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汪氏由来(家谱考之四)

云天汪氏,由江西迁来,大概已六百余年了。江西之前,汪氏又从何而来,又是何时从江西迁到桐城的,本文即根据《皖桐云天汪氏家谱》(以下简称《谱》)记载,稍作介绍。

一、汪氏由来

《谱》卷一载:汪氏之先,上自轩辕、帝喾,而后稷,而文王,再传为周公。以有大功封鲁,历十四世,孙成公,世为诸侯。成公次子讳汪,封颖川侯,孙诵为周都司马,居平阳,以王父讳别姓汪氏,为汪氏统宗受姓之始。夫礼,诸侯不得祖天子,大夫其可祖诸侯乎?今溯汪氏之源,断自颖川侯始,其亦不祖诸侯之意焉耳。

从以上记录来看,汪氏是轩辕氏后裔,正儿八经的炎黄子孙,而且汪姓的始祖是周文王,汪姓也就是由姬姓演化而来。到周朝时,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姬旦,帮助武王打江山(主要是伐纣),立下大功,被封为鲁地诸侯,世袭十四世,到鲁成公时,他的第二个儿子叫姬汪(长子即为姬午,鲁襄公),被封为颖川侯(颖川即今河南太康)。颖川侯有个儿子叫姬挺,挺有个儿子叫诵,诵是周朝都城的司马,大概相当于现在北京军区的司令。诵住在平阳,他即以“汪”为自己的姓。汪姓后人尊姬汪为一世祖,姬挺为二世祖,汪诵为三世祖。又因诵公居平阳,故称汪姓为平阳郡。

为何到诵公时要将自己的姓改称“汪”呢?继续叫姬诵不是挺好吗?原来,周武王伐纣以后,全国大封诸侯,同时为保证王侯血统的纯正,又规定了一些世袭的制度,其中要求“三代公孙以后,诸侯不得祖天子,百姓不得祖诸侯”,无论是天子,还是诸侯,三代以后的非世袭子孙,就不得以天子或诸侯的姓为自己的姓了。所以改姓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尊周礼的制度要求而已。

那么,鲁成公为何为其次子取名为“汪”呢?传说鲁成公妻子姒氏晚上做梦,看到一道彩虹贯通天地,醒来后就怀孕了,直到第二十五月才出生,婴儿出生时双手紧握,直到第三天才松开。松开时大家发现其左手显水纹,右手显王纹,合成“汪”字,遂以汪为名。后鲁成公赐姬汪食采卒葬于颖川,为颖川侯。历史上这样的传说很多,古人喜欢赋予一些名人怀孕或出生以神秘色彩,比如孔子。据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怀孕后,多次与丈夫叔梁纥到尼山祈祷,求山神保佑生个理想的儿子。最末一次祈祷后行至山麓之时,即刻大雾迷蒙,凝雾为雨,瞬间雨止,眼前竟隐约出现一座金碧辉煌的殿堂。颜征在顿觉腹痛,叔梁纥忙将她扶入殿堂。不多时,孔子便在仙乐声中降生。立时雾散景移,眼前仍然是一片荒野。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说法:“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也就是说孔子是其父母野合而生,后世觉得这有损圣人形象,故编造了一些奇幻现象。

二、汪氏的迁徙

从一世祖姬汪开始算起,汪姓在颖川繁衍生息了三十代,到汉末三十一世祖文和公南迁任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令,始居江南。其后多有迁徙。至隋末四十四世祖世华公,揭竿起义,占据歙、宣、杭、睦、饶、婺等六州,建吴称王。唐初,天下初定,世华公为免百姓遭涂炭之害,顺势归唐。唐高祖封其为越国公,封其堂弟铁佛为开国公。今天的汪姓子孙,多为二公之后裔,汪氏也渐成江南大姓之一。据徽州史志和《新安名族志》,“新安十五姓”是指古徽州程、汪、吴、黄、胡、王、李、方、洪、余、鲍、戴、曹、江、孙十五大姓。 “徽州八大姓”是指“新安十五姓”中的前八姓,即程、汪、吴、黄、胡、王、李、方八大姓。可见在皖南,汪姓是仅次于程姓的大姓。

