮湿、多水的杂草丛、沟河边及芦苇地带,白天藏在水中的石块或泥沙下,夜晚出来觅食。萤火虫以伤害农作物的蜗牛为食物。萤火虫一年繁殖一次,幼虫要生长10个月才能长成。寿命仅有3-7天。
据《神农本草经》载,萤火虫味辛,微温,归肺、肝经,有明目、乌发、解毒等功效。中国的萤火虫文化源远流长,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就有“町疃鹿场,熠耀宵行”这样描绘萤火虫的诗句,杜牧的古诗中也描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在自然界庞大的昆虫家族中,萤火虫是少数能让古人产生诗意和美感的昆虫之一。并且萤火虫还是益虫,幼虫专吃钉螺和蜗牛等危害农作物的害虫。
萤火虫发光的特性带给科学家很大的启发,科学家们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荧光素可以将大部分的化学能转化成光能,能量转化率颇高,大大地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
萤火虫是鞘翅目萤科的昆虫。身体细长而扁平,腹部末端有发光的器官,能发出黄绿色的亮光,外皮坚韧,身体呈棕色,胸部呈粉红色,环形服饰的边缘点缀着两个红色斑点,雄虫长有翅膀,雌虫无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