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人的名字在古代一直是沿袭古羌人的父子联名制,即儿子的名字必有一字与父亲的名字相同,父亲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儿子名字的头一个字。这种命名方式与彝族原来的游牧经济有关,游牧随畜迁徙,容易导致氏族或家族成员关系的松弛,而父子联名制这种命名方式则有利于氏族或家支血缘纽带的联系与加强。与氏族或家族(家支)成员的命名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氏族或家族(家支)的命名,有以酋长之名命名的;有以氏族或家族(家支)图腾命名的。彝族在历史上形成了家支林立,故名号繁多。
到宋代,滇池、洱海周围彝族已不再保留父子联名制。近现代的命名方式与汉族一样,取小名(乳名)和大名(学名)。未入学之前,由家长长辈取小名;入学时,由家长或老师从大名。所不同的是,彝族的小名带有自己本民族的习惯特点。祥云县彝族取小名习惯以“阿”字打头,如“阿富”、“阿凤”、“阿金”“阿义”“阿四”、“阿五”、“阿庆”“阿丽”“阿旺”等。
彝族的汉姓是在唐代后才先后出现的,最先来自中原王朝赐姓和以部落名称作为姓氏。宋初,钱塘一位老儒编了《百家姓》,云南当局用《百家姓》的前几个姓,为各地彝族头目取姓,被大多数彝族头目接受,彝族开始普遍有了姓氏。但在少部份边远地区,直到清代还无姓氏。随着社会的进步,伴随着民族融合、民族之间的互相联姻、改姓等情况,现今彝族的姓氏已经很多。在祥云县28193名彝族人口中,有17个姓:熊、李、自、安、杞、奎、罗、周、鲁、普、郭、魁、柴、紫、朱、王、段、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熊、李、自、安、杞、奎、罗、周等8个姓。