世华公生子九:建、璨、达、广、逊、逵、爽、俊、献。长子建迁陕西岐州,其双胞胎弟弟璨迁重庆涪州,其余各子或居留歙地,或迁他处。七子爽生子二:处礼、处贵。次子处贵唐贞观六年应孝廉不捷,死后葬宣州太平县。处贵生子一:泰元,居太平县,生子二:仁素、仁恭。长子仁素由太平随子任迁居泾县。仁素生子二:凤思、凤林。长子凤思在唐天宝年间被授歙县令,又回到故里,其生子四:文秀、文景、文相、文希。长子文秀登进士第,授绩溪令,生子二:行璿、行节。长子行璿在唐代宗朝逐寇有功,授中散大夫,卫尉卿,生子六:说言、审言、讷言、昌言、慎言、真言。长子说言以祖父勋授云麾将军,充歙宣等六州都辖御史,生子三:咸、穆、晋。长子咸袭授绩溪令,生子一:浚。浚生子二:师全、师保。师全在唐会昌二年授东州四面城池副指挥使,国子监祭酒,生子二:道安、道兴。道安迁婺源,为婺源汪氏始祖,从五十六世道安公开始,汪姓在婺源繁衍,此约为唐宣宗年间。

道安公生子三:濆、源、洤。濆生子三:参、中元、中贵。中元居婺源大畈,虽有大志,却遭世乱,隐居不仕,生子四:韶、石、京、敬逢,也有说是三子,石、京系一人。至六十四世,汪氏在婺源繁衍生息了八代,到六十四世琰,迁鄱阳瓦屑坝,其余兄弟仍居婺源大畈。此后汪氏又从瓦屑坝迁往其他各地,六十九世叔祖清二公迁淮管头,清四公迁无为北门,清五公迁南素寺,清六公迁老牛铺,七十世叔祖大三公迁桐城枞阳,七十二世伯祖童一公偕二子苍龙乌龙迁居六百大,念一公迁桐城水围,念二公长子满住迁桐城倒流河,次子觉渊迁桐城觉林寺,念四公迁桐城将军庙,至七十三世道兴公迁桐城西乡云天畈。汪氏正式落户桐城,迁云天畈支即为云天始祖,今天桐城西乡青草镇中楼村为云天始祖最早居住地,距今已六百余年了。

三、云天汪氏的繁衍

七十三氏道兴公生子三:峦一、峦二、峦三。从这三个儿子开始,汪氏“辞贵公子之荣,勤劳稼穑”。这是谱里记载,说得比较隐讳,说白了就是从这一代开始,都成了农民,少有走仕途之路的。其后又分山、河、漕三股,到我这一辈,汪氏在桐西云天已经繁衍了十九代。

所谓“山股”,即峦一公这一支。谱载,峦一公发现三安铺“山势扶舆而磅礴,郁积而浑沦,迥非土薄水泛者可比”,同时“田地肥美,宜稻宜麦”,遂迁此居住。可惜其后人在明末张献忠之乱中遭遇大难,存留者十不过二三,到清朝才慢慢恢复。现主要分布在桐城青草永庆村、郎溪、宁国等地。

所谓“河股”,即峦二公这一支。谱载,峦二公原卜河滨,世称河股。第三代长房常富公迁居姜家塝之阳,明万历年间又迁潜邑。本支人丁不旺,后世稀疏。

所谓“漕股”,即峦三公这一支。谱载,峦三公世居漕坂,由是称为漕股。峦三公之后,两世单传,到第五代方有四子,但次子和三子各迁一地后自为一族,“先世坟茔弃之弗问”,乾隆年间修谱也未参与,其后多次修谱,均查访无踪,此二公后裔彻底失联。漕股人丁兴旺,至今约占三股总人口的七成。

古村落民以郑、汪两大姓氏为主。据《郑氏宗谱》载,宋皇右四年(1052年),三国东吴大将开国公郑平后裔淮阳令郑慧公继祖志乔迁丹山,至元丰癸亥(1083年),律公因洪水毁村而迁居丹山对岸,因见霞蒸丹山、紫气氤氲,故名霞山,迄今有951年的历史;另据《汪氏会修宗谱》载,唐越国公汪华后裔六一公汪菘捕猎经此,因霞峰脚下多肥田,故定居于此,取名霞田,至今已逾千年。\r\n  霞山自古就是浙西通往安徽、淳安的咽喉,境内从石撞岭至祝家渡有十华里唐宋古驿道。南宋建都临安后,安徽、江西及本地的木材和其它土特产经霞山古埠,沿钱塘江水道通往杭州,故日渐繁华,形成一个以古商埠,古驿道为依托,向四周扇形发射的大村落。明成化年间大学士商辂回乡省亲途经霞山,曾感喟叹日:\\“十里长街灯光通明,百停木筏不见水道。”如今,老街上的南北杂货,肉屠酒肆,古埠上的铁链铁钩,石锁石眼比比皆是,霞山昔日之繁华可见一斑。\r\n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r\n  霞山村落历史优久,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沉淀,还有许多文人墨客如宋代朱熹、吕祖谦、张式、陆九渊、明代商辂、方豪、清代戴敦元、近代袁世凯、余绍宋、于佑任、马一浮等都留下了大量的美文墨宝。霞山村大巷多,曲径通幽,外人进村,东转西踅,如入迷宫,不易走出,每条弄巷乃至每个角落都蕴藏着诱人的古迹和美丽的传说。 霞山自古就是浙西通往安徽、淳安的咽喉,境内从石撞岭至祝家渡有十华里唐宋古驿道。南宋后成为木材集散地和远近闻名的大埠头,日渐繁华,形成一个以古商埠、古驿道为依托,向四周扇形发射的大村落。清同治年间,霞山古村落基本定形。 霞山古建筑沿马金溪而筑,一条长约 100多米的老街沿溪穿插而过,以老街为界,一边是马金溪,一边是古建筑。街面商店林立,原为青石板路面,80年代浇筑水泥路面。老街两边有40余幢店铺,店面商号清晰可辨,有\\“花酒发兑”、\\“酒坊茶馆”、\\“南北布匹”、\\“南货贡面”和\\“南北杂货”等商铺店号字迹。店铺多为二层砖木建筑,一般每户三间门面,店面、作坊、住宅合一。霞山古村落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及民国初年浙西山区的历史原貌。\r\n  编辑本段旅游信息\r\n  古建筑群\r\n  霞山共有明清、民国建筑 361幢,总面积29342.96平方米,基本集中在霞山村、霞田村和石柱村,其中,霞山村有古建筑212幢,其中保存完整的有108幢;霞田村有古建筑32幢。霞山古民居外观造型优美,多为三合院、四合院,两进二层的砖木结构,布局对称,进深较大,院落较小,门建筑门楼上都有精美的砖雕,有的辅以壁画,内容有花鸟、人物、鱼草等。门框多用青砖或青石条砌成,朴拙古雅。房子正面很少开窗口,屋内梁架、牛腿等木构件雕工精细,形象生动。 主要文物古迹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霞山汪氏宗祠(含启瑞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爱敬堂、永锡堂、钟楼、霞山烈士墓四处。霞山生态环境优美、风光绮丽,周边风景名胜有双柱擎天、千人朝拜等。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多达百余棵。宋代朱熹、吕祖谦,明代商辂、方豪,清代戴敦元,民国余绍宋、于右任、马一浮等都留下了墨宝。\r\n  建筑特色\r\n  霞山自宋代属古徽州,建筑风格多为一颗印式徽派结构,粉墙玄瓦,马头翘角,错落有致。门楼、门枋有砖雕并辅以壁画,花腿雀替,花格窗棂皆修饰得玲珑剔透,鬼斧神工,令人叹绝。除却大量小巧精细的民居外,较大型的建筑有爱敬堂、永锡堂、钟鼓楼、汪氏宗祠及郑宅等,其中霞田汪氏宗祠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三进,各有天井,戏台牌楼式,雕刻精细,气势雄伟,另有大木材商郑松如故居(郑宅)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保存完整的有1500多平方米,分中堂、前厅、书房、后花园、水榭、落桥厅等七部分,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值得一提的是,霞山村与霞田村紧紧相连,浑然一体,霞田汪氏为越国公汪华的后裔,木雕以懦、道、佛、玄为主要元素;而霞山村居民为三国东吴大将开国公郑平后裔,木雕以三国故事为主,吴越文化与古徽州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既相互独立又互为交融。\r\n  传统风俗\r\n  传统风俗有板龙灯、香草龙、高跷竹马、跳竹马等。\r\n  传统工艺品\r\n  传统工艺有贡面(索面、挂面)制作、竹编等。\r\n  霞山特产\r\n  霞山除盛产木材外,主要的土特产有香菇、木耳、龙顶茶,当地的豆腐干、蕃薯干也驰名省